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秘旧瓶装新酒流量难变现 匿名社交卷土重来
cnBeta · 2018-06-03 13:12:00 · 热度:加载中...
曾经风光无量的无秘又回来了,并且这次换掉的不只是马甲。错过了大半年互联网时机,从匿名社交试图转向开放式平台的战场,留给新东家的,还是一道恼人的考题。

这款主打匿名社交类市场的软件,注册后,系统会分配一个随机ID,让用户毫无顾忌地匿名分享秘密、八卦、爆料等内容,还可以通过私信和朋友以及附近的人进行一对一交流。最具话题度时,无秘占据了九成的匿名社交市场份额。被下架大半年后,此次以秘蜂的名字回归。

然而大多数用户没注意到的是,操盘手已然更换。根据天眼查的资料指出,此前的无秘为深圳无觅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无觅科技)所有,法人代表林承仁是无秘CEO,而新上线的秘蜂则属于北京格致璞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格致璞)。百度介绍显示,后者作为一个多终端信息整合平台,旗下拥有抽屉网、大头贴、蜡笔、龙贷、请吃饭、Anyview、哗啦啦等产品。

新金融观察记者联系了格致璞,负责秘蜂项目的团队确认了对原无秘的收购:“公司出于商业价值的考虑,于2017年8月收购该项目。”并表示重新组建了团队,对原无秘团队的现状“不了解”。

曾在匿名社交领域叱咤一方的无觅科技就此撤退,如此变化令人唏嘘。新金融观察记者发现,林承仁还在担任前海速贷通互联网金融服务(深圳)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和执行董事,目前为存续状态,其主要产品为现金贷APP“借钱快”。而当记者试图求证时,发现前海速贷通的登记电话与无觅科技为同一个,拨打后提示为不存在。

流量难变现

不少玩家还依稀记得匿名社交软件热火朝天的状况。2014年,美国匿名社交应用Secret横空出世。不到一个月,无秘第一版产品“秘密”上线,短短几周便爆红。后因抄袭问题被举报,最后改名无秘上架。

蹿红带来的是大量跟风。呵呵、乌鸦、吐司、悄悄……匿名社交市场陷入混战,Secret也推出了中文版。最夸张时,一个季度就有20余款同类软件上线,引来了巨头布局。阿里的来往开设了“草莓”匿名扎堆,腾讯则“双管齐下”:一方面在QQ群设置了“匿名聊”功能,一方面和光速、红杉投资了国外匿名社交软件Whisper,助其落地深圳。

巨头挺进令无秘恐慌了一阵子,不过很快稳定了策略。产品迅速迭代,最多时拥有1600万用户,市场地位没有被撼动。

但要命的是,匿名社交始终找不到好的商业模式。社交的本质是不赚钱的,相对成熟的商业模式是首先积累用户,此后向游戏、电商、广告等领域导流。无秘的火热与行业内幕及爆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林承仁也坦陈,当爆料内容不再那么多时,用户的黏性就会降低。

悖论在于,爆料虽然吸引眼球,但随之而来的负能量是硬伤。即便无秘在发展的巅峰时,也有人不看好它的未来:毕竟科技企业IPO时,没有哪个是以“负能量”逻辑的产品冲击成功。

当一切变得不可控时,无秘上充斥着谣言,乱象踩上了高压线。2017年9月1日,官方微博显示:无秘系统维护,暂时停止服务,敬请谅解。

不过彼时外界的猜测里,无秘的停运或与敏感话题有关。现今再比照格致璞对无秘的收购时间,似乎有了更多意味。

无秘停运前,熙熙攘攘的同类APP已纷纷倒掉,包括累计获得逾4000万美元投资的Secret也陷入“C轮死”。而无秘刚下架的日子里,Whisper裁掉了20%的员工,COO离职。匿名社交几乎大势已去。

可就在众人都认为无秘“凉了”,它居然复活成秘蜂回来了。

未来盈利与否短期很难判断,秘蜂团队表示:“变现大方向是和其他产品类似的,但具体的玩法会改良设计。”至少这是笔看上去不错的买卖,毕竟原来的无秘拥有着不菲的客户基数。

相较于绝大多数老用户的平和或惊喜,接二连三的召回短信引起了小部分用户的反感。而关于目前客户回归的情况,秘蜂团队表示“不方便透露”,但“做召回主要是看中用户质量”,会按照新产品运营。

定位待检验

“我们已经不是那个无秘了。”采访伊始,秘蜂团队就对新金融观察记者强调了这一点。“虽然还是匿名社交产品,但是秘蜂进行了重新定位。”

据秘蜂团队称,秘蜂打造的是“全新的开放式社交平台”,做去中心化社区,而不同主要体现在用户既可选择匿名,也可以实名社交。

不难发现,转型的重点在于改变无秘过度强调匿名爆料和情绪宣泄的功能,而强化秘蜂本身“社交”和“沟通”的属性。

一位不愿具名的社交电商研究者指出,格致璞拥有其他社交类产品的操作经验,内容方面也赢得过小范围口碑,但社交红海竞争不等于简单的放大。更何况,开放社交领域内,前有微博、豆瓣这类老前辈,后有陌陌这样的后起之秀虎视眈眈。

伴随着暴走漫画、二更食堂因触及红线给业内敲响警钟,摆在秘蜂眼前的是作为平台提供者对内容的进一步严格把控。秘蜂团队显然很清楚这一点,表明已经“利用机器算法加二度人工全量审核”。许多用户已感受到与昔日的不同,某四大之一的员工就称:“公司圈子的画风变了。”

“这其实是把双刃剑。”前述研究人士坦言。一则,曾经Secret也试图扩大功能和服务覆盖范围,转型熟人社交,结果使许多只想匿名社交的用户流失,也让部分用户担心身份安全的问题,转型面临着一定风险。然而另一则,匿名社交的前景确实不明朗,不求变着实堪忧。“首先还是要把体验做极致。”用户足够稳定,才有资格讨论变现。若如愿转型,或许能让这个经历匿名社交大潮起落后为数不多的幸存者迎来新的转机。

本文来源:cnBe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