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司困局难敌牌照诱惑 "老玩家"利得独立申请公募
中国网财经 · 2019-10-11 09:03:00 · 热度:加载中...
10月9日,证监会官网显示,利得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利得资本”)、苏州海汇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州海汇”)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设立资格审批——利得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正处于接收材料状态。 工商资料显示,利得资本成立于2009年11月,由利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私募基金谋求公募基金牌照的野心未减。

10月9日,证监会官网显示,利得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利得资本”)、苏州海汇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州海汇”)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设立资格审批——利得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正处于接收材料状态。

工商资料显示,利得资本成立于2009年11月,由利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利得科技”)全资控股。2014年5月,利得资本获得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资格。

事实上,“利得系”已经是公募市场的老玩家了。2014年10月,利得科技(曾用名为上海利得财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收购了原纽银梅隆西部基金管理有限公司49%的股权,同时该公司更名为西部利得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目前,西部利得基金由利得科技持股49%,西部证券持股51%。

“早就有设立公募基金这个计划了。”10月10日,一位接近利得资本的有关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此次再度申请公募牌照,无疑是利得资本的“全牌照”金融集团计划,再进一步。

牌照扩张之路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利得集团目前有基金销售、基金子公司、公募基金、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私募证券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和其他类投资)及香港1号券商、香港9号资产管理多张金融牌照。

“参考利得的布局,既有参股西部利得,还是要独立申请公募,应该还是有一个做金融集团的梦想吧。”北京某资深基金行业人士表示。

事实上,早在2013年至2014年,利得连下两城入股华富基金管理公司旗下子公司上海华富利得资产管理公司以及西部利得基金,分别取得基金子公司和公募基金牌照后,同时也有风声称其下一步瞄准了券商牌照。

因此,外界早有猜测其收拢金融牌照的意图。

不过,利得的这块券商牌照最终通过香港1号牌照实现。2018年10月8日,利得证券(香港)有限公司获得香港证监会批准,签发第一类证券交易牌照。

不仅如此,2013年,利得也介入了当时正火热的互联网金融市场。

据利得集团官网信息,2013年利得成立了互联网金融事业部,同时2014年利得互联网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成立,并推出了移动互联网金融平台“天生我财”、互联网理财产品“利得宝”等等。

随着牌照扩张,利得也变身为利得金融服务集团。

不过虽然盘子做大,但利得仍不时有违规行为出现。譬如2017年,利得资本在证监会2017年私募基金专项检查执法中被查出相关问题,因此证监会对其采取行政监管措施。

去年,利得基金销售公司被基金业协会暂停私募基金募集业务6个月,原因即是其存在从业人员有奖销售私募基金的情况以及与无基金销售资质机构合作,公开宣传推介私募基金产品的违规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与利得资本共同申请设立公募基金的苏州海汇,则是利得科技的股东之一,不过持股比例并未公开。苏州海汇的控股股东则是A股上市公司*ST新海(002089.SZ)。

同样,上市公司晨鸣纸业(000488.SZ)亦是利得科技的股东。二者入股利得科技均在2015年1月完成股权变更登记。

“私募基金转公募,还是看重公募基金的牌照含金量。”前述北京公募行业人士指出,“但申请公募牌照的机构很多,能否如愿依旧不好说。”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今年以来还有程丹倩以及北京金华盛开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等申请设立的富华玖创基金以及李永飞、王素文等申请的景泽基金已经被证监会接收材料,二者目前已收到补正通知。

此前也已经有多家私募机构转战公募,其中不乏有规模较大的公司,如鹏扬、朱雀等等。

“私募转公募这一趋势主要源于三点,第一,这些转战的公司,多数产品业绩已经遇到瓶颈,私募领域竞争十分激烈,只有金字塔端的少数机构能够获得的盈利;第二,公募基金公司涉及的领域也比较广,比如公募基金、专户产品、基金子公司等等,能够在继续类似私募业务的同时,发展公募业务;第三,最近几年二级市场比较难做,公募基金征收管理费,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旱涝保收。”格上财富研究员张婷表示。

新公募破局困境不易

正如业内人士担忧,“私转公”的困境也依然存在。此前凯石基金的首只公募产品面临清盘风险,就在行业内掀起不小风波。

“私转公”后新公募如何破局,也是一个关键问题。

“其实本质还是一个公司的资产管理能力,与是否是私转公关联不大。”沪上某公募基金资深分析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新设公募基金还是要有充分的准备,生存方面包括团队建设,包括足够的运营资金,保证在实现盈亏平衡之前能够平稳运行。发展方面,取决于公司领头人的战略眼光,人才的挖掘与培养。”前述北京公募基金人士表示。

该人士亦指出,“类似睿远基金、鹏扬基金等公司都有对主动权益或者固收产品的侧重,并在市场上已经形成一定影响力,新公司亦可以通过发展自己的特色来实现进一步的壮大。”

从数据来看,鹏扬基金2018年年末非货币基金规模排名在第52位,排名较2017年年末上升了32位,其非货币基金管理规模也从2017年的37.98亿元逐步增至2018年年末的221.03亿元。

“其实私募转公募还存在一定壁垒,比如最重要的资本问题。公募基金公司的注册资本通常在1个亿左右,有的公司资本不够雄厚,限制了招聘优秀人才以及扩大产品线的力度,导致人员以及产品数量较少。”张婷指出。

除此之外,在客户群体上的差异以及产品上的限制,同样也会带来或多或少的“水土不服”。

“公募业务很多投资范围是受限的,在一定程度上会约束产品投资策略以及产品类型的多样性;而且,公募和私募的客户群体是不同的,这些私募机构在之前积累的客户和口碑不一定会很好的转移到公募领域,会面临一定的客户来源问题。”张婷表示。

本文来源:中国网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