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往机器鱼体内注入“人造血“后,这条鱼居然“活”了
前瞻网 · 2019-06-20 13:54:00 · 热度:加载中...
近日,权威杂志《自然》发表了一项工程学最新突破:康奈尔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液压液组成的人工合成血管(人造循环)系统,可以通过机械传动和电力驱动的方式为软体机器人提供动力。

今年年初,打卡了网红城市成都,这座城市的美食毫无悬念地牢牢的拴住了我的胃,一日两顿火锅、串串都没有让我觉得烦腻,反而让我感受到了酣畅淋漓、快意人生的境地。

但是在游玩方面,我却独辟蹊径,放弃了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胜地,而是选择享受了一次人文科学盛宴。如果说成都的现代味儿容易从春熙路、太古里这样富丽堂皇的外观上看到的话,那么小街深巷、科技馆博物馆则蕴含着成都浓浓的文化味儿。

在成都科技馆,我第一近距离地接触到了各种航空模型、机器人、VR等等高科技产品,其中有一款机器鱼尤其令我印象深刻。

这款周身通红的“鲤鱼”缓缓地在荷花池中徜徉,从外形到泳姿完全能够以假乱真,如果不细看的话,很难发现这是一款机器鱼。

不过这款机器鱼是用金属材质制成的,因此比软体的真正鱼类稍显笨拙。体内装载电池,靠电池驱动前进,放进荷花池内供观赏,营造出凤凰传奇《荷塘月色》的美景,倒也令人赏心悦目。

(图为MIT研发的机器鱼|图片来源:youtube视频截图)

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个水球,70%被水覆盖,鱼类主宰着这个水世界。因此水下仿生机器人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应用前景非常广泛。

其实近年来,公众对机器鱼这个名词一点都不陌生,从“北大智能仿生鱼”到“机器鱼畅游2017世界机器大会”,各式各样的机器鱼层出不穷。

为了进一步发挥机器鱼在水底的功效,MIT甚至研发出了在质感上以假乱真的软机器鱼SoFi。该款机器人的目的为在产生最小的破坏性的前提下,能够近距离的观察所有的水下生物。

SoFi也是靠电池驱动,充电一次的使用寿命为40分钟左右。现在,SoFi已经被带来了斐济岛,在那片海域中,SoFi用来侦察海洋生物与珊瑚礁的生物群落之间的相互作用。

其实,无论是北大智能仿生鱼还是SoFi,这些机器鱼都是依靠电池驱动,而目前的机器人一般由执行特定任务、相互独立的系统组成。例如,一种材料可能只具有电池的功能,但这也意味着升级系统需要添加额外的电池组,这不但会增加机器人自重,维持其性能可能还需要进行一番改进。解决该问题的一种方法,是使用具有多功能的电池。

(人造雪驱动的机器鱼|图片来源:《自然》杂志)

近日,权威杂志《自然》发表了一项工程学最新突破:康奈尔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液压液组成的人工合成血管(人造循环)系统,可以通过机械传动和电力驱动的方式为软体机器人提供动力。

该系统使用了一种人类工程循环系统来泵出一种合成的“血液”——一种用作液压燃料的电解质溶液——来提供推进力和动力,这使它具有为电子设备供电的化学潜力。这种液体会在机器鱼的周身循环,通过电化学反应驱动机器鱼内部搭载的泵和电子器件。与此同时,液体的泵送还能向鱼鳍传递机械功,帮助机器鱼游泳。

研究团队将人工合成血管嵌入仿狮子鱼的机器鱼体内,在测试中,这条机器鱼能以每分钟大于1.5倍体长的速度长时间逆流游动,其理论最长续航能力为36小时以上。研究人员表示,这一技术成果将帮助提升未来机器人设计的能量储存、效率和自主性。

科学家们对机器人动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与平衡,进行过深入研究。这不但是所有类型机器人发展过程中不可逾越的环节,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机器人研究的步伐。

此前科学家曾尝试过利用仿生学和气动力,让软体机器人进行缓慢而微妙的移动,但就性能与自主性来讲,与此次不可同日而语。通过周身循环液压液而促使机器鱼游动,的确可算是工程学的一大进步。

本文来源:前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