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730万 捧红老婆后 他用社区捧红3万艺术家 作品首月交易20万元

2016-05-13 不说谎的融资媒体 铅笔道 铅笔道


刘强说,所有业绩都是靠苦哈哈地干,用时间熬出来的。


文| 铅笔道 记者 薛婷


导语


从作品无人问津,到被画廊邀请开画展,所有作品当天售罄,刘强的妻子孙莹是80后画家里的幸运儿。转折点是其把作品传到豆瓣小站(早期),一周聚集了3万粉丝。


“她应该是第一个让798画廊关注的网络艺术家。互联网改变了她的人生,否则她没有机会。”刘强坦言。


然而,大多数青年艺术家确实没有机会,变现情况窘迫。越来越多的人同10年前学雕塑的刘强一样,迫于生计转行。



部分新作品


“干脆搭建一个线上平台,让青年艺术家免费展示作品,帮助他们建立一个推广渠道。”2013年10月,刘强创立 Artand 。


最初产品定位“与艺术家面对面的在线画廊”,随着用户增多,他发现,用户在 Artand 上不止想欣赏作品,也渴望与艺术家交流,还有购买需求。于是,刘强顺势上线了私信、关注、打赏等功能,形成了一个线上艺术家社区。



艺术家商朝(左)和他的藏家李开复(中)


今年3月底,Artand上线交易功能(C2C),首月成交约160单,流水超过20万元。


目前,Artand总用户26万,其中艺术家3万,收藏家5万,艺术爱好者18万;上传作品量为20万件,以70/80/90后艺术家创作的作品为主,风格偏前卫当代。




注: 刘强已确认文中数据真实无误,铅笔道愿与他一起为内容真实性背书。

免费线上画廊


刘强儿时的梦想是当一名艺术家,上大学后,如愿学习了雕刻专业。毕业后阴差阳错,进入了互联网行业


期间,最让他自豪的是,利用互联网把身为画家的妻子孙莹推广了出去。起初,孙莹的作品无人问津。


机缘巧合,刘强恰好认识豆瓣的产品总监,彼时,豆瓣小站刚推出不久。对方邀请孙莹来豆瓣小站发表作品。他便操刀把老婆的豆瓣小站运营了起来,一周聚集了3万粉丝。孙莹的清新文艺的女性主题画作顺势走红。



孙莹线下画展


随后,有画廊主动找上门来,要为孙莹举办个人画展。刘强同时在“豆瓣活动”公告预热。第一场画展开幕式当天,不大的展厅涌入了一千多人,所有作品也在当天一售而空。


“她应该是第一个让798画廊关注的网络艺术家。”


如孙莹般的幸运儿实属少数。“我毕业10年了,艺术圈和艺术市场里论资排辈的情况基本没有改观。一线城市情况略好一些,但在二三线城市与十年前没什么区别。”


画廊只属于少数艺术家。而大多刚刚起步且名气不足的青年艺术家,如果在杂志、网站等媒体展示作品,钱是敲门砖。“1P五千还是一万,都要讨价还价。”


无名的青年艺术家变现情况更为窘迫。“他们进入不了画廊,可能会通过一些小网站里的黑市,例如BBS或贴吧,交易一些作品。”


2013年,曾有画家同学向他求助,“能不能像营销孙莹一样把我推起来?”刘强无奈回绝,时过境迁,豆瓣小站的红利期已过。另一个他熟悉的平台微博,更注重推广娱乐明星,并不看好小众的艺术界群体。


有少数艺术家会搭建自己的网站主页,但花费昂贵。“他要认识懂技术的人,平时也不懂维护。出了问题,就要请技术吃饭来解决。”


同年8月,正在思考创业方向的刘强琢磨,干脆搭建一个线上平台,让青年艺术家免费展示作品,帮助他们建立一个推广渠道。


一次美国之行让他坚定了想法。在一些大型美术馆里,他看见小孩子可以支个画架,临摹梵高、毕加索的画。所有作品前没有红绳、栏杆,人们能够近距离欣赏。


他和老婆在Airbnb预订的房子里,房东太太家墙上挂着收藏的油画,社区里就有画廊。“在国外,艺术离人们很近,购买一件艺术品,跟买一把椅子没什么区别。”


反观国内,画廊被圈在某些特定区域,如北京的798或上海的莫干山路艺术区;艺术作品被束之高阁,并未融入生活。



现在的小伙伴们,刘强躲在左侧角落。


那就做一个“与艺术家面对面的在线画廊”。刘强拉了一支6人的技术团队,在亚运村附近的一家上岛咖啡馆,开始捣鼓研发起了一个网站,就是后来的 Artand 。

艺术家社区


可是,由于没有融资,团队一点点缩水,最后只剩下两个人。2014年5月20日,网页版Artand上线,支持艺术家注册、上传作品,还有评论、点赞、分享功能。“运营人员会对作品进行筛选、分级。”


冷启动阶段,他勉强拉来身边几位艺术家入驻。“他们看见有别人用,自己才会用。”


尽管产品仍有诸多不足,可 Artand 还是凭简洁的页面设计吸引了第一批用户。“我们是白底黑字,把浏览者视线范围内的彩色区域尽量留给艺术作品。”这类似线下画廊,多为白色墙壁展示作品。


他通过在豆瓣、微博上发帖,加之圈内老友助阵,用户慢慢升为40多人。这时,朋友为他引荐了创新工场合伙人郎春晖。“再不拿融资,最后一个合伙人也‘暗示’我要退出了。”刘苦笑。


当时只上传了几百幅作品的 Demo 版 Artand 网站,以及刘强妻子孙莹的一本画册打动了创新工场的几位投资人。5月,刘强很顺利的拿到了天使融资。通过在媒体做了一波融资推广后,网页流量随之增长。


刘强发现,用户并不局限于艺术家。作品下面会有这样的评论:这幅画卖不卖?“差不多一个艺术家能带来两三个固定的收藏家(买家)用户。”此外,如孙莹等有知名度的画家,带来了一大批艺术爱好者粉丝。



黎万强在 Artand 的主页


此前,藏家若想了解艺术家的作品,除了画廊外,通常使用邮件沟通。使用 Artand ,艺术家只需把自己的主页分享出去即可。


“用户不仅能看作品,还能与艺术家交流,更像一个社区。”刘强顺势紧急开发两个功能:关注和私信。


研发期间,一位同事把清华美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李象群先生拉来注册。“他是国内很有影响力的雕塑家,在注册后把个人主页分享到了朋友圈和微博。”由此,带来了一大波清华美院的教授、博士、硕士、本科生注册。


至8月份改版完成时,Artand 用户达到2000人。


新版上线后,私信功能带动作品成交量。其类似58同城,用户想要购买作品,可通过私信与画家交流。“原来的艺术圈信息是断层的,在画展上,通常只能看到画作,看不到艺术家本人,更别提与他们直接交流。”


经常有朋友给刘强私信,“我在 Artand 上又卖了一个雕塑,3万块。”


甚至有些艺术家主动要求支付一部分佣金。“艺术圈里,在哪儿能卖出去东西,你不收钱,他们反而会担心,会不会下次不让我卖了。”

坎坷融资


2015年元旦,iOS版App上线。因被AppStore、最美应用、少数派等相继推荐,快速带来近三万用户。


势头一派良好,2014年年底,刘强做好了下一步规划:开发 Android 版 App,并打通交易,形成电商闭环。这些需要再拿一轮融资做支撑。


见了23家投资机构后,刘强渐渐感到疲惫。“绝大多数的融资谈判之初,我要对投资人从文艺复兴、达芬奇讲起。经常有人问我当代艺术和淘宝及潘家园地摊上的那些油画书法有什么区别。”


投资人回绝的理由大同小异。要么觉得市场小,“你去大街上扫一千个人,会有一个人有购买艺术品的需求么?肯定不会”;要么觉得时机未到,“我把钱投到O2O项目,一年后估值能翻6~10倍,投到艺术领域,这股风可能三年都吹不起来”。


不再负隅顽抗,刘强决定自力更生,从最擅长的运营上发力。


谈及运营诀窍,刘强总结为两点:一是服务好艺术家。“我们的客服账号,整一年都是我在管理,每一条反馈都会回复。”此外,刘强定期维护艺术家的微信群。


二是广度合作。Artand 具备媒体属性,每天会在微博、微信做一些内容,推广艺术家及其作品,并在其他平台开设栏目,例如它是今日头条第一个艺术类的头条号。


Artand 会以媒体方式与一些艺术展、博览会合作。“我比较变态,与 Artand 合作,必须把我们的 Logo 摆在第一位。”



Artand 与 Uber 合作制作的雕塑。


十个月后,Artand 总用户量突破10万,入驻艺术家为18000多人。“艺术家们养成了习惯,用 Artand 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的作品、主页,相当于自我推广。”


过程中,刘强虽然高价招聘了技术高管,但由于团队融合未果,Android 版 App 与线上交易均没有实现。


于是,刘强另辟蹊径,利用其他方式尝试交易。例如,上线了为作品打赏功能,一个月时间,打赏总金额超过一万元,平均每笔打赏5毛左右。“平时也老在微信群里为艺术家发红包,不如在自己平台上搞,还能为以后打通支付做准备。”


他还在微信群担任拍卖官,做拍卖。半年时间,拍卖成交额100多万,均价6000元。“也在有赞商城做了衍生品电商,效果并不如意。”


此番试水让他对做交易更有信心。“90%的买家不是专业的艺术品藏家,可能是白领,他们过去从来没买过艺术品,或者根本不知道哪里能买到,也很少有人知道原来艺术品并不都是天价,他们只是觉得喜欢就买了。这说明市场并不小。”



刘强与熊三木


更为重要的是,为他带来了解决燃眉之急的融资。合鲸资本创始人熊三木正好被拉到了拍卖微信群,在见证了两场拍卖后,他燃起了兴趣,“艺术圈竟然有这么能张罗的人,而且还懂互联网技术。


2015年10月,刘强完成730万A轮融资,由上海合鲸资本领投,PPS创始人张洪禹、小米联合创始人黎万强跟投。“我跟黎万强相识于他的摄影展,他也是 Artand 的用户。”

首月成交20万


融资后第一要务,刘强马不停蹄招来安卓工程师,于今年2月份上线 Android 版 App。随后被锤子、小米、华为、最美应用、豌豆荚等推荐,如今装机量超过8万。


与此同时,技术团队在 Android 、iOS 、网页三端开发电商系统。“需要开发在线支付、定单系统、后台钱包、结算系统等。”



已售作品


考虑到艺术品购买不同于普通商品,是一个长期决策过程。“买艺术品之前,用户肯定要研究下艺术家的背景、作品风格等,可能要酝酿一段时间,交易行为一定是藏在社交之后。”


3月底,刘强在产品的社区调性下,上线了交易功能(C2C)。用户在浏览作品时,可直接在线购买。“购买按钮加在单个作品展示页面之下,不影响欣赏。艺术家可选择价格是否公开。”


一个月后,Artand 成交约160单,流水超过20万元。“因为第三方支付平台对每一笔的流水进出账都收手续费,因此 Artand 收取5%交易抽成。传统市场通常收取的50%+。”


目前,Artand 总用户26万,其中艺术家3万,买家5万,艺术爱好者18万,月活人数超过60%。上传作品量为20万件,以79/80/90青年艺术家所创作的绘画、雕塑、影响类作品为主,风格普遍偏前卫。此外,已有65家画廊在 Artand 开设主页。“今年自己会尝试做线下展览,并多与机构用户合作。”


回顾过往,刘强说,自己的路刚走到四分之三:3万艺术家社区——20万原创作品数据库——线上艺术品交易中心。



锤子发布会上,罗永浩在介绍合作伙伴 Artand 。


他的第四个目标是艺术品版权交易中心。“此前,已经与锤子合作,设计过坚果的手机后盖;也和小米合作销售过虚拟版权;目前正与Uber合作,在北京各大商圈建造了城市雕塑。”


读完文章,有报道需求的创业者请加Pencil-news,可享受铅笔道可爱萌妹纸的热情服务,加好友请注明“求报道”字样;

也可以直接点击阅读原文,提交报道信息;

如需转载、市场合作,请加微信号meera003。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