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丨“箱箱共用”廖清新:物流包装数智化加速企业组织AI化进程
亿欧网 · 2019-11-04 16:42:00 · 热度:加载中...

减量、循环、可降解等,这是很多受众眼中的绿色物流包装代名词。智能物流包装在绿色物流包装的基础之上插上了“智能”的翅膀。智能物流包装在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支撑下实现数字化,能够带来实时的可视化、即时性及辅助决策。

10月23日,在CeMAT ASIA 2019亚洲国际物流技术与运输系统展览会上箱箱共用发布了智能物流包装“数智+”服务,该服务是以智能物流包装微粒化数据为基础,以“箱货共管”为理念的社会化物流包装循环共用服务体系,让用户低成本地获取到了实时智能、辅助决策等智能供应链服务。

为了进一步了解箱箱共用的这项创新“数智+”服务,在展会上,亿欧物流与箱箱共用创始人兼CEO廖清新进行了简单的交谈。

据了解,智能物流包装真正开始是从2013年鸿润公司成立,鸿润(HOREN)是一家专注于可循环物流包装物(简称RTP)的研发、设计与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2017年推出了物联网+软件平台的平台型企业“箱箱共用”,其本质商业模式是租赁生意,同时却又与普通租赁存在不同,一是提高租赁效率,降低租赁成本;二是数据支撑,服务企业服务客户。

目前为止,公司总共300多人,技术研发人员达到70人,同时,公司自有知识产权专利超过350项,每年的研发投入占比达到总体营收的8%—10%,年营业收入达到了2个亿。

数字化驱动,传统包装产业迎来变革期

绿色物流发展大势下,物流包装的绿色化、减量化、可循环等是各个物流企业所追逐的热点。他们推动着物流领域末端配送的“绿色环保”。但更多的快递企业、消费者等看得见的、接触的到的绿色物流是快递包裹的外层包装,更多人所看不见的里层包装是快递链条之上的制造端。制造端的原材料、半成品等的包装消费量是快递包装量的五倍以上,制造端的每个产品的环节都需要包装,面对的体量和浪费量远远大于快递包裹量的浪费。

随着环保意识的逐步加深,各个地方先后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和支持各类企业加大对快递绿色包装产品研发、设计和生产投入,加强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为此,新技术可循环物流包装技术(RTP)便开始步入眼帘。但在包装流转过程中,用户无法实时掌握包装物状态、循环箱的使用程度等数据信息,导致每年包装物高达20%的丢失率,限制周转率处于5次/年的低位,间接成本居高不下也严重制约着RTP的推广和发展。

“箱箱共用”便在数字化驱动下提高包装箱的运营效率,并为用户提供数字化服务。比如,用户商品遍布全国的时候,包装物在流转过程中,可以通过包装的路径追踪查询包装物的运行状态,解决跨区域串货现象,让包装粘性更强烈;再比如,箱箱共用帮助鲜花行业管理鲜花的保鲜期、品种数量等,降低一次性包装成本,代替人工盘点工作等。

廖清新对亿欧物流表示,“箱箱共用”在进行新的包装行业数字化变革面前也面临了众多挑战。第一,包装按照行业属性划分,需要包装从业者对自身所在行业的深刻了解。企业的认知是有宽度界限的,“箱箱共用”便是要突破界限,实现共融共同,帮助用户减少供应链制造过程中的仓储空间、人员效率、货物运输损伤等,降低供应链中的显性和隐性成本;第二,资产的储备。包装箱投放市场是一个资金密集型的重资产的过程,需要完成制造、投保等方面的资金部署;第三,智能包装箱的良好运营效率及安全问题考虑,需要加载物联网及数据化应用;第四,认知改变,启发用户。智能物流包装本身具有的数字属性可以为用户提供辅助决策。

因此,“箱箱共用”在传统物流包装产业中寻找新的突破点,重新定义物流包装产业。在众多难点之下,实现变革,加速数字化进程。廖清新说道,这种智能物流包装相比于传统包装行业而言,所带来的改变也有很多。第一,新技术代替老技术,首先成本降低,平均为用户降低的成本在30%-40%,提高运营效率;第二,事实上真正的包装影响不是用户,而是用户的用户,智能物流包装必须是多方达成共识,上下游达成共识,并推动整个行业实现技术革新,推动产业升级变革。

打造自身产业根基,推动产业智能化变革

5G、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驱动了产业互联网的发展,为产业升级换代和绿色投资创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很多传统行业越来越多的走向数字化、智能化、服务化及金融化。对于包装产业而言,绝大部分包装从业者并未对用户提供价值,引导用户改变行业,推行新的趋势、模式,行业真正的变革者、引领者还未出现。

产业互联网属于门槛和壁垒双高的领域,不仅要求创始团队具备扎实而深厚的产业基础,还要有快速学习及应用新技术的能力。廖清新说,产业互联网不是为现在入场的参与者而准备的,是为十年前就觉醒并持续投入的创业者准备的。“箱箱共用”十年前便觉醒了,打造属于自身的产业根基,知识产权、解决方案等产业方面护城河壁垒。

他认为,同质化、拼价格、复制模式等这种十年前的逻辑行不通,没有定价权及主导权,只能在漩涡里爬不出来。为此,“箱箱共用”十年前便开始服务于欧美、东南亚、澳洲等市场,为其提供价值和创造价值。至今,合作的国际企业有全球知名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日本住友集团SGL、英国Flexsol、意大利Goglio、美国Bemis,澳大利亚Sealed Air等。

五年前(2014年)“箱箱共用”便开始注重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到现在开始注重AI、人工智能等技术,并进行数字连接,实现数字化、智能化。

廖清新认为,智能化数字化物流包装产业被推动起来,至少还需要两年时间。因为资本市场两三年前对2B制造端并不感兴趣,大部分的资本在改造2C端的效率,催化增量市场,而不是在2B的存量市场做优化。所以,2B制造端的企业估值比较低,物联网与新经济结合的机会比较少,孵化周期长。不过,现在资本已经开始慢慢的关注大量2B市场,推动2B市场的发展。

数智化加速企业组织AI化进程

工业革命浪潮的来临,企业都在接受技术变革所带来的洗礼。2017年人工智能进入爆发期。从数据来看,中国市场增长率达50%,预计2018年市场规模约380亿元。在工业领域,人工智能被视为工业4.0的大脑,它将变革生产。

得益于行业核心企业BAT的大力推进,我国加速建立起了从底层基础设施到算法再到应用,相对完整的人工智能产业体系。实际上,对于大部分人工智能参与者来说,他们不像BAT一样大而全来做成一个体系,他们只是做体系的一部分,即如何利用专业领域的技术落地AI。廖清新认为,企业的实体产品进行服务输出,必然需要数字化,而数字化的本质便是智能化。一定要靠新技术推动循环共用,唯一可依靠的便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AI等技术。

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市场瞬息万变,“开放、合作、共赢”成为了时代主旋律。阿里CEO张勇曾说过,未来的物流一定是从数字化到数智化的发展阶段,数智世界将是我们共同面临的时代。“箱箱共用”也推出了数智+服务,从包装的角度实现智能化、数据化,然后为企业用户提供辅助决策。

据廖清新介绍,“箱箱共用”的数智+服务有两方面的价值:对企业用户而言,提供数字+服务,提供无纸化交割、透明化管理、高周转率、共享共用等数字化服务,提高用户黏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激发需求;对行业而言,“箱箱共用”推出了“X重塑者”计划,赋能物流包装从业者,提升他们的工艺水平及数字化程度,带动企业共同重塑物流包装行业,变革行业未来。

能效管理、生产改善、预测性维护等是目前AI技术落地的主要应用场景所带来的效能,这几个应用无疑都是算法和数据的密集区。“箱箱共用”作为数字+的服务者,推出了不同于以往简单租赁服务的业务,基于智能化物流包装物的共享租赁业务,进行循环利用,达到箱货共管,为企业用户提供辅助决策,让用户不再孤岛作战,跨部门、跨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开展实时数据和共享。

最后,廖清新也表示,“箱箱共用”是带着使命感和抱负对整个物流包装行业进行变革的,突破式的创新才能带领整个物流包装产业进入新的发展时代。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亿欧,经亿欧授权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本文来源:亿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