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朴投资曹德强:识别新三板公司造假,只需这5招!

2017-09-12 读懂君 读懂新三板 读懂新三板


本周日,读懂新三板将在上海举办第二届新三板投资者大会。本文作者,拙朴投资创始人曹德强将在大会中发表题为「看过一万家新三板公司后,我告诉你如何躲避“套路”」的演讲,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参会。


新三板挂牌公司多,坑也同样多。


我们拙朴投资在新三板也遇到了坑,而且不只一个。有些公司的确是因为业务经营上遇到了困难,但也有一些,是报表上注了水。


但发现企业造假,往往需要时间。有些企业在造假的当年,报表异常并不显著。但只要是造假,很难持续超过三年而不被发现,因为有些科目总会表现出异常。


本文我们想讨论两个问题:一是新三板通常的造假手段有哪些?另一是如何发现造假?

 


造假必有目的


财务上造假,是有成本的。通常既有外部配合的沟通协调成本,也有税收成本。支出成本,当然是为了有收益。要么是能给公司融来资继续发展,要么是把股价抬起来方便自己套现。更常见的,是既能自己套现金出去,又能把投资者的现金套进来。


所以,但凡是有强烈融资需求的企业,融资前更换会计师事务所的企业,融资后高管就提出辞职的企业,大股东频繁减持或对外质押股票的企业,都是造假的迹象。


但这不过是有罪推定,还需要事实的证据链。

 


分析造假的框架


财务上有一个分析造假的框架,就是“资产=负债+期初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在这个等式中,造假前的期初所有者权益是个定数,很难改变,其它都是变数,可以相应改变。


造假的主要目的,就是造出净利润。但要造出这个净利润,通常需要各科目都配合调整。咱们讨论几个简单的情况:


1、虚增收入,虚增资产。


如果单纯虚增这个等式右边的收入,那么就必须增加等式左边的资产才能两边相等。所以我们经常看到有些公司虚增了收入之后,应收账款会相应增加。


谨慎造假的企业,每年都虚增一部分收入,应收的增加不那么明显异常,很难马上发现,往往连续累积几年之后大比例计提,把投资人套死在里面。乱来的企业往往就不顾这些了。采用这种方式,往往缺乏相应的现金流支撑,容易引起关注。


2、虚增收入,虚减负债。


收入增加了,又不想让资产增加,那就只有把等式右边的负债压下来。一般企业很少采用这种方法,因为减少负债往往要与债权人沟通,事先取得他们的同意,这成本就有点高了。如果采用这种方法,往往对手方是同一实际控制下的关联企业。


3、不增收入,虚减费用。


在收入上造假,往往需要客户的配合,所以造假企业一般找的都是知根知底的代理商或隐蔽的关联企业,以免授人以柄。所以很多企业都把主意打在了减少费用上。但减少费用,也需要资产负债表的配合。


最常见的是当期费用资本化。例如有的企业把当年发生的将近2000万元的管理费用和研发支出,转进了无形资产和长期待摊科目,分十年折旧和摊销,这样就凭空增加了1800万的税前利润。


也有企业比较直接,把成本费用直接虚增到存货当中,减少了费用,利润就会相应提高 。还有企业不结转当期费用,而是在预付账款科目挂上个2000万,就等于税前利润凭空增加了2000万。


更有企业2000万的应收账款已经挂账三年,审计师本应一次性计提50%的坏账准备。但企业先找一笔钱打进来,入账后就再通过各种方式转出去,账面余额依旧,税前利润增加了1000万。这种方法牵涉的科目太多,也容易引起关注。


4、有现金流支撑的利润虚增。


这是最难识别的造假。有合同,有客户,有收入,有现金流入,与真实业务几乎一模一样。


这种造假企业的老板往往经营多项产业,自己有私房钱,能用其它产业赚来的钱,来帮助目标企业虚增收入和现金流。尽管困难,投资者也并非完全不能发现造假。


一是有些客户与目标公司的业务完全不相关,甚至是一家新设立的公司,但却从目标公司采购了大量商品。一句话,他们就是来当托儿的;二是出来混,迟早要还。企业家把真金白银投入目标公司,融完资后迟早还会把投入的钱拿回自己腰包。


因此融资后的第二年,会发现目标企业的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科目会异常增加。要么是在购买固定资产时让对方把发票价格开得高些,多出来的钱揣回自己腰包或者流回公司冲减应收账款,做实存货;要么是通过在建工程,以同样手段把钱洗出来。这种手段非常隐蔽,投资者很难监督采购价格的公允性,造假者又可通过折旧减值等方式,把虚胖的资产负债表逐渐减下来。对于有些轻资产公司,既没有固定资产,也没有在建工程,为了把大笔的钱套出去,他们就通过对外投资进行。

 


发现造假的几个主要手段


对于一般的企业造假,通常手段是可以发现的。但对于那种有外部现金流配合的企业造假,恐怕只能用时间的积累来发现了。


1、虚增收入的企业,通常会出现客户异常。


企业虚增收入的手段就是虚构合同(提前确认收入已经不被认为是造假了)和收入,这需要有客户来配合。我们曾经质疑过的分豆教育,甚至有劳务咨询公司和美容企业购买他们的教育产品,明显与公司的产品不搭界;有的客户新注册成立才半年,就有了大几百万的采购,不符合常理。


“新三板报”曾经质疑过一家教育企业,他们的客户既是他们产品的采购者,同时又是企业的供应商。一方面是对客户的收入是1000万,另一方面又有对这个兼职为供应商的客户又预付了500万,这相当奇怪。有没有可能真实的合同收入只有500万,另外的500万是虚增收入后又返还给客户的呢?


我们曾经质疑过的“诸葛天下”,一家做汽车后服务的连锁企业,其收入不是加盟商给的,而是关联公司给的几笔巨额收入。而我们的任务,就是查清这些企业间的关联关系。


2、虚增收入的企业,通常毛利率会异常提高。


虚增收入的企业,通常收入增加,却没有相对应的成本支出,体现为收入成本不配比,毛利率异常。这不仅是与公司自身的历史相比异常,与同行业其他公司的毛利率比较,也表现异常。因此毛利率比较是一个相当简单而且有效的调研手段。


毛利率高的企业,通常是对上下游都有话语权的企业,但如果企业的毛利率很高,但现金周期(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存货周转天数-预付账款周转天数)却明显拉长,也能从侧面证明企业的毛利率是不太靠得住的。“阿甘金融网”上线了一系列对新三板公司财务异常进行分析的系统,能迅速提醒投资者这家企业的异常财务指标。同时,也上线了一套对类似企业进行归类财务分析与比较的人工智能系统,能让我们迅速目标企业与整个行业的差异。


3、现金净流量长期低于净利润。


对于那种现金净流量长期低于净利润的公司,其资产负债表一定表现为虚胖。要么是应收异常,要么是存货异常,要么是其他应收异常,要么是预付异常。经过现金流量表的提醒,我们就能顺藤摸瓜找到那些虚胖的资产,再对照历年的报表附注进行分析,一定会有所发现。


但我们需要注意,现金流也不是不能调节。例如企业如果用承兑汇票的方式支付货款,现金流就可能变得正常,这需要我们高度注意企业的报表附注。


4、销售费用与收入明显不配比。


虽然企业的收入增加了,销售费用占收入比可能会线性下降,但其它条件不变,企业支出的运费、包装费、销售提成应该是随收入增长而同比例增长的。如果销售费用占收入比出现异常下滑,我们就应该一探究竟。


5、放着账上货币资金不用,却去银行贷款。


“新三板报”曾经质疑过一家新三板企业亨达股份,2016年半年报账上货币资金五个亿,市值才只有4.18亿,看起来很美。但看报表发现,公司放着在恒丰银行的6000万理财不用,却从其它银行为自己和关联公司贷了两个多亿,这明显不符合常理。股转公司后来发了问询函,亨达股份干脆就想要退市了。

 


减少造假,就要降低信息不对称


我们还可以列举许多财务分析的手段,来发现企业造假。但发现企业造假,往往不是一个手段就能有效,而是若干异常指标联系在一起,方能确定。


制度层面,我们强烈呼吁股转公司严格信息披露规范,起码要求那些挂牌企业,把客户和供应商的真实名称列举出来,方便投资者查询。


媒体层面,我们强烈呼吁多投资一些类似于“市值风云”、“读懂新三板”、“新三板报”这样的啄木鸟,把害虫挑出来,把隐藏的信息发掘出来。他们给市场带来了价值,他们就会有价值。


技术层面,我们强烈呼吁多投资一些类似于“阿甘金融网”这样的深度投研分析平台,用人工智能的手段,把1万多家企业的财务异常进行总结归类,提醒投资者们关注。他们给市场带来了价值,自身也一样会有价值。




文 | 曹德强




免责声明:本文(报告)基于已公开的资料信息或受访人提供的信息撰写,但读懂新三板及文章作者不保证该等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在任何情况下,本文(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