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听听16年安防“老炮儿”的建议,你的创业可能就要失败了
创客猫 · 2018-03-09 09:54:01 · 热度:加载中...
2018年,人工智能“争宠”乏力?其实AI只是以一种更为踏实的姿态渗入到各行各业,从AI+行业,渐渐升级为行业+AI。

2018年,人工智能“争宠”乏力?其实AI只是以一种更为踏实的姿态渗入到各行各业,从AI+行业,渐渐升级为行业+AI。

“人工智能将在安防行业最先落地”,这是一个大家都认同的观点。可是作为从业者,除了行业鸡汤,你还要面对现实:在日趋成熟的安防产业链中,如何拿到“入场券”?前有海康大华稳占宝座,后有科技巨头虎视眈眈,要靠什么留住席位?安防“钱”景可观,如何把钱握在自己的手里?

带着这些问题,亿欧采访了人人智能CEO王海增,这位从事安防行业十六年的老兵会有着怎样的思考呢?

人人智能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人脸识别服务商,以板卡+软件为出发点切入安防市场。人人智能瞄准的是基于ARM架构的智能设备,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为其提供人脸识别比对的软件(FaceOS)、硬件(“智能机芯”模块)、或是软硬件一体化的全套解决方案(ODEM硬件/品牌硬件)。

一、芯片行业人满为患,创业不能跟风

王海增是地地道道的工程师,服务过的东家包括华为、中星微电子、华三以及中科院。2015年人人智能成立之初,王海增是想凭借多年做人脸识别芯片的经验,创立一个芯片公司。不过,这一设想在海康威视胡扬忠以及多家芯片公司CEO的影响下,被否掉了。

原因呢?

王海增告诉亿欧:“我们分析认为,在当时的产业环境下做芯片并不适合,或者说,当时的芯片行业较为悲观。”

首先是行业竞争问题。芯片行业高度集中,其竞争是全球性的,在这种情况下形成了“数一数二”原则:芯片的每一个细分领域只有前两名能够“健康”的生存,第三第四名就只能夹缝求生。而在人脸识别芯片领域,最终也只能存活一两家。科技新秀和转型后的老牌公司都有可能成为幸运儿,谁的胜算更大一些呢?若身处其中,无异于一场赌博。

其次,2015年并不是人工智能芯片的机会点。通常来说,芯片的发展会滞后于产业应用,比较一下成本和需求:芯片的研发周期很长,一般需要5-7年,销售量如果低于几百万颗便很难收回成本,而人脸识别芯片很难达到这样的需求。可能你会想到将芯片卖给手机厂商,的确,手机是可以使用,但是对于手机来说,人脸识别仅仅是一个主芯片就能实现的附属功能,哪一家厂商会买你的账呢?

最后,是芯片本体的问题。人工智能哪怕到现在也还是处于早期阶段,并不具备成熟的条件,无论是从功能还是技术实现的角度,都很难判断哪些功能适合放到芯片上。例如神经网络可以做加速,但是由于算法本身更新速度极快,很难保不被淘汰。哪些适合做芯片,哪些不适合做芯片?目前从理论上还无法切分清楚。

基于上述原因,王海增放弃芯片却没有远离芯片,他要做芯片的智能部分——智能机芯,即在软件上实现视觉智能。2017年6月,人人智能推出了一款人脸识别“智能机芯”模块,该产品基于ARM芯片架构进行研发并且集成了人工智能操作系统FaceOS,可以嵌入到摄像头以及门禁等设备。

二、安防“老炮儿”对创业者的几点建议

行业不成熟,才有你表现的机会

“做智能设备的,不缺技术公司,也不缺科研公司和工程师公司,缺的是把市场看清楚还能快速响应做出合适产品的公司。”

想看清楚市场,首先需要了解安防行业发展的各个阶段,“机会”都藏在行业变化里,创业公司要懂得顺势而为。

第一阶段:模拟化。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安防很小众,并不能称之为一个行业。那时的安防设备只有模拟电视,安装在楼道里,并不联网,只能是保安人员及少数公安可以观看。这一阶段持续了三四十年。

第二阶段:数字化。到2000年左右,国内几家专门做技术的公司(海康威视、大华)开始崭露头角,传统的模拟电视厂商也纷纷做起了数字电视业务,包括IP摄像机、摄像头联网等等。此外,安防设备的安装范围,从一栋楼延伸为一座城市,系统越来越大,安防也从原来的几十亿升级为三五千亿的大市场。这一阶段的周期为15/16年。

第三阶段:智能化。这一阶段最大的特点在于,摄像头从原来仅能看录像,演变为可以智能分析。其实早在奥运会期间就已经出现了技术苗头,但并没有量化。而在2012年-2014年,人工智能的技术发生了质的变化(神经网络、深度学习),再结合政府建造平安城市、智慧城市的需求,安防行业迎来了真正的窗口期。也正是在这个时间点,王海增开始创业。他对亿欧说:“智能化刚刚开始,这当中会隐藏很多的几乎,相反如果行业很成熟,创业是没有太多机会的。”

拿锤子找钉子?小心砸到自己的脚

“做技术的时候都是拿一个锤子去找钉子,认为技术能解决天下一切问题,然而在安防行业做了很多年后才发现,技术只能解决其中的一部分,并且你的解决方式还要符合行业的特点和客户的需求”

安防行业并不需要泡沫,技术或许可以成为一家公司的壁垒,但想要做到商业化,“行业知识+市场分析”才是最核心的要点。通常情况下,创业者需要先观察市场,判断哪些技术是可以快速落地的?这场技术潮流与公司业务的结合点在哪里?是否真正的解决实际需求?

就像人脸识别芯片,虽然这种AI专用芯片在功能上有很大的优势,但在成本以及稳定性方面,却无法与ARM等芯片霸主相提并论。因此人人智能将潜在敌人化为合作伙伴,基于ARM架构,对现有芯片进行功能升级。

最后,安防创业者,你们身处一个虎狼环伺的战场,小心成为产业的炮灰,小心成为巨头的开胃前餐,脚踏实地才是根本。

(本文来源:亿欧网,作者:李论)

本文来源:创客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