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得鲜“续命”难?
创业邦 · 2019-03-08 09:01:38 · 热度:加载中...

编者按: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无冕财经,作者胡慧茵,创业邦经授权转载。“食得鲜还我血汗钱!”员工控诉欠薪欠款,董事长潘文伟却欲“北上”征伐生鲜电商战场。不到1年时间,一路高歌猛进的“黑马”,为何会骤失华南地区最大新零售电商之风采?“这么大的一个生鲜电商平台也会说关就关?!”春节过后一周,食得鲜会员菜菜(化名)打算到线下的高志店用完账户余额,却不料其最大线下体验店也撤场了。官网无法打开、APP商城货架一扫而空、位于广州的3家线下体验店关停,菜菜不得不相信食得鲜已全面停摆。

另有多位会员和供应商向无冕财经(ID:wumiancaijing)透露,连日来多次致电平台客服,希望能得到有关店面运营情况的解释,但始终无果。据悉,目前食得鲜的劳动仲裁已结束,只有等法院的强制执行。

▲食得鲜高志店被收回店铺。

菜菜很是震惊,以黑马之姿跑到华南地区最大新零售电商平台的食得鲜,为何会突然欠薪欠款、接连关店,“它的模式究竟有没有问题?”

至暗时刻

“下一步,食得鲜将集中注意力在规模的扩张上,广佛店是一把钥匙,一旦开启成功,我们将进一步进军全国。”半年前,食得鲜董事长潘文伟正踌躇满志计划“北伐”,2019年开年,这张蓝图却戛然而止,频频被爆资金链断裂。

首当其冲的,是线下3家体验店的关闭。其中,位于黄埔大道西的高志店,占据着大厦整个负一层,是食得鲜线下流量最高的门店,走向却不如潘文伟预期。

“1月8日短暂营业了大概一周之后,已经再度关店。”附近店主告诉无冕财经研究员,高志店已于一个多月前关店。

3月1日下午,研究员走访发现,高志店仍处关门状态,其门前贴着物业公告,“由于食得鲜门店未能按照合约规定缴纳租金、管理费和水电费,物业管理公司已停止了所有物业管理服务,并在1月15日收回铺位”。

同日,无冕财经走访食得鲜海珠盈熙店,占地上千平方米的门店大门紧闭,店内已被搬空,门前未见任何公告。“之前不断有被欠薪的员工到这讨薪,一度需要管理人员进行调停。”与“风平浪静”的高志店不同,海珠盈熙店风波不断,还引起了对面咖啡店店主的注意。此外,食得鲜白云店早在11月中旬暂停了营业。

▲海珠盈熙店大门紧闭。

关闭门店之外,加剧资金链断裂传闻的,还有裁员与欠薪。

“食得鲜还我血汗钱!”一段微博视频中,16名食得鲜员工站成一排,在门店前拉起横幅一遍遍抗议控诉,率先捅破水面上的平静。

“主管口头通知裁员,让我在总部楼下签了离职协议,就草草办完了手续,没有任何的赔偿。”食得鲜白云店员工黄兴(化名)告诉无冕财经(ID:wumiancaijing),公司在裁员前只发了两到三千元,“杯水车薪!两个多月的工资拖到现在都没发。”

据黄兴所言,彼时与其一同被裁的白云店员工至少有几十人,由于总部一直搬迁,很多员工都只是在门店签的离职协议,而在裁员几天后白云门店也倒闭撤店。“员工已申请了劳动仲裁,现在就等法院的强制执行了。”黄兴忿然道。

被拖欠货款的林声(化名)却是心都凉了,“从9月起一直联系食得鲜的运营,电话那边无人回应,估计钱是追不回来了。”

林声是名广告服务商,2018年9月退出了与食得鲜的合作,但3万元尾款迟迟未能收回。“合作两年多来,款项是每月月结的,后来却一直拖着时间。”林声向无冕财经出示早前与食得鲜签订的分期还款书,“律师告诉我,即使能打赢官司,执行起来也很难。”但这条起诉路上林声并不孤单,同行者还有另外36家曾与食得鲜合作过的企业。

▲林声提供的分期还款协议书。

值得注意的是,员工、供应商的维权活动如火如荼,食得鲜的一众会员却是后知后觉。

春节假期后,菜菜发现食得鲜APP上的商城货架已清空,打算到门店消费,未料最大的高志店也倒闭了。“其实在2018年10月第二次充值时,就发现问题了,当时没有重视……”菜菜说道,充值后平台上的肉类大面积下架,日用品也出现了缺货现象,价格还比平常贵上二十几元。

会员冯天(化名)表示,自己也是在2018年10月充值后才觉察平台频繁出现货品缺货的现象,为数不多还在架上的,是牌子并不常用的日用品。

狂奔失足

“一方面遭到供应商的挤兑,另一方面是融资中断,资金紧张。”对于门店的接连关闭,食得鲜如此解释,然而这并非其首次因资本陷入灭顶危机。

2014年,生鲜电商打得热火朝天,为抢占市场,潘文伟决定大举扩张线下门店,随后1年,其在广州天河区铺设了15家门店。在他的设想中,靠着攻占线下,狂干一年便能闯出一条路。

最后的结果却是,潘文伟失算了。

▲食得鲜董事长潘文伟。

迅速开店给食得鲜带来了高企的人力、运营成本,“做了线下店以后,我们发现牵扯的精力和资金都比我们想象的更多”。而与小摊贩货品的产品竞争,让食得鲜开始陷入被动的价格战,难以兼顾线上、线下营销。

眼看着资金越烧越多,无奈之下,潘文伟只能关店裁员。但上线以来的第一次大额亏损已然出现,资金难以周转,食得鲜团队还是不得不在小仓库里熬了10个月,直到联合创始人投来融资才解了困。

在后来的复盘中,潘文伟把这次的经历形容为“试错”,放言会注意控制门店的扩张速度。从数量上看,食得鲜扩张的步伐确实较之以往稳健了不少,在关店风波前,其在线下只有3家体验店。

这些门店的面积从1000平方米到3000平方米不等,坐落于租金高昂的广州核心片区中心位置,且为仓储销售一体的大仓库。从布局开始,潘文伟对门店的定位是拥有娱乐休闲功能、服务线上会员的场所。

这给食得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自建冷链推高店铺投入。另一方面,人员配置不断增加,内部团队从2017年11月的7人迅速扩张至2018年中旬的600人。

某种程度来看,“试错”过后,潘文伟并没有特别谨慎,食得鲜的扩张势头依旧迅猛。在门店关闭前,食得鲜还不断放出“烟雾弹”:番禺和黄埔线下体验中心将在11-12月开业,天河线下体验中心和广佛线下体验中心预计在2019年年初营业。

会员却大多不买单。“食得鲜一直是29元包邮送货,每到下午5点就有打折的新鲜水果,还偶尔有充1000送300的活动。”白领燕燕(化名)们奔着“便利”和“折扣优惠”轻松在线购物,鲜少到线下体验店消费,使得大型商超空置率不低。

▲食得鲜融资历程。

对此,也有业内人士分析称,潘文伟“骑虎难下”。2018年,将近120亿元融资投入生鲜电商领域,同时,阿里巴巴的盒马鲜生、京东的7Fresh、永辉的超级物种、苏宁的苏鲜生等先后进入赛道攻城略池。在行业的残酷洗牌中,没有巨头撑腰的食得鲜势单力薄,不得已选择靠开店扩张保持规模化延续优势。

“生鲜电商最重要的是物品种类多、质量鲜、配送快,食得鲜在扩大门店数的同时无法保障这些优势。”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认为,靠折扣吸引用户的做法并不长久。他强调,像食得鲜这样一味依靠资本的力量扩张,寄望于探索出合适的盈利模式,需要承担很高的风险。

扩张前,食得鲜曾披露过连续24个月实现正向现金流的官方数据,以及800万元净利润的数据,但随后盈利数据不再公布,再翻过2019年,外界只知食得鲜欠下了债务。

这边高速扩张止不住脚步,那边融资停滞不前,或许,戴上债务枷锁的食得鲜,很难再参与生鲜电商的风起云涌了。

本文(含图片)为合作媒体授权创业邦转载,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本文来源:创业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