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独家对话TMP创始人唐伟先生,好莱坞能从中国学到什么

2017-12-18 三声 三声


唐伟(摄影师:Sam Frost)


不久前,如果唐伟的名字在好莱坞传出,那只会是在私密的董事会会议室里,或者是与其他重量级的中国玩家联系在一起的时候。


唐伟拥有华尔街的传奇职业生涯-在贝尔斯登银行因为2008年金融危机而被收购前,他担任过该银行的亚洲业务主席。此后,他在中美跨境娱乐产业的数个令人瞩目的交易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其中包括AMC娱乐公司在2012年以26亿美元的价格被大连万达集团收购的交易,以及北京华谊兄弟与当时刚成立的STX娱乐公司签订的18部影片的片单投资交易。

 

现在,54岁的唐伟带着凝聚自己全部心血的TMP娱乐公司站在了聚光灯下。TMP(全称为“Tang Media Partners”)成立于2015年,由包括中国科技巨头腾讯,光大控股, 红杉资本的沈南鹏以及华人文化控股在内的一系列战略支持者投资,它于2016年年中控股收购了Stuart Ford创立的全球电影销售、融资和制作公司——IM Global,同时与该公司合作成立电视剧制作公司IM Global TV, 并筹集了一支美剧投资基金(这两笔交易估计总值2亿美元)。今年1月份,TMP收购了总部位于洛杉矶的内容开发和数字分析公司Chaotic Good Studios。随之而来的是:8月份,唐先生完成了外界传闻已久的对北美发行公司Open Road的收购。顶峰娱乐的前首席执行官Rob Friedman很快加入团队,整合并运营这些资产, 经过整合后的公司最近被重新命名为Global Road Studios。在创立顶峰娱乐前, Rob Friedman曾是华纳和派拉蒙高管,并且在狮门收购顶峰娱乐之后, 出任狮门影业的董事长。

 

虽然总部位于洛杉矶,但TMP在上海和北京都设有分公司,这一安排使得公司能够在世界两大娱乐市场——北美和中国,灵活地获取优惠政策。与此同时,这也说明TMP在中国有着一个对标其在美国取得的成就的宏伟计划。

 

唐先生出生于上海,17岁时(“我口袋里有20美元,英语不太好”)移居到了洛杉矶,最终获得了加州波莫纳理工大学的化学工程学位。作为两个孩子父亲,他和妻子在一起35年了—— “这是我的第一个女朋友,也是最后一个”——唐先生邀请《好莱坞报道者》来到他在比弗利山庄的办公室,讨论他正处于成长期的Global Road公司背后的愿景。

 

您已经在投资银行业创造了极其辉煌的职业生涯,在当前美国电视和电影业均处在转型时期的情况下,是什么原因吸引你进入这个行业呢?

 

我从自己孩子身上及全世界范围内都观察到了同样的趋势——对通过金钱和权力拥有资产的渴望作为生活的驱动力正在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我们在物质财富以外对接触正能量的体验的渴望,而这些正能量的体验往往依靠技术手段实现。


这不是未来将要发生的,当下它已经正在发生。 我清楚地认识到,以高质量的内容或讲故事的方式来满足人们对这种体验的渴望是未来事业的方向。如果能做好,我相信在这方面能收获巨大的利润。



唐先生创立TMP时购买了这艘空气艇模型,他用这个未来主义的设计来形容“新一代媒体和娱乐产业”。

 

TMP的下一个成长阶段是整合你们已经获得的资源,还是会更多倾向于继续进行收购? 


我无法说得很绝对,但对于关键部分的资源整合、收购已经完成。我们现在专注于运营。

 

Global Road会制作什么样的电影?


我们最近聘请了Rob Friedman担任我们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2007年,他创立了顶峰娱乐,并搭建了一流的管理团队,吸引到了充足的资金——他完美地率领公司实现了高增长。在狮门影业,他成功地运营管理了电影部门。Rob把狮门影业做成了顶峰娱乐2.0。现在他加入我们,再次创业。Rob的愿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业务稳定后我们每年将推出15部影片,其中会有一些成本合理的好莱坞巨片。我们同时会在中国制作电影和电视剧。

 

随着公司进入全面制作阶段,对TMP的资本需求将急剧增加。您将如何解决这些需求?


我们正在筹集约1.5亿美元的成长期资金。然后,我们将用适当的传统电影融资模式来撬动更多的资金。募集到的资金将用于进一步构建我们的全球制作和开发的电影片单,搭建相关团队,以达到最终每年发行至少15部电影的目标。

 

TMP模式的核心是打破中美两国之间的鸿沟。这会如何实现?


我更愿意说我们有一个“双核业务模式”,北美和中国市场在我们的商业模式中起决定性的作用。或者,不这么机械化的说法,毕竟内容是和情感相关的:我们有一种“两心共振”的方法:两颗心互相碰撞,两种文化互相体会其特殊的胃口和喜好,并且不互相支配。我相信这两个世界的鸿沟是有可能被打破的,因为我的经历就是证明。


在北美或者好莱坞方面,最关键的资产是电影制作中打动人心的讲故事方式。


好莱坞的电影工业已经有百年的历史,美国的的电影制作人的素质是首屈一指的,几乎很难在短时间内被人超越。而在商业方面,也有非常复杂的制度化结构,例如电影后续收入融资和其他经过时间检验形成的制度性流程。这两个优势都是中国现在恰恰需要的。


中国正在成立更多的电影制片公司并招募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在适当的时候,中国的电影公司将会变得很好,但要实现这一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在中国电影几乎只有股权融资,而中国完全可以利用更多以及更创新的方式为电影融资。

 

唐先生和他的妻子因在亚利西斯·托克维尔协会联合之路所做的贡献获得的奖杯。

 

那么好莱坞在中国的机会呢?


首先,最明显的:市场。北美票房增长缓慢,而且观影人数事实上是在逐渐下降的。与此同时,中国的票房平均年增长率为20%到25%,即使去年速度有降。考虑到中国人口基数的规模,这个增长率是很惊人的,并且他们仍在建造新的电影院。


但这只是这件事的一部分——更大一部分是中国院线收入仍然占一部电影总收入的85%。在美国,仅仅有25%来自于院线收入,剩下的75%则来自各种非院线收入。所以中国有这个非常重要的原始票房增长,但同时也有机会拓展非院线收入,如果从15%增长到75%,这部分增长将是爆炸性的。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增速引擎,现在才刚刚开始运行而已。

 

除了市场,好莱坞还能从中国学到什么?

 

我们来看一下中国是如何制作和营销电影的。电影产业在中国正处于起飞阶段,而且非常具有创业性和创新性。例如:中国公司擅长用社交媒体,数字媒体和其他新颖的点子在营销电影的同时节省成本。结果是中国常常能用比美国少很多的钱营销同一部美国电影,并取得相当于美国本土的票房收入。这应该能让好莱坞停下来想一想。

 

在北美,我说好莱坞有着持续的宣发费用过重的问题。他们不断在宣发营销上花费重金,然而很难得知这些花费是否真正取得实效。好莱坞宣发的手段很传统过时,对数字和社交媒体营销的投入仍然很小,处于萌芽阶段。

 

我不是说中国的方法是完美的或者直接适用的——但是中国在这个方面的节省成本和创新要领先好莱坞一大截。

 

然后再考虑各种开销:我们在好莱坞做的事情非常棒,但我们或许真的不需要成千上万人来做这件事。因为好莱坞的很多公司现在都是大型综合企业的子公司,结果就是它变得不如以前灵活和有创业性。中国的电影工业总体来说有着好莱坞可以借鉴的成本意识和文化。所以,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电影市场 -- 中美两国的优势和劣势可以完美互补。如果你有全球化的经营和对不同地方的理解,把两者结合起来,提升优势、突破弱点,我相信这会是很棒的生意。

 

你认为我们能期待北京放松对资本外流和投资的控制吗?


如果我告诉你我知道答案的话,那么我是在敷衍。我来用沿用一下查尔斯·达尔文的话,他说:“能生存下来的不是最强壮的物种,也不是最聪明的,而是对环境变化最敏感的物种。”我们正在建立全球内容平台既在中国,也在世界其他地方,所以我们能够采用灵活的方式实现我们的商业蓝图。

 

现在你是一个美国发行商了,你将如何运作这部分?许多发行公司都很努力但仍面临困境,比如Relativity、Broad Green和Europa Corp。在你收购Open Road之前,许多人可能认为这家公司也基础薄弱。


对于日常业务的运营和管理,我建议你问咨询Rob (Rob Freidman)。作为一个概念,我想再次强调一下我们的“双核”战略,我们在北美和中国协同合作,降低风险。美国的发行对于我们来说并不是一项独立的业务;而是更大的战略版图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这个地球仪曾在唐先生位于三个大洲的不同办公室里栖身。

 

迄今为止公司整合带来了一些怎样的战略收益? 它是如何运作的?


在电影预售和播放授权方面,我们现在的优势之一就是拥有美国本土的发行平台。如你所知,现在很多电影的国际销售都是在没有美国发行商的情况下完成的,没有美国的发行平台而完成销售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很可能你有许多对这部电影的地区发行权有兴趣的潜在买家,但如果他们对这部电影在美国是否能够上映不确定,他们就会犹豫。现在我们本身就可以在美国发行电影,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个非常有经验的国际销售团队。

 

您的中国业务将如何提升这个战略中国将如何扩大这个战略?


以《血战钢锯岭》为例。电影制作人在北美通过狮门影业发行了这部电影,而IM Global拥有全球其他地区的版权,然后我们将中国版权卖给一个中国发行商。总的来说,这是一部非常成功的电影,并对各方来说都是有价值和利益的——狮门影业赚到了钱,中国发行商也赚了很多钱(《血战钢锯岭》在中国获得了总值1.75亿美元的全球票房总额中的6200万美元); 而我们也通过销售国际地区的版权赚到我们的部分。


今天,我们可以通过自己平台同时在北美和中国发行一部类似的电影;我们同时可以在世界各地销售版权;如果我们想的话,我们也可以把某些地区的发行权留在我们手上。所以现在,当我们有另一部这种优秀的电影时,我们可以充分抓住它的盈利空间,无论这部电影是我们收购的还是制作的。

 

那么对于你计划在中国制作的电影,向着相反的方向推进呢如何将它们推向世界?

 

首先,我们都希望我们的中国电影能到国外去,但我们不会天真地认为我们可以保证这些电影都会。后者还为时尚早。因此,我们在中国制作的电影得首先在中国市场赚钱。然后,其他任何地方能带来的都算是惊喜之财。如果这个惊喜之财来了,我们将投入更多,并确保我们正走在全球化的道路上。我相信有许多涉及中国的故事,如果获得得当的讲述和宣传,可以吸引全世界的观众。

 

作为深谙全球金融的资深人士,如果中国资本被持续阻止流入好莱坞,你认为它还能从何而来?这个行业已经经历了不少阶段、地区和亿万富翁……


别的且放在一边不谈,,这是我最喜欢回答的问题之一。这实际上是关于商业模式的。 不管是日本人,法国人,中国人还是加拿大人,没有人会做投资并持续亏损的生意。 我们不应该把重点放在用一个资金来源取代另一个上面——我认为这是一种短视的做法。 我们应该集中精力去建立一种互惠互利的商业模式。如果它是可持续的,并能为全球产业的扩张做出贡献,那么将吸引更多拥有资本和战略价值的人。 它不应该只是这个行业的光鲜亮丽的外表带来的吸引力,因为外表的吸引力永远有一个到期日期。

 

除了商业,你有什么其他热爱的事情?  


我们在这里把热爱定义为一个人喜欢一直做的事,对吧?但是我们大多数时间做的实际上是什么呢?可能还是工作。所以,如果热爱是指一个人喜欢一直做的某件事,并且我又足够幸运做的正是我喜欢的工作的话,那么我热爱的就是我的工作了。


这真是我听过对这个问题最具有分析性的回答了。那么你有爱好吗?


好吧,大概你能看出来,我喜欢用哲学思考来调侃。(笑)


此篇报道首发于11月29号出版的《The Hollywood Reporter》杂志。

By Patrick Brzeski


©三声原创内容 转载请联系授权


点击关键词 更多精彩文章


“红色”嘻哈 曹国熊 | 笑果文化 | 吃鸡启示录 | 王冉 | 周航 | 谢力 | 李捷 | 韩志杰 | 蓝伟纶 | 马延琨 | 轻点漫画 喜马拉雅FM 快看漫画 | 美拍 迷你剧 郑兰 |  Lolita | 暴雪将至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