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丨芝麻科技朱智:读懂你的客户,基于消费者大数据做商业升级
亿欧网 · 2018-03-27 10:01:00 · 热度:加载中...

美国互联网数据中心所调查的数据显示,互联网上的数据每年保持50%左右的增长,每两年就会翻一番,而目前世界上90%以上的数据都是最近几年才产生的。与此同时,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手机的使用需求也愈发强烈,用户与手机间产生了大量的交互数据,如何充分利用这些数据去发掘商业领域的“真金白银”,这考验的是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亦是成熟的技术供给在商业价值上的落地。

亿欧近日,再次接触了大数据领域的玩家——芝麻科技,这是一家基于人工智能等技术为线下商家提供数据分析、精准营销、智能决策等大数据服务公司。创始人兼CEO朱智表示,探索线下数据的商业价值,为商业客户带来落地的服务是芝麻科技一直以来的使命。

对于企业的决策者来说,运营管理、营销决策都是很重要的环节,单凭经验是不够的,更需要加入数据的力量。大数据在整个商业运营中所起到的作用是提供客观的、精准的数据支持和依据,一切决策以数据说话,而非决策者的主观经验判断。

感知技术起点并不高,优化算法提升精准度是关键

对于大数据服务商来说,成熟的技术是获取海量数据的先决条件。探针感知技术作为收集线下数据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被广泛应用到线下零售场景。尽管如此,仍然有不少客户存在疑虑和误解:探针能测得准吗?探针不如视频吧?探针能采集到手机号?很不安全吧?

朱智笑笑说,“是的,我们经常遇到客户提出这样的问题。首先,感知技术可以理解为,它将听到的周围手机寻找Wi-Fi的信号给记录下来,记录的是来试图连接Wi-Fi的设备号,而不是手机号,我们并不知道你是谁,我们只知道,有这么一串设备号在我附近5米左右,停留了20分钟,它的主人可能就在这儿喝咖啡。”

实际上,手机中这串唯一的设备号,是可以进行多维度ID maping的。从这个角度上,人脸是一种ID,手机里常用的App账号是一种ID,这些ID都在刻画消费者画像,通过“大数据”为商业赋能。

获取线下数据的方式绝不仅探针感知一种,比如还包括收集生物特征的人脸识别、指纹识别、会员等。但与其他技术相比,探针感知技术具有以下三点优势。

1、成本低。一台感知技术入店的成本在200元左右,相比其他数据获取的硬件设备,减少了投入成本。

2、易处理。感知技术获取到的用户MAC地址,本身具备数据化特征,易于后期数据间的链接和计算。

3、可延伸。通过多方数据资源的整合,线下采集的数据也可以用于线上,线上也可以用于线下,更好的运用于顾客洞察和精准营销。

朱智强调,“感知技术并不是起点多高的技术,难就难在准确性和应用落地。我们一直很看重对于数据的算法处理,所以我们运用机器学习,目标是将数据的准确性达到行业最高,比如我们对于顾客进店的判断,就通过自己研究的一套算法,可以将准确率提升到90%。”

近年,芝麻科技分别推出针对连锁品牌和购物中心的数据运营产品,消费者数据经过采集、处理、分析等步骤后,数据可以呈现消费者的画像特征和行为轨迹,这些分析后的数据对于品牌商在线上营销的投放、运营决策、管理效率提升等方面都是有利的支撑。

购物中心这两年在存量运营上压力越来越大,对于数字化建设需求已经迫在眉睫。芝麻科技已经实践了一批商场客户的数据化运营案例,与品牌连锁门店不同,商场作为一个小生态,拥有错综复杂的数据交叉,也由此产生了更为丰富的数据。芝麻科技推出的“Molli"定位在帮助商场解读自己的流量,运营好自己的流量,实现智慧商场的智能助手。数据感知是第一步,接下来将流量数据标签化,构建数据平台,再分别从商圈、商场、楼层、商铺、顾客这几层来逐渐深入,挖掘流量价值。通过顾客场内行为为其打标签,让每个商场生态里都拥有标签体系,通过智能模型更好的指导活动策划、顾客洞察和营销引流等行为。

图像识别、区块链如何助力商业价值落地?

芝麻科技在区块链技术上也有产品布局。2016年底芝麻科技推出数据开放平台“榕数”,芝麻科技希望通过榕数平台整合更多的线下互联探针节点,发挥各家数据的优势,共享资源价值。榕数1.0版本,大数据服务商基于对芝麻科技的信任已加入开放平台,而为解决合作商的安全顾虑,榕数2.0版本运用区块链底层技术搭建了数据开放平台,完善平台的账本机制和信任体系,吸引合作方的加入。

2015年芝麻科技便开始与Face++等团队合作,希望在视觉识别领域得到更为普及探索。朱智介绍,2017年芝麻科技继续研究如何利用视觉感知来优化数据分析应用,并将客流分析平台产品“有数”升级为智慧门店数据化运营工具“数瞳”,基于探针+视频双硬件融合监测,提升计数精确度,并增添热区识别、提带率、天气因素、活动因素等综合指标的多维数据分析,让客流产品背后的技术不仅能“听”还要能“看”,更要能“懂”。

朱智表示,无论是感知技术还是图像识别,都是对消费者数据的一种主动识别,其本质逻辑是一样的,最终都应落地到商业应用上。视觉的优势在于对消费内场行为、环境的精准识别。但是因成本高推行挑战大,商业落地困难。他认为,看待一个技术落地的成熟度,不仅要考虑技术远景,还要考虑到技术落地的实施难度。若实施成本过高,也反应出技术的成熟度不够。

亿欧认为,在关于哪个技术应用更好的讨论上,永远都应从商业需求的角度出发。同类技术间不存在取缔的关系,是一种融合的机制在发展,需要做的是不断地更新、优化。在每项技术独具优势的地方发挥最大价值,相互补充促进,最终的使命是助力商业升级,创造社会价值。

数据不该被资产化,它不是企业间利益交易的筹码

都说大数据时代人人都在“裸奔”,对于大数据服务商来说,数据安全问题犹如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时时悬在头顶,所有大数据领域的玩家都必须正视用户隐私、数据安全问题。

对此,朱智表示,任何数据都将涉及到用户的隐私问题,但是评判一个平台数据的是否存在侵犯隐私问题,应从三个方面进行考量:其一,在数据的获取上,获取的方式和内容是否存在越界行为。其二,数据存贮是否安全。最后一点是,数据应用上是否存在交易行为以及是否用在合理合法的途径上。

朱智认为,数据不该被资产化,数据间的合作不该产生交易,它是一种无形资产。数据应该服务化,任何数据都是为了商业价值去赋能,提高运营效率,提供智能支持。

对此亿欧的理解是,数据源既然取之于民,合理的商业应用也该用之于民,它不该作为企业间利益交易的筹码,企业的长远发展不该仅考虑商业价值,还应考虑社会价值,兼具商业与社会价值会推动企业走得更长远。

实际上,伴随着“新零售”概念的提出,实体门店确实呈现出“回暖”的趋势。据商务部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实体零售发展态势良好,重点监测的2700家典型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4.6%,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3个百分点。

在市场环境的变化下,给利用传统经营手段的实体门店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实体店永远绕不开租金、人力成本上涨的话题,技术手段是否能真正地改善传统经营现状,提升投资回报率是企业管理者、决策者最为在意的问题。

此外,线下最缺的是对人(消费者)的理解。新零售的本质中往往提到人、场、货三要素的重构,大数据分析在人的因素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传统的营销或者是管理决策,更多的取决于管理者的主观经验,而当利用大数据分析数据作为支撑,所有的判断将是有据可依。另一方面,通过技术获取到的线下消费者数据,在经过处理、分析后形成的数据资料,可以帮助品牌商抓取流量并数据化,做精准的营销投放,甚至是管理决策。

目前,芝麻科技平台的数据体量有7亿ID数据,每个月通过感知技术可捕捉到1.5亿人。据朱智透露随着业务的爆发性增长,到年底每个月可捕捉到5亿人,数据特征包括用户线下的消费习惯、喜好等150多个维度。朱智表示,用户画像的价值大小不在于画像维度的多少,关键在于画像是否可以区别于其它平台的数据,具备独特性。

亿欧认为,通过数据帮助客户打开“上帝视角”,营销赋能,运营管理赋能两手都要抓,大数据的商业价值毋庸置疑,但是通过大数据做DMP,实则更加考验公司的算法和大数据处理能力,还有商业理解,有积累的公司会在这一赛道上跑得更快。

6月14日,亿欧“智能+新服务峰会”将在沪举办,这场活动将聚焦讨论服务生活领域(衣、食、住、行)的B端服务商,聊聊他们是如何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创造更多服务形态。

本次峰会将邀请阿里巴巴、微盟、有赞、易宝支付、美团点评、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新工场等大佬聚焦讨论服务生活领域(衣、食、住、行)的B端服务商。欢迎参与一起来谈论:“智能+新服务峰会“http://dwz.cn/7GxPSJ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亿欧网的内容,其版权均属北京亿欧网盟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本文来源:亿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