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武创投韩冰:做好产业互联网,首先要算得清账
亿欧网 · 2019-08-28 08:20:00 · 热度:加载中...

“快速而廉价地失败,再偶然成功。”这是韩冰的投资之道。

不过,在产业互联网赛道,他把“偶然”加上了一个“必然”要素,就是要先“算得清账”。

近日,亿欧专访了这位风险投资机构——寒武创投的创始人。自2016年创立开始,韩冰和他的团队一直在寻找有成长性、有价值的企业和创业者。迄今为止,寒武创投已在大消费、B2B、教育等领域投资超过80家企业。

韩冰称,在过去40年,传统产业就是一部西部大开发的勇敢者游戏。

算不清账,只能去相信一个更大的故事

喜欢看美国西部片的人都知道,西部片的共性是复杂、暴力和道德模糊。类比到企业,这种定性就变成了管理的混乱、粗犷。比如一些企业会依靠体制、市场机会,人脉资源迅速攻城略地,形成资本和市场的原始积累。

然而,从刀耕火种到精耕细作,时代在变化,传统产业的复杂也在简化,“暴力”在变“科学”。亿欧和韩冰主要聊了聊,在产业互联网下,传统企业是怎样一步步摆脱“野蛮”和拥抱互联网的?他们的文明之路又充满着怎样的坎坷,有何启发?

产业互联网的元年是2015年。更早之前的传统企业,用茹毛饮血形容他们的管理有点过分,用投机取巧形容他们的战略有点小瞧。但,在韩冰的印象里,确是一场“勇敢者的游戏”。

有人,有生产资料,拼的就是对市场的眼光和下手的速度。你把这些资源捞到自己的池子里了,或是赶上国家对企业体制改革的趟儿了,基本上就和早年的买房一样,一买一个准,一买一个赚。

政府其实和企业一样,都是以组织的形式存在。在产业互联网领域都讲大数据,有人还说秦始皇才是那个第一个使用大数据,并且对大数据进行治理的人。比如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否则,幅员辽阔的大秦帝国,怎样才能让普天之下皆为王土?是因为只有当管理效率提升了,才能真正一统天下。

而在企业中,互联网对于信息的传递、管理效率的提升和去中间化都有着不是一个量级的质变。中国的互联网从C端开始,近几年才烧到了B端。原来B端的传统企业是怎么样的?最简单的商业模式就是A生产资料,卖给B。当企业越来越大,A会卖给更多的C、D或者E。如果原来的内部管理、对外销售没有互联网去实现信息化、系统化,这里面的企业就会处于一个混乱的膨胀状态。

今年是2019年,产业互联网领域里的B2B企业服务,在创投领域的投资数仍然处于领先的位置。与产业互联网相关的峰会和沙龙也是从年初几乎不断地开到了年中,此前亿欧曾写过一篇《2019年上半年,是谁催熟了产业互联网?》的行业分析文章,里面大量的数据都表明,人们对于这个领域的关注已经到了焦灼的状态。

但他们都知道自己在投什么吗?企业主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吗?商业模式讲得清吗?账算得过来吗?

“算不过来,所以他们只能去相信一个更大的故事。”

韩冰对于企业能算账的定义就是,能想清楚自己的商业模式,并且清楚地了解这个商业模式未来5年内是否还有价值。他对一个To B企业是否已经算得过来账,还有个最简单的检验标准:是不是能搞定10个陌生的正价付费用户,并且收入能覆盖成本。

以往,C端的商业模式用来做社交、做社区。很多企业的商业化能力并不强,到最后可能就是流量变现。但是产业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更讲价值,能把账算清楚,把盈利点捋顺,企业就能得到增长。可是同时,传统企业的行业门槛高、流程更复杂,商业化入口也更多元,因此,价值摆在那儿,却算不过来是很多企业的通病。

“到头来,讨论产业互联网的峰会越来越多,对产业互联网的定义各有各的理解,在一片焦虑中,不懂行的投资人或者企业,只能像C端的玩法一样选择去相信一个更大的故事。”

跨越鸿沟,企业要找到共识和算账的平衡点

我们今天聊的产业互联网,更多的是B2B交易平台类型的企业。

韩冰将它分成了两类,一类是服务终端的,另一类是服务次终端的。即一类是A卖给B,B自己用,另一类是A卖给B,B要卖给CDEF。很明显,第二类交易平台的可发展空间最大,因为前者的规模和B的数量正相关,后者和B的经营规模正相关。

在这种交易平台中,过去会存在层层的传统中间商,且服务者最后都会趋向于大客户。这是因为大客户更稳定,收入也更多,这其中存在着信息不通畅而导致的信任经济,要么是熟人效应,要么是品牌效应,传统的打法很少接触互联网。但服务大客户的问题是,对服务商的影响过大,例如个性化要求高,规模化推广困难,而其中最大的问题,只有一个,就是账期。

相比之下,互联网化之后,流程和产品规模化,服务半径扩大,中间一层层的经销商被取代,企业触达到了很多小客户。小客户频次高,交易平台从中赚取更多的佣金,但小客户服务成本高,客单价低,到底怎样满足这些小客户的需求还能赚钱,算不过来。

此外,C端和B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不同就是营销。尤其是对于高科技公司来说,眼球经济的价值在这里有不同的理解。杰弗里·摩尔曾出版过一本高科技营销圣经《跨越鸿沟》,他认为,让一个朝气蓬勃的科技型企业一蹶不振,甚至走向衰败的关键原因是对于市场的认知存在偏差。

目前的产业互联网认知是什么?是风口吗?

韩冰说,取决于如何定义风口这个词。

如果只有这个行业里的从业者在那儿自嗨,这算风口吗?当然不是,风口其实是一个由大量韭菜形成的共识。“共识是一个好词,可惜被之前的币圈玩儿坏了。”

在摩尔的书里,他将能接受新鲜事物不同程度的人群分为了创新者、早期使用者、早期大众、晚期大众和落后者。这些人的比例分别是2.5%、13.5%、34%、34%和16%,划分比例的科学依据是标准差,每一类人群之间,有一条很难预约的对新鲜事物接受度的鸿沟。

也就是说,真正能在技术出来就使用,并可以忍受新产品的不足和缺陷的只有2.5%,他们很有可能是技术发烧友,或者技术专家。早期使用者像创新者不太一样,虽然也对新技术产品有一定的兴趣,但他们对体验要求更高,他们希望能够引领社会的潮流。这两类人是所有新产品最早的种子用户,但他们的数量非常有限。

真正值得关注的是第三类人,早期大众,他们占据了1/3的人口,也愿意接受新生事物,让他们作出决定的原因,不是潮流,不是新鲜感,而是实打实的性价比,以及对具体问题的解决。这类人恰恰和产业互联网中绝大多数决策者的思考方法高度一致,都是从理性出发,从解决自己的切身问题出发,而不会被新奇特的销售方式和吸引人的促销手段所打动。

因为对这一点的认知不够,造成了很多习惯To C营销逻辑的互联网公司在产业互联网的营销过程中折戟沉沙。

韩冰表示,现在流量越来越贵,获得一个新客户的成本是维持一个老客户成本的6倍。新流量的获取属于营销的范畴,老客户的复购则属于运营的范畴,在产业互联网领域,运营的重要性从一开始就远高于To C领域。

那些没有性价比,不解决问题的产品和服务,没办法从老用户身上挖到持续的价值,他们的新客户获取成本就会把他们拖垮。

基于此的理解,韩冰更看好那些更易切入更符合主流大众逻辑的To B企业。例如以前投资过的易买工品,这是一家以小客户切入的一站式MRO采购商城,它服务了很多“夫妻老婆店”。而夫妻老婆店恰巧又是最小的B2B单元,决策者和使用者是一体的,营销和运营在一开始就统一的,只要能在自己不亏钱的情况下解决使用者的问题,就会有持续稳定、有利可图的订单。

产业互联网带来的信息传播效率、库存直连改革,以及B2B小客户最流通的现金流,再加上如果你能用科学的方法去管理,“你会发现小客户很可能是一块未被开垦的新的资源。”而不是依靠原来的压价竞争,卖血服务。当服务半径扩大之后,利润将会被顺其自然地挤出来。

因此,想要在To B的领域获得成功,就要正确的理解营销不同人群方法上的差异,跨越思维定势上的鸿沟,在理性的大众人群中,找到共识和算账的平衡点。

二流的选手,接不住一流赛道的热钱

钱就像水一样,只会流到能挣到钱的地方去。现在,流到了产业互联网。

在这几年的投资经历中,韩冰坚持认为“一流的赛道,二流的选手”不如“一流的选手,二流的赛道。”一流的赛道,热钱很多,会吸引很多一流的选手进来。如果是二流的选手,没有想清楚商业模式,很有可能接不住热钱。

相反,如果是二流的赛道,一流的选手相对没有那么多,只要看准商业模式,市场机会比较稳。况且,产业互联网还没有完全成熟,产业细分又多,还未形成零和博弈的状态。

韩冰对企业财务来源做了分析,企业现金流包括经营的现金流、募资还有投资。“以前在VC领域,募资对于企业的现金流作用是决定性的,融4000万比挣4000万容易多了,但现在资本环境大变,经营性现金流变得愈发重要。而企业主和投资人的关系,也从只投钱的共担风险变成了更看重综合实力的战略合作。除了资本以外,投资人是否了解这个行业,品牌是否好,基金的综合实力如何,都在企业主考虑的范围内。”

基于上述种种原因,韩冰和他的投资机构相对“佛系”地在二流赛道上寻找着不错的团队,专注于首轮投资,企图成为创业者的合伙人。

“走在寂静里

走在天上

藏好自己的翅膀

别挡住创业者的光芒”

这是寒武创投的slogan,寒武纪生物大爆发一样的信息大爆发时代,相信所有的创业者未来都有可能快速爆发,成为行业的领军者。

本文作者龚晨霞,微信Gcx847076575,欢迎关注企业服务和产业互联网的朋友加微信交流。

编辑:刘淑洋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亿欧,经亿欧授权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融资声明

注:文章中所涉投融资额度来源于企业或相关机构或公开资料,亿欧已经尽量核实,不对融资额度做品牌背书;欢迎各方监督核实,如融资额度不实,欢迎向亿欧举报。

本文来源:亿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