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铅笔道 记者 汪澍琦
►导语
创办过音乐网站,做过团购、做过技术外包,王小彬是一个连续创业者。2011年10月,王看到智能手表的市场前景,转向智能手表的研发。
彼时,很少听到可穿戴设备的概念。市场上的研发技术和供应链还十分不完善,产品研发难度很大。在研发遇到瓶颈时,王曾一度将研发搁置。经过近两年研发设计,2013年8月,inWatch One 智能手表正式发布。
今年2月,“映趣科技”获得2550万人民币的A+轮投资,投资方为麟玺创投。同时,麟玺创投合伙人陈雪涛出任“映趣科技”总裁,后者有15年IT和智能硬件领域的管理经验,曾发起成立了CWCISA(中国可穿戴计算产业战略联盟)。
经过近4年的技术积累,“映趣科技”已发布inWatch Z、inWatch Her、inWatch T等8款产品。去年,inWatch成为阿里巴巴和腾讯的智能手表合作伙伴,合作发布inWatch T和inWatch Run。王计划,下一步主要进行产品升级和市场推广,预计今年销售额达2亿元。
注: 王小彬已确认文中数据真实无误,铅笔道愿与他一起为内容真实性背书。
智能手表
2011年10月,一家荷兰的公司找到林维上,要定制一款儿童手表,只能插卡打电话,没有后台和服务器。林曾就职于乔兴电子,而后开了一家智能手机方案公司,做硬件设计和底层软件开发。
当时,王小彬正在创业,与林有业务上的合作。这件事给了他灵感,2011年,智能手机迅速普及。王想,为什么手表不能做成智能的呢?“当时苹果都没说要做智能手表。”王笑道。
产品启动研发后,两人才发现困难重重,产品研发和供应链问题便摆在王面前。
首先是产品尺寸。市场上的元器件尺寸通常较大,而王对于切片工艺的要求是1*2mm,结果能找到的最小的都是2*4mm的。“可能有一些大公司能做,但基本没人理我们。”除了芯片,传感器、屏幕等也遇到类似问题。
2012年1月,研发仍迟迟不能突破。“当时正好接了一个智能手机外包的单子,就把研发放了放,首先项目搁置下来,”王笑道:“但我们几个人一直没有放弃,一直在寻找供应链,想怎么才能做出来。”
inWatch发布
转机来自于半年后。王在市场上找到了iPod nano(iPod 系列随身听)的屏幕,“那块屏已经停产了,我们找到一些存货,买了10k片回来。”
设计方案也有了改进。例如之前,因为无法定制小型电池,王把电池放在最上面,但这样容易发烫。王相应调整,把电池改放在主板和屏幕中间,再用FPC线连接。“这样的话,手表的尺寸也更加合适。”
项目得以重新启动。8月,王和林两人解散了公司,成立“映趣科技”,全身心投入研发。
一年过去,2013年8月8日,inWatch One正式发布,接受线上预订。2013年底,“映趣科技”获得500万元个人天使投资。
2014年以来,智能手表由小众走向普及,产品供应链也更加成熟。许多企业开始看到智能手表的市场前景,行业门槛也越来越低。“果壳、华为、中兴都开始参与进来,山寨企业更是层出不穷。”
与此同时,用户需求也在改变。用户从单纯体验硬件,逐渐变成追求功能场景的使用体验。“智能手表不可能单独存在,必须结合移动互联网的产品(如手机App)和使用场景。这就要求硬件、软件和服务,这三者缺一不可。”
而王认为,国内硬件创业企业有两大痛点:1、很难完成技术积累。“核心科技一直掌握在别人手里,想要拥有的话,要付高昂的专利费用。”2、产品很难市场化。“除了小米手环,国内的可穿戴智能设备,几乎没有达到千万级别的。(小米手环2015年销量1000万)普通的创业公司,要达到这种水平,需要有大量资金和很强的渠道推广能力。”
产品市场化
王从两点着手。一方面,王与传统大型硬件供应商合作,如高通、MTK、君正等;另一方面,早在2014年,王意识到,必须要有自己的操作系统。“智能手表OS是用户服务入口。”
王组织团队研发,半年后,操作系统研发完成。“我们虽然能基于安卓‘裁剪’出一个版本,但它只是让产品能用。”而产品是否好用,应该取决于操作系统所适配的各种应用。
而一些大型互联网公司(如腾讯、阿里巴巴等)也在做自己的操作系统。“比如基于微信、QQ腾讯TencentOS和基于淘宝、支付宝的阿里Yun OS,并且会和其他的主流应用进行适配。这些我们很难做到”
于是,王停止研发,转而与他们合作。2015年6月,“映趣科技”和腾讯合作,发布inWatch T,主打腾讯旗下社交产品(如微信、QQ)的信息流管理;10月,与阿里巴巴合作发布inWatch Run,主打专业运动和支付功能。此外,inWatch与施华洛世奇(国际珠宝巨头)合作,成为后者在中国唯一的智能穿戴合作伙伴。
2016年2月,“映趣科技”获得2550万人民币的A+轮投资,投资方为麟玺创投。同时,麟玺创投合伙人陈雪涛出任“映趣科技”总裁,负责战略、渠道方面工作。陈有15年的IT和智能硬件领域的管理经验,发起成立了中国可穿戴计算产业战略联盟(CWCISA)。
“我们在去年基本完成了技术产品化,但在产品的市场化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他的加入,能弥补我们在硬件行业经验、渠道建设方面的短板。”王说道。
目前,“映趣科技”团队有90多人,70%是研发人员。2015年,公司销售额5000万元,王计划,今年销售额达到2亿元。王透露,公司即将(3月)举办一个大型的发布会,到时会发布一些重大消息。
读完文章,求报道的创业者请加微信号15901170742;
文章原创,如需转载,请加微信号meera003;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铅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