无人货架战争结束?友盒创始人:无人货架不是共享单车,将长期“诸侯割据”

 •  原文链接

blob.png

无人货架无疑是今年下半年的一个热点。尤其是在共享单车第二梯队纷纷死掉的情形下,无人货架似乎从一出生就被质疑和不看好。

从入局情况来看,目前已经有近百个玩家入场,这其中不泛有原阿里聚划算总经理阎利珉、前大众点评COO吕广渝、前美团八大金刚之一殷志华、德国拜耳浙江销售总监钟盛等大厂的中高层明星创业,也有包括每日优鲜、便利蜂、易果生鲜、饿了么、京东到家等独角兽公司插手。同样,资本市场反应强烈,红杉资本、IDG资本、经纬中国、GGV纪源资本、光速中国、元璟资本、峰瑞资本、千帆资本等都纷纷入局。

于此同时,一些小型无人货架的合并潮正在开始:10月26日,猩便利宣布正式收购重庆的无人货架项目——51零食,成为继果小美和番茄便利合并之后的第一起并购案。同样,不少区域性品牌都传出被收购的消息。

近日,我们专访了友盒创始人陈惠鲁,一起聊了聊有关无人货架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货架就是零售生意

无人货架究竟是什么样的一门生意?

目前,主流的看法认为,无人货架主要分为三种类型:

模式一:导流线上型,把无人货架当做一个线下的流量入口,通过线下导流到线上。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有:每日优鲜、果小美等。

模式二:货架便利店互动型,典型代表有:猩便利、便利蜂。便利店仓店一体,支撑仓储、门店、物流等多项功能,无人货架作为高峰时间分流工具,并起到延伸用户触点、强化品牌效应等作用。

模式三:平台型,即搭建无人货架作为一个平台,供货由商家供货,平台负责整体选品、补货、管理等,并从中抽取平台佣金。典型代表有:京东到家、饿了么。

不过,在陈惠鲁看来,无人货架更像是传统的零售生意,追求货架的精细化运营。从数据来看,有盒平均客单价为6~8元,单个货架日均销售65元左右,售卖主要以休闲零食为主,盗损率约为6%左右,总体毛利约30%左右。

从整体来看,目前友盒已经在北京、石家庄、南京、苏州、深圳等9个城市布点,点位约4000个。未来还在一二线城市发力。

无人货架不会步共享单车后尘

正如文章开头所述,无人货架一诞生就开始遭受到不少的非议。尤其是下半年来,共享单车二线品牌的集体沉沦甚至消失,这给竞争激烈的无人货架领域敲钟:很多人觉得,无人货架是不是也会像单车市场一样,市场资源都向头部的一两家企业集中,其余玩家都纷纷消失。

在陈惠鲁看来,无人货架和共享单车的逻辑并不一致。陈惠鲁认为,共享单车是置于街头的,是所有人都可以看到、可以骑行,是典型的开放场景。开放场景就很容易形成规模效应和网络化效应,密度越高越容易被发现、被使用,中小玩家密度低,就不容易被发现和使用,用户就越少。这种马太效应之下,资源迅速向行业集中。

而在无人货架领域,办公室是封闭场景,单一办公室就具备场景的封闭性。除了物流之外,无人货架并不会与其他货架产生网络效应和规模效应,因而就不会想单车领域这么明显的快速向头部集中。“未来无人货架将是长期的诸侯割据。”陈惠鲁这么判断未来的趋势。

另外,在陈惠鲁看来,单一城市的独立供应链系统也是无人货架区别于共享单车的特点之一。有盒在已经开通的九个城市中,都是采用独立供应链系统,各个城市分别于当地供货商进行合作,独立进行物流、仓储、供应链支持等。

未来,有盒还将加强供应链以及城市规模的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