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跑路受害者转型做P2P,他大学8次创业,走出华为后融资500万元

2016-07-12 把你写成爆款的 接招 接招
   李鹏
贝多多 创始人

贝多多
创  始  人:   李鹏
背        景:   华为
        派:   理财记账+资产管理
融资规模:   500万人民币
    方:   天使湾

李鹏接招

1
P2P受害者为什么又做一个P2P相关的平台?

2
如何由P2P记账工具扩充类品?

3
为什么获客成本低?

2015年的「冬天」格外冷,这个阶段寻求融资的创业者可能都有一种「年关难过」的切身感受。

恰巧,这段时间成为贝多多融资的关键节点。他们上线不久的产品以网贷理财投资的「投后管理」作为切入点,沿着投前决策、投后管理、理财交流及在线资产管理的产品路线向前演进,是一个融合选、管、交流及交易于一体的互联网金融平台。

创始人李鹏拿着BP开始到处拜访投资人。在一次路演活动之后,李鹏添加了几位投资人为微信好友。多数投资人通过微信简单聊了没几句便作罢,有位意向投资人希望约李鹏面谈。

当时距离春节只有两周时间,李鹏还有更多事务需要处理。他不想因为意向不强的一次拜访再跑去外地奔波。两天过后,他又收到一位投资人的邀请。这次,李鹏突然改变主意,直接买了第二天从深圳飞往上海的机票。邀请人是天使湾的一位投资经理,这位投资人跟李鹏聊得相当投机,微信聊完又通过几次电话。

通话完第二天,李鹏已经落地上海。2个小时的沟通让这位投资人相当满意。投资人认可贝多多从P2P记账工具再走向资管的方向,当场敲定将项目推送给天使湾的一位总监。第二天一大早,李鹏又坐上上海开往杭州的高铁,直奔天使湾在杭州的总部。

到了杭州总部,李鹏才发现天使湾其实已经放假。好在基金有两位关键人物都在。事情比想象当中顺利很多,他一口气又见了天使湾的两位高层投资人。最终,李鹏顺利敲定了一笔500万人民币的天使投资。这是2016年新年钟声敲响之前,他收到的最有意义的一份礼物。

李鹏告诉《接招》(微信公众号:itakethat),天使湾大年初八赶往深圳做尽职调查,尽调完毕一周后资金到位。「从第一次见面到资金到账,不超过1月时间,如果不是过年放假,进度还会更快。」

Q
当时跟天使湾讲的是P2P记账平台的故事?


我们当时已经考虑由P2P记账平台向全资产的品类扩张。未来,贝多多将从单一资产管理向多资产跨越,涉足银行理财、基金、信托、股票等领域。

Q
融资时,产品有什么特色功能?

目前,产品支持P2P、互联网宝宝、银行理财、基金及股票等理财产品的一站式记账。包含网贷记账、辅助投资人科学决策,挑选安全靠谱的平台。另外,还有投资分析、投资组合、理财交流和资讯功能。所谓投资分析,是指提供基于时间、平台等科学的投资报表分析,帮投资人更好的配置资金。在投资组合板块,提供基于投资记录的组合分析,辅助投资人进行科学投资。

Q
整个融资过程都挺顺利?

我们去年进行种子轮融资时是5月份,感觉当时环境还好,因为已经拿了缘合资本的投资。但到了9月份,要进行后一轮融资时,环境明显变差,上轮投资人提醒我们赶紧拿下轮融资。我们当时的数据还可以,已经有10万注册用户,日活跃7000多,数据不错,感觉融资压力会小些。

Q
天使湾创始人庞晓伟比较关心的问题是什么?

庞总关注人才,觉得人才是核心。他没聊商业,一直围绕人做判断,比较关心创始团队的生平、工作经历、是否有女朋友等等因素,这些因素会对团队的抗风险有一定影响。如果CEO个人没问题,但是团队不稳定肯定也不会投。他们也遇到过一些情况,比如,团队内部闹僵,走得走、散得散。另外,我们还有个优势,没花太多钱把事情做好了。

Q
你们的获客成本很低?

去年5月18号上线,现在注册用户有50万,转化率、活跃用户等数据也不错。行业内很多公司的获客成本起码几百块,我们的一个获客成本只有几块钱。目前也有收入。

Q
到哪里寻找用户?

我们的用户其实很聚焦,每个官方P2P平台都有提供交流的QQ群和社群,这些P2P投资者都分布在群里。

Q
当初投资的P2P平台跑路,怎么又做了一个跟P2P相关的项目?

我曾经是P2P平台的受害者,在一个P2P平台上投了7万块钱。但是投完之后,这个平台的老板跑路。维权过程中,平台的投资人聚集在一起讨论,我发现很多人像我一样投了多家P2P平台,非常难管理,急需一个平台帮他们记账。尽管最后钱没追回来,但是受这个诉求点的启发,做了贝多多。

Q
这是第几次创业?

大学期间一直在创业,零零散散做过八个项目,属于不安分的人。当时有四个合伙人一起来做的,第一桶金在大学期间赚来的。做过应用培训、开过宾馆、卖过手机和电话卡,还跟学院合作,也做过二手教材的交易平台等等。

Q
后来进入华为工作,为什么又走出来?

在华为做了两年技术和芯片相关的工作。一直想做互联网金融方面的创业,于是,到了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学习了一段时间,这家公司的业务有点像牛股王。因为个人比较擅长做产品,而且对产品、对人的理解还比较到位,也在一起寻找创业机会。

Q
合伙人什么背景?

我用人比较挑剔,合伙人都是通过朋友引见朋友找到的。核心团队都是来自大公司,比如百度、腾讯、YY等大型互联网公司,都是本科以上学历,也有两个创过业。我们最开始半年时间都没拿过一分钱的工资,还是挺艰苦的。感觉自己的朋友一块创业比较容易出事儿,所以我创业时坚决不找朋友,这是在大学期间创业得到的教训。




↓往期相关文章↓


《这家P2P公司创业9年,拥有2000万用户,每月新增200万》




求报道&寻合作
请加入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