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最年轻的90后投资人,曾投出过小鸣单车、宅米、学霸来了
用户贡献 · 2018-02-08 00:00:00 · 热度:加载中...

编者按:在没采访他之前,我们掌握到的信息,只有寥寥数行:93年的,曾投资过宅米、1号车、小鸣单车、学霸来了、蒂锅传奇等,目前就职于中同。尽管只有这些,但其中的二个信息点还是吸引了我们的注意:一个是年纪。93年,算是出类关注投资人群体中,最小的一位。另一个是,“嗯,投资案例还不错”。

在某天的上午,出类团队采访了他。初次见面约在了中同的会议室,机构老总和同事特定过来给他背书,说这小伙子很不错,是个社交小达人,如果向他问一个人,他会很快地知道对象的联系方式,即使对象是马云。

他就是中同资本的投资经理-刘学炎,也是我们采访到的第一个90后投资人。

做投资,就是一直陪创业者走下去

Q:你是什么时候加入的中同资本,能不能和我们谈谈当时的情况?

刘学炎:我是在2017年的5月份加入的。当时中同资本的定位是为新经济创业家提供融资/并购及股权直投的创新型投资银行。主要是自有资金投资Pre—A到A轮的具有创新潜力的企业。

Q:从你的简历上来看,你是跳槽来到这里的。为什么选择跳槽,中同的哪点吸引了你?

刘学炎:我之前的合伙人是潮汕人,因此身边有一群企业家资源,在潮商会有一个基金,规模大概在1个亿,主要是投天使阶段的。但是后面公司的发展方向做了一些调整,我觉得和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不太符合了。但是不管在任何一家公司,都能学到很多东西,包括大家常说我人脉多,其实都是从那个时候慢慢积累来的。中同之前是做三板的,即使是转型了,大家对我们还是认可的,不管是企业还是投资人、LP平时都有和我们保持良好的沟通,大家对中同的专业度和新的定位非常认可,它的影响力在业界还是相当可以的。

Q:中同在投资风格上和之前的公司有什么区别?

刘学炎:早期更多是看人不错,这个项目有创意就投了。而在中同资本,人是其中之一,我们还要看他的营收、一些杠杆比例和整个行业方向,考察它的项目放在市场中是否有用户买单是我们所关心的,而且看准就一定会下手。

Q:你刚才提到了中同的转型和新定位,那你怎么看这个战略转型以及定位的?

刘学炎:我觉得其实不冲突,因为中同以前做三板,积累了两三千个上市公司和企业家。现在的定位是做包含融资、并购和直投的一个创新型投资银行。我们现在做的大多数的事情还是围绕着创业者在做服务,陪伴创业者一直走下去。

加入中同,以业绩为重

Q:进入中同之后,你觉得工作环境、氛围和机制跟你预想的吻合吗?

刘学炎:我和老板第一次见面在咖啡厅聊了大概三四个小时。刚进来的时候会有一点心理落差。规模倒是其次,早期各项制度方面、团队都需要磨合。公司整体的福利待遇都非常不错的,主要是认可这个团队和leader,随着后面公司不断发展,包括理念、管理等方面都有了提升,相信中同资本在行业内会越来越专业。

Q:中同资本与隧道股份旗下的建元基金,这两者具体是什么关系?

刘学炎:我们(中同资本)是建元基金的管理人股东之一。目前管理人股东分别有爱建信托、力鼎资本、隧道股份、中同资本。

Q:能不能跟我们简单介绍这个基金的情况,比如规模之类的?

刘学炎:首期是十个亿,投资的领域都是隧道股份的相关领域,比如建设、节能环保、新材料、智慧城市、地理信息、高端装备、轨道交通等;投资阶段不限,目前是5+2的存储期。投资方面,今年差不多投了六七家,还有两家正在排队。

Q:中同的投资项目和隧道股份基金的投资项目是重叠的吗?

刘学炎:不会,我们和建元基金投资决策不在一个体系。我们主要以股东的身份去做这个领域的投资,我们合伙人也是建元基金投委会的成员。我们一般项目立项通过就会安排尽调,直接到走内部流程。隧道相关领域的项目,我们都是要经过隧道这边进行上会的。

Q:你在中同的职位是投资经理,中同目前的人员框架大概是怎样?

刘学炎:现在我们总共人数不到30个,虽然投融资部门一共六个人左右,但是效率很高。我们筛选人才的标准是非常高的,实习生是交大、复旦金融班的第一名。

Q:身为投资经理,你怎么看待这个群体,你会介意这个Title吗?

刘学炎:对我来说业绩可能更重要,对所谓的Title并不是很在意。我们是投资银行,和一般的投资机构不太一样。在投资机构,投资总监要投几个项目,让公司赚钱,基金获利,有这个业绩指标给你压上去,得到一个Title。投资经理,分析师或者是研究员,都是靠时间积累,不断学习。可能后面直接升上去了,过两三年或者更久成为合伙人。中同资本的各项制度都比较好,当然你业绩好公司当然会有各种奖励。

投资是件理性的事,要用没有标准的标准去判断

Q:那到目前为止,你有一些主导的项目吗?单笔的投资金额大概在什么范围内?

刘学炎:我投了差不多12个项目吧。其中有一个是最近主导的,也是我们自己投的,种子阶段进入的。最近我们也在办企投家的活动。都是高净值人群的,每期人数不超过20位,20位超过10亿身家的老板。我们的投资金额大概集中在500万到1000万。

Q:你也提到中同目前主要是投早期,那么投早期的打法是怎样的呢?会广撒网吗?

刘学炎:我们不是广撒网的。因为每一个人的领域不一样,有关注环保领域、人工智能、医疗、我主要关注大消费,所以每个人都需要根据所熟悉的专业不断去学习,去寻找优质的项目。

Q:那你们会顺着潮流趋势,或者通过关注大佬口中的风口去投吗?

刘学炎:我个人还是会追踪热潮的,像今年的这个AI、新零售或者无人货架我们也看了很多。关于风口,我还是会看这个领域是不是我所熟悉的。如果是我们的板块,我们会根据公司的战略去定位自己能带来的价值或者说赋能。因为和大佬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创造不了风口,不是一个量级的,现阶段最重要的还是资金实力。

Q:你筛选项目有什么标准吗?更看重人的哪些特质呢?

刘学炎:做早期,比较重视团队、产品市场和估值。看人主要是看他在行业里面的专业度吧。另外就是他之前的一些工作经历。再一个就是他的人品,这个还是蛮重要的。光看这个人,就能判断他能不能做成事;虽然没有看1000个项目,只投其中的5~10个这么夸张,但是投资是一件非常理性的事情,选择行业和团队就需要用没有标准的去判断这个标准了。

Q:你曾经在朋友圈中,发表过一个观点:在初创公司里,速度是重要的但只追求速度是危险的,需要一些经验,才能节省几天的痛苦,更迅速地到达彼岸。这样的理论,能否应用在VC投资领域,适合VC的打法和规则?

刘学炎:这个速度跟投项目的还是有点差距。这速度是发展速度。本来你一年做2000万的净收入,但你非得要做个4000万,这就很容易出现问题。我们看的项目都是一些基于创新的项目,其实创新简单来说就是体验度的一个提升。我们现在看的最多的还是那种高频次刚需项目。

Q:投资对你来说,它的魅力具体表现在哪里?

刘学炎:你会觉得有收获感。当然不止是只有钱,投资项目不仅仅是给创业者钱,还会帮他树立品牌,给他做一些人才、财务以及商业化的建议,项目发展好了也是给投资人最大的回报。

Q:那对你来说,这个过程更重要还是结果更重要呢?

刘学炎:结果更重要。过程只是一个辅助。这个企业能做成什么样是一个结果,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你花费了很多心思,为它做了大量的功课,定各种战略,对接上下游资源,最终,还是要回归看企业。

Q:作为90后,在投资界中你是非常年轻的投资经理了。太年轻、经验浅、90后这些标签,会影响到您投资项目吗?

刘学炎:我们大多数公司还是那个80后,90后为主。年轻人比较有激情,思维也更加活跃。我也会经常觉得自己经验太浅。现在都称为这是知识恐惧症,那么在平时专业和实践的基础上,多和业内前辈沟通。但沟通的过程中也需要我们有把控力,对观点进行过滤,吸收好的经验,独立思考的能力。

Q:你会在这个行业做一辈子吗?

刘学炎:这个不一定,也许将来有机会我也会去创业。以前在学校的时候我也联合老师同学创业过,做一个在线旅游网(Gotoee.com)。但是后来由于资金等原因最终没有坚持下来。在我看来,投资也算是创业的一种。我还是想自己做一些有价值的事情,未来只在咫尺之间,只要一直保持好奇心,做任何事情都不会差。

相关阅读

与苏河汇一见钟情,她说自己的使命是发现更多的梦想家

进入达晨四年,她说:看好的项目和赛道,果断下重注

子弹有限,要像狙击手,瞄准企业里的“高富帅、白富美”

本文来源:用户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