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传姜天鹏:区块链时代 代币为王 
私募通 · 2018-01-16 13:26:36 · 热度:加载中...
区块链是“信任的机器”。...

此时已2018,寒冬虽犹在,万物待生发 ......

在刚刚过去2017年,9月4号国家对于ICO(Initial Coin Offering)乱象一刀切之前,我曾经研究过一段时间的区块链。同时几个月前我写了一篇文章关于我对移动时代的思考,下面是文章的链接《闪传CEO说:移动时代交易为王》,大家可以参考,我在《移动时代交易为王》中主要的思考是:

什么才是移动时代的“变量”?

移动时代不同于PC时代的东西是什么?

移动时代的最大红利是什么?

2018年元旦假期几天,我又重新广泛阅读区块链、货币、加密数字货币、代币和ICO(Initial Coin Offering)等书籍和资料,希望提升和完善自己的理解和认知。

此篇文章是我阶段性总结思考,基本能算是《移动时代交易为王》姊妹篇,汇报给读者,请各位同仁多多指教。

九四之刀

去年9月4日七部委联合下发通知,对当时已经开始恶性滋长的 ICO 毒瘤狠狠切下一刀。然而,一刀切下,一部分健康力量也被误伤。

同时,之前假借区块链和 ICO 之名,行欺诈、传销、非法集资之实的行为,却也没有进行进一步清算。这或许是政府出于鼓励创新的适度容忍和妥协,但我个人认为对有些过分的行为,政府应当更加严厉些。

然而,部分腐烂固然不可避免,但蜕变与升华也是必然,区块链发展和数字经济的发展和变革,正在这场风暴中酝酿、复现和折叠。

今天的区块链界,茫然无措者有之、蓄势待发者有之、砥砺前行者有之;阴行诡道者、渔利民众者亦不在少数。然而今天的数字经济,只是发轫之初、大道未现,伟大的创新也必定孕育其中。

无论如何,我都坚信如下的“商道”:价值创造永远是商业之本。无论今天你 ICO 了多少钱,忽悠了多少不明用户,“心念”不正、“商道”不正,有钱可以变没钱,有人可以变没人。

反之,无论今天你多么艰难,只要不离“商道”、不忘“初心”,创造价值、抱朴守拙、不投机取巧,没钱可以有钱,没人可以有人。

闪传和我

闪传英文为 Xender,是一款全球知名的无流量传输软件。 Let's Xender It !�正如广告语,越来越多的手机用户互传电影、照片就会想到Xender。如今,闪传Xender 已成功俘获了超过几亿的全球用户,辐射至东南亚、南亚、非洲、欧洲等海外市场。

虽然在国内我们比较低调,但并不妨碍 Xender 在国际上被全球用户认可。

我是闪传创始人,老姜。我的个人情况就不做介绍了,如下的几个文章都是我原创的,大家参考了解:

14年写的《创业者说—闪传 CEO 老姜吐血分享》

17年写的《闪传 CEO 说:移动时代交易为王》

17年写的《移动时代,这是一个基于场景的用户交易时代》

18年的,就是本篇。

闪传公司从2017年开始布局区块链领域,并规模化的专项资金投入区块链基础研究,并成立专门研究机构 -- 闪链,区块链研究院,参考《闪传(Xender)布局区块链创新领域》

价值互联网

今天的我们生存在两个世界里,一个是原子世界,一个是比特世界,原子世界就是我们物理的生存环境,在这个环境里,所有的资源都是竞争性的资源,空气、水、金钱、财产等,这些竞争性资源的产生、转换、重混、分配全部在一个四维时空里,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在比特世界里存在着两个网络,一个是信息互联网络,就是互联网;一个是价值互联网络,就是区块链网络。

在信息互联网中,信息传输实际上是信息复制,所有的文件和代码都是非竞争性的资源存在,零复制成本、零传输成本,时间与空间都不需要度量。

当你通过互联网发送一些资料时,无论是一个 PPT 文件,Word 文件或者是电子邮件,你并不是真的把本地资料发送出去,而只是做了一次数据拷贝。但是,如果有人想要发送100元给另一个人,那么事实发生必须是那100元已经不属于前者了,简单说就是资产不能 COPY。

互联网上的资料传输,从来都不是为了处理价值传输而设计的。打个比方,任何人想要网上传输金钱,都不是真的直接把这个价值移到另一边。而是他们发送通知给一个中介,例如银行,信用卡公司,或者支付宝来传递一个价值资产,而是通过第三方往往都有费用。

对于价值传输,互联网不能解决的这个问题,而区块链能够解决这个问题,让两个节点之间真实的传递价值,所以可以说:区块链是价值互联网络。

区块链是什么

区块链技术定义: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应用模式。

听不懂么?那就忽略它,继续听我说 ......

我们可以通俗的把区块链当成一种公开的分布式账本技术,一个升级版的分布式数据库。

先来个栗子:

目前,各个公司、机构、银行为自己记账,人们无法信任其他人的记账记录。要形成对他人账目的信任,就需要很多第三方监督机构,这需要许多成本。比如,Tony要将一笔钱寄给美国的朋友,现在需要经过五六个金融机构,这几家机构都要把自己的账本做平,而在区块链上,当Tony决定要寄一笔钱时,几家金融机构共同记在同一个账本上,节省了很多时间和人力,寄钱的过程瞬间就可以完成。另外,在区块链体系上还可以做到全部事务一本账相关各方一本账,所有的事务都可以记在同一个本子上,这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

一个公开的分布式账本其最大的价值在于降低商业摩擦,提高组织之间的商业信任,产业内业务相关组织能彼此之间共享关键数据,关键数据可以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穿透、传导和跨越传统的组织边界,从而使得商业信任得以传递和强化,最终达成大幅度降低商业摩擦和信息沟通和信息交换成本,构造一个参与各方都能认可的“零成本”的信任网络。

币和链的关系

一个区块链平台上是不是可以没有币? 发币一定在一个“区块链”上么?这个问题其实是区块链的一个核心问题。

而这个问题的来源于比特币的历史发展,区块链技术发源于比特币,比特币是一个“币”,区块链是个“链”。

2009年比特币诞生,区块链是比特币的底层支撑性技术。大约在 2014年的时候,科技界和 IT 界专家将区块链这样一种比特币支撑技术抽离出来单独定义和立论 —— 区块链,从此独立而生。

这个历史过程自然就引起了链与币的关系,链与币的分合之争。对于这个问题基本形成两种看法:一个是认为可以分;另一个是认为币链不能分。

再看历史发展,除了比特币之外的世界第二大顶级区块链项目:以太坊,它也是币和链的结合,所以更加导致了用户的困扰,币和链的关系是什么?币和链可以分么?分给如何理解?不可分又该如何理解?

IBM 牵头的 Hyper�ledger 项目就是没有币,它也仍然是如假包换的区块链,所以一个区块链可以没有币。

腾讯帝国业务中的 Q币,盛大游戏中使用的游戏币,当然也不是区块链上的币,所以说,币确实可以运行在非区块链的平台上。从某种意义上说,Q币,游戏币,社区的用户积分等等,是一种权益证明,但是这些权益证明没有密码学的应用,流通上有很大局限性,但它们现在都运行在中心化的系统里,事实上它们大多情况下运行的还不错。

因此币链可分从技术上来说是无可争议的。

总之,币并不一定要跑在区块链上。但是另一方面,至少对于今天区块链产业的人来说,如果一个币不放在区块链上,我们对它是缺少几分信任。�

进一步,我们要深层思考的问题,如下:

如果一个区块链上没有币,那么区块链价值是什么?�

如果币(临时叫它 A 币)不在区块链上发布,它的普遍价值是什么?

如果币(临时叫它 B 币)是在区块链上发布的,对比A币而言B币有什么特殊价值?

币链可分从技术上来说没有问题,但是应不应该分,这是技术问题么?还是价值问题?

思考清晰和透彻回答上述的几个问题,才是关键所在。在回答上述问题之前,我们在探讨如下事物:

Crypto currency 加密数字货币� �

Token 代币

币是什么

什么是币?什么是加密数字货币?加密数字货币的存在价值是什么?谁能发行加密数字货币?

讨论任何问题,首先要把词汇定义清楚。今天“币”有两个意义不同的词汇被模糊混用,其一是 “crypto currency”,一般译为“加密数字货币”简称为“数字货币”。其二是“Token”被广泛译为“代币”。平时口语之中经常只说“币”字,比如:“你的那个区块链应用发不发币?”。那么究竟这里的“币”是“加密数字货币(crypto currency)”,还是“代币(Token)”? 语义模糊。实际上这两个“币”是不一样的东西,而且很不一样,不一样,不一样。

Crypto currency 加密数字货币:

加密数字货币起源于比特币,比特币是一种加密数字货币。它的诞生目的就是作为互联网支付的货币,它原本希望这样:你卖东西能得到比特币,你用比特币能够买到各类产品和服务。就如同我们可爱的人见人爱的人民币 RMB。

Token代币:

而 Token 是怎么来的呢?Token 源于网络通讯中概念,Token 的原意是指“令牌、信令”。历史上有个局域网协议,叫做 Token Ring Network 令牌环网。网络中的每一个节点轮流传递一个令牌,只有拿到令牌的节点才能通讯。这个令牌其实就是一种权利或者说权益证明。

加密数字货币的发行:

而 Token 是怎么来的呢?Token 源于网络通讯中概念,Token 的原意是指“令牌、信令”。历史上有个局域网协议,叫做 Token Ring Network 令牌环网。网络中的每一个节点轮流传递一个令牌,只有拿到令牌的节点才能通讯。这个令牌其实就是一种权利或者说权益证明。

因为历史上货币基本上都是国家发行,所以许多人对于货币发行有所误解,实际上全球法律不禁止发行私人货币,关键问题在于是否足够多的人使用和对其认可。

加密数字货币 Crypto currency 也是一种私人货币,但区别在于有些私人货币由中心化机构发行,而数字货币是一种没有中心机构的无主货币,靠算法发行。

比特币是加密数字货币不是法币,法币发行是央行独有的权利,而货币发行却不是央行独有的权利。货币可以由央行、货币发行局、地方政府授权机构、私人机构发放,也可以由社区性的共识算法发放。

Token 代币是什么

Token(代币)的价值是什么?谁能发行 Token(代币)?

如前文所述,Token 代币词根含义源于网络通讯中 “令牌”。令牌是一种权益证明。

Token 的代币概念在产业内被广泛熟知和使用,必须归功于以太坊及其订立的 ERC20 标准。基于这个标准,任何人都可以在以太坊上发行自定义的 Token,这个Token 可以代表任何权益和价值。现在用 Token 来作为某种权益证明进行 ICO 是一个普遍做法。

由此我们认识到,其实加密数字货币只不过是一种特殊的 Token。在一个可以运行 Token 的平台上发行加密数字货币,是一件易如反掌的事情,任何人都可以发行 Token。

Token本质是一种可以流动的加密的数字权益证明,它有三个基本要素,缺一不可:

第一是:数字权益证明,也就是说 Token 必须是以数字形式存在的权益凭证,它必须代表的是某中权利和价值。

第二是:安全和可信,Token 自身必须具有真实、防篡改、保护隐私等基本安全性能力,区块链上的 Token 在技术上由密码学予以保障。每一个 Token 就是在密码学技术保护的一份权利。这种保护措施在和平时代比任何法律、权威和枪炮提供的保护都更坚固更可靠。当然了,特殊时期比如战争年代,则永远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批判的武器比不上武器的批判”。

第三是:可流通和交易,也就是说 Token 必须能够在一个可信基础网络中流动,从而随时随地可以被验证,被交易、被兑换。

事实上,Token 可以代表一切权益证明,从身份证到学历文凭,从货币到票据,从钥匙、门票到积分、卡券,从股票到债券,人类社会全部权益证明,都可以用 Token 来代表。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就是建立在无穷的权益证明之上的,所有的账目、所有权、使用权、资格、证明等等全部都是权益证明。如同《人类简史》里说的,正是这些“虚构出来的事实”才是智人脱颖而出建立起来人类文明。现在这些权益证明全部可以数字化,并且以密码学来保护和验证其真实性、完整性、隐私性,那么对于人类文明将是一个巨大的促进。

区块链 - 信任的机器

“信任”,“流通”,“安全”,“交易”,“权益”,当我们建立了这些基本概念后,我们现在可以尝试的讨论下最初的问题:

币和链可分么?—— 可分

币和链应该分么?—— 不应该分

在回顾下童年很多人都拥有 Q币的人,因为我们都默认“信任”腾讯,腾讯公司确保 Q币的“安全”,可“流通”和“交易”,腾讯确保了 Q币的“权益”。

我们人人都喜欢人民币,因为我们也默认“信任”我们伟大的国家和政府,国家确保人民币的“安全”,可“流通”和“交易”,国家确保了人民币的“权益”。

全球化的时代,很多人持有美元和美元资产,因为他们默认“信任”美国,即使这样的“信任”来自美国的国力和武力,这也没有关系。

所以说,不是国家和法律禁止你发币,而是你发币的结果是:没人“信任”,不能“流通”,不“安全”,没有“权益”。

对于上述的 Q币,人民币,美元,我们依次相信的是:腾讯企业,国家公权力,美国的国力和武力。除了这些外,我们还能相信什么?�

—— 实际上,我们还能相信算法和密码,也就是相信区块链。

因为区块链为 Token 提供了坚实的信任基础,它所达到的可信度是任何很多传统中心化基础设施都提供不了的。这也就是为什么《经济学人》一语道破:把区块链称为“信任的机器”。

进一步,“信任”问题解决后,对于 Token 来说还有一个天然需求的自身禀赋,必须要有“流通”,Q币大概来说只能在腾讯公司的业务范围流动,人民币大部分是只能在国家境内自由流动。而对于币的作用,区块链又是一个交易和流转的基础设施。它让币具有无缝的流动性,快速交易,快速流转,安全可靠,可以跨组织流动,可以跨国家流动。�

综述,“信任”,“流通”,“安全”,“交易”,“权益”等等这些特性恰恰就是区块链的根本能力。所以说区块链是互联网 TCP/IP 之上的价值交换协议,这种说法准确的把握了,区块链天然适合做价值交换的基础设施。

区块链产业的四个派系

关于区块链产业应该怎样发展,币和链的关系,存在着认知差异、派系差异、路线选择的差异。我尝试梳理下,我们能清晰的看到四个派系,一个歪路和三个正路

空气派

有些人英文不错,能够国外抄袭一个别人的想法,东拼西凑一个白皮书就发 ICO 为融资拿钱而 ICO,更有甚者白皮书都不写的。一个没有公司,没有发布任何产品的 ICO 项目,通过 ICO 马上融资过亿美元,所有过程不受任何监管,融到的钱(币)轻易进入个人口袋?这仅仅是泡沫么?还算非法集资和网络诈骗么?(此派不在讨论之内,不展开说明了。)

技术派

这一派就是把区块链当成分布式账本,一个升级版的分布式数据库。

这个派系的人,认为区块链最大价值在于降低商业摩擦,产业里的相关企业用分布式账本技术(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DLT)彼此之间共享关键数据,这个思路确实在供应链、防伪鉴真、公益项目等等能加快业务流程、提升公开透明、提升效率降低商业成本。

以工程师背景起步的互联网创业者一般都精通互联网的底层技术,也一直坚信技术创新和技术革命。

事实上历史反复证明,不仅仅是技术进步带来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经济制度和激励机制的等等“人本”因素有关的模型设计,其价值重构和价值创造的速度和规模都也不逊色于技术发展的红利。

这个派别的项目特点就是:Token 可有可无,没有和 Token 结合思考业务,仅仅利用区块链技术解决“现在已有”的业务痛点。

共识派

这个派系俗称所谓“币圈”在中国超级繁荣。虽然币圈人表面上关注的就是数字货币的交易和价格炒作,百分之百的逐利,但是深入本质,你会看到这个圈子其实是建筑在理想主义的基础之上,他们相信数字货币有着“不证自明”的价值 ,—— 我信,故它值钱。

他们觉得 Token 不一定要有内在价值,不一定要有应用场景,更不一定要有政府支持,他们相信“共识”的价值,他们相信他们是早期获得“共识”认知的人,后面会有不断的人“共识”进来。Token 如同钻石一样,“一颗永流传”的美丽爱情故事。一个 Token 只要市场上能够买卖,有人买卖就说明它有价值。

至于泡沫、炒作、风险、欺诈、传销,在价格不断上升财务不断升值的时候,这些都无所谓。如果说技术派认为 Token 可有可无,那么共识派就把 Token 当成一切。

当然,共识派里有很多人的认知和实践也是正确的和非常可取的,比如发币,上交易所,流动性溢价等等。

哈,典型人物 —— 闪传项目的天使投资人:王利杰 Leo,参考其文章:《�价值的本质是什么?》

融合派

我个人是融合派,融合派就是既要重视区块链技术,又要重视 Token 的激励设计。

重视区块链的技术本身,让技术解决实际业务问题,同时也理解区块链技术的局限性。

重视 Token 在商业生态中血液一般的流通作用,发挥 Token 的在经济模型的激励机制,Token 如何结合区块链技术,更好地达成商业“信任”,减少商业摩擦等。

我认为融合派才是有理想的实干家,融合思考是数字经济和区块链产业发展的正道,此路线既能够获得政府和社会的支持与肯定,激发各行各业无穷的创新力,创造一个开放共赢的生态业务,同时又能够完全规避币圈炒作的一些浮躁弊病。

我希望,越来越多创业者既从技术(链)的角度出发,也从Token(币)的角度出发来考虑创新设计,设计生态模型,让产业上下游各个参与方能够一起发展共赢未来。

个人总结:

区块链“穿越”信任,跨越传统的组织信任边界,建立一个无界的信任网络。

Token“穿越”激励,通过基于 Token 激励模型设计,可以在一个统一维度上的正向激励所有产业参与者,从而所有人通力合作共创和共赢生态繁荣。

Token 经济

如我前文《�闪传 CEO 说:移动时代交易为王�》所述,移动时代交易为王,凡是可以切割为更小单元的交易,未来都会被切割。

数字经济时代区块链,代币为王。凡是对于经济生态做出价值贡献的任何个体行为,即使是用户自发的、自愿的和小微的行为,未来都可以价值化和货币化,也“应当”被激励,被货币化。

现在的闪传 Xender 平台,每天智能设备之间有几亿个文件传输,包括图片、音乐、视频、影视、应用等等,这实际上就是数字资产分布式的价值传递。

基于闪传产品现在分布式的业务形态,同时附加区块链的高维武器,闪传公司将可以从一个工具转型为平台,开始从一个传输工具转身为数字资产分布式交易系统。

未来任何一种分布式场景,加上一个基于 Token 的经济激励系统,都会改变行业原有的产业格局,和角色间的博弈关系,这甚至会导致人类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你准备好了么?

姜天鹏,闪传CEO,北航硕士,连续创业者;曾任职于联想研究院,自2011年创办闪传以来,带领公司实现了从零到六亿用户的增长。

责编 | 晓宇

“铅笔道作者库”诚邀感兴趣的投资人向铅笔道投稿。内容可参考:1、对行业、市场的见解与看法;2、投资案例笔记;3、对某一行业的深入研究心得、行业报告等。投稿请加微信(124926554)或联系邮箱(wuxiaoyu@oa.pencilnews.cn)。

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非铅笔道原创,不对文中观点和真实性负责,内容仅供读者参考

本文来源:私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