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农夫山泉拍了22年广告,这家24岁的公司冒险进入动画行业,《昆塔:反转星球》能否让其在影视产业赶上趟儿?

2017-09-27 剁椒娱投原创 剁椒娱投 剁椒娱投

作者/杨雪梅


“广告我们没有办法做国际市场,但电影我们一定要让它走向国际。”


说话的是博采传媒CEO李炼,他同时也是动画电影《昆塔:反转星球》的导演。


在今年强势拥挤的国庆档中,即将上映的电影有十几部之多。剁椒娱投(ID:ylwanjia)关注到,其中有一部背景比较特别的动画电影——《昆塔:反转星球》,其出品及制作方博采传媒,是一家同时拥有广告、影视业务的公司。


这家公司成立于1993年,以广告进入市场,到如今20余年的时间里,服务了农夫山泉、养生堂、美的、淘宝等品牌。也拿下了金长城奖、龙玺等众多业内奖项。


同时,作为一家创意制作型公司,博采的后期制作是一块基础业务,也曾为国内影视后期行业贡献了诸多人才。


本来,广告、后期制作业务的运营,可以让李炼和他的博采传媒获得稳定的收入。但李炼是个敢于尝试的人,年过40的他,在2010年的时候,做了要从0开始,创造一个全新的IP的大胆决定。


这个IP的起点就是第一部动画电影《昆塔:盒子总动员》。


做影视是一件烧钱的事情,尤其是动画电影。周期长、资金投入大,所有表演都是用技术来表达,对制作的要求非常高,此外,背景和故事都是架空的。


对李炼来说,相当于用上半辈子赚的钱做一场博弈。


博采传媒CEO李炼


“我做广告20多年,每个产品或品牌都是一个IP,我们对这些IP怎么去塑造,怎么推广,有了一些心得。另外,随着年纪、经验逐渐增大和积累,想做的事情现在不赶紧做出来,往后可能就没有机会了。”


李炼对动画电影的执着,如同他对广告的坚持。不过,国内影视环境瞬息万变、竞争激烈,留给他和公司的挑战也不小,《昆塔:反转星球》能否让其在影视行业站住脚?甚至走向国际?而从四年前的第一部,到今天的第二部,李炼又有什么反思?


第二部启动前反思了一年,

“昆塔”是如何从1到2的?


2013年,博采的第一部电影《昆塔:盒子总动员》上映,这部从2010年就开始准备的电影,投资4000万元。


它在国内累计收获1712万票房。这个数字并不算理想。但好在,这部片子在海外卖了包括北美在内的22个国家和地区。能打开海外市场的缺口,对李炼来说已经很满意了,而且,最后几乎达到了收支平衡。


2013年之后,李炼和他的博采花了一年时间来反思在第一部中的不足和可以优化的地方。


“与广告片不同,电影是一个比较强的重工业体系。“李炼表示,但刚踏入电影产业的时候,整个模式上会以工作室的模式去做,但实际上整体成本、质量、时间的可控性,都会变成一个难题。


尤其动画电影,不同于实拍。其本身就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加上中国动画整个市场容量有限,在这个体量上,成本越高,回收可能性小的风险就越大。


所以,博采的第一步就是将动画制作工业化,优化整个动画电影创作流程。通过梳理过去碰到的所有问题,逐渐探索出适合自己的一套体系。


其次,成本必须可控。“整个生产过程要有一个细致的管理流程。怎么把所有的资产合理分配到工作时间、生产计划中去。”


李炼告诉剁椒娱投(ID:ylwanjia),第二部制作更加精良,但成本并没有比第一部高。而且,第二部整个制作团队79人,比第一部150多人,做了最大程度上流程的优化和精简。这是成本合理控制的结果。


他同时是个技术控。为了让整个生产计划顺利推进,避免因为人才流动浪费不必要的制作成本,还带领团队研制出了一套技术研发系统,创造性地改良了流程,“保证刚毕业的人,和在这个行业里已经做了四五年的人,同时去做一件东西,出来的基础质量是一样的。”


目前,第二部在观众层面也做了延伸。从第一部的低幼群体,扩展到K12及合家欢的观众定位。


为此,剧本就做了一年,最开始找了传统编剧写,但李炼并不满意效果。后来干脆带领三个编剧亲自操刀。故事性也是第二部较第一部最大的进步。


“荒漠上建一座城市”,李炼如此形容他们对动画电影的探索。在片子中,他自己同时担任导演、制片人、编剧等角色。



虽然很累,但他把这看作是自己修炼的过程,“如果我们希望成为未来这个行业中有影响力的公司的话,这些事是我必经的,如果今天不做,未来必交学费的。”


广告是公司生命线,

公司还拿到挚信资本、

原淘宝总裁孙彤宇投资


从一开始,李炼就把“昆塔”当作一个IP来做。


伴随着第一部影片诞生,公司就围绕“昆塔”同时做了动画剧集,及音频产品呼呼收音机。呼呼收音机目前已经有差不多一千个绘本故事,正在由免费走向知识付费。


但三块业务中,广告、影视仍然是核心板块。李炼计划未来成立两个控股子公司运营,而音频板块,将会作成平台模式,采用入驻形式扩大内容,为的是将精力放在两块核心业务上。


对博采来说,广告是一块稳定、可持续的营收来源。“是公司的生命线”李炼如此形容。这于一家影视公司而言,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影视小年”时期的资金焦虑,可以安心创作。


相比其它影视公司,博采的另一个优势是,20多年的广告经验让其在资源方面积累丰厚。比如《昆塔:反转星球》就与博采的“老伙计”农夫山泉做了一波品牌联动营销。这些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更有意思的是,公司大股东、原淘宝总裁孙彤宇,就是博采在为淘宝做广告服务时的客户。孙宇彤从2008年开始,以个人形式数次投资博采。今年,又做了新一轮的增资。


“他是一个特别有耐心的投资人,一直比较支持我们,这种支持在项目走得艰难的时候,就是雪中送碳。”李炼说。


此外,在2010年,博采开始做影视之初,也得到了挚信资本的支持,后于2011年正式拿到其1千万美元的A轮投资。李炼表示,挚信看中的就是“昆塔”这个IP,以及博采的广告背景。



在李炼看来,广告服务的背景,让他们在影片的商业和艺术之间是兼顾到的,“广告更多要考虑市场怎么接受,如何去调控市场关系”。同时,广告的头脑风暴创作方式对做电影也有帮助。“电影往往是一个编剧写,脑力激荡比较少。后期修改也比较难推进。而广告创作像头脑风暴,能产生更多有趣的东西。”


当然,虽然起步很有特点,但对博采来说,如何让动画生产用中国的方式来实现工业化、提升“昆塔”这个IP的价值,还在践行和探索。《昆塔: 反转星球》在国庆上映后的反响也是一个检验。


明年,博采还有一部动画电影《垃圾王国》将上映。通过影片,李炼想传达的是,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垃圾,只有自认是垃圾的人。”


现阶段,对于做动画电影,李炼表示,“别想太多,控好成本,老老实实把世界观构建完整,把故事讲好,剩下的交给时间。”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