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 康大预诊获数千万美元B轮融资助力分级诊疗
rznews · 2015-05-13 00:00:00 · 热度:加载中...

今年初秋,创投市场盛传“资本寒冬”论,本来背靠政策春风期待有所为的创业者们,从初秋开始面临诸多质疑,资本寒冬论成为笼罩在整个大创业环境之上挥之不散的乌云。不过,这或是一个“伪命题”。在经历VC/PE募资市场的短期“寒冬”后,无论从新设立的基金数量还是募资规模上来看,市场已经回暖。

近日,康大预诊正式完成B轮融资。此次融资由业界知名资本管理公司——TBPCapital上海挚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发起,红杉资本及DCM跟投,融资规模达数千万美元。此次B轮融资之后,康大预诊将依旧专注妇幼领域,预诊+线下门诊服务结合,将服务做深做细,将影响力做到最大。

预诊横向延伸,实现O2O闭环

通过康大预诊APP,用户足不出户、无需排队,即可在15分钟内进行健康咨询,直接与医生语音对话沟通,如同微信聊天,患者还能将病例、影像资料上传,实现预诊。并且在预诊的同时,还可预约线下门诊,用户可与医生实现零距离,面对面地沟通。

康大预诊是垂直于妇幼领域的移动医疗App,在过去2年,专注于为女性和宝宝提供最优质的健康咨询服务。康大预诊99.9%的用户都是女性,2年多的时间中,培养用户习惯,极致地做产品,增强用户粘性。康大预诊思索如何不断的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移动医疗O2O的模式便应运而生,将预诊横向延伸流程——使得线上预诊之后,用户与医生线下面对面门诊的对接在App端具象化。这好比一个生态链条环,线上预诊是环的初始位置,接下来是线上预约门诊,最后落地到线下面对面门诊。

预诊是诊断的前一步,当用户有症状需要进行接下来的步骤时,康大预诊打通线上线下,通过线上的预诊为用户提供与医生线下门诊面对面的机会,这才是所谓的“私人医生”的概念,能够提供权威、私密、细致、耐心的一对一线下服务。对于康大预诊这将是扩大用户基数,增加用户粘性的最好契机。

缓解就医难,康大预诊助力分级诊疗

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到2017年,分级诊疗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到2020年,分级诊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保障机制逐步健全,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逐步形成,基本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为了有效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推行分级诊疗制度,形成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就医秩序成为国家新医改的重点工作。

目前我国医疗资源面临严重的失衡问题。"看病难"、"看病贵",人们习惯去大医院看病,不喜欢在基层看病,一些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疗机构却门庭冷落。在分级诊疗中,基层首诊被认为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因为基层诊疗做得好,那么很多用户就不必再往上一级医院里看病,这样也可以分流现在各大三甲医院的压力,解决当前看病难的问题。分级诊疗是需要集社会、国家、政府、民间各个力量去推进的事项,而不是个体能够单独推进的。移动互联网对分级诊疗产生的影响,更多的是催化剂和润滑剂的作用。以康大预诊为例,康大预诊将原有的首诊、初诊通过预诊来进行分发,进行转诊,康大预诊便起到了润滑剂的作用。康大预诊让用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更加明白分级诊疗的意义,让用户切身体会、参与到分级诊疗当中,而获得更好的体验。此后,用户才能够一步一步的按照国家的分级诊疗政策去行动,改变,否则,用户看病依然还是会去到大医院,现状依然如此。

康大预诊已陆续与中国妇幼协会、成都卫计委、妈妈帮等达成战略合作,并已成为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健康服务专业委员会成员代表,竭力为分级诊疗助力。康大正努力培养用户习惯,极致地做产品,增强用户粘性。不断的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预诊的意义在于倡导用户形成首诊在康大、小病进社区、大病到医院的就医格局,针对分级诊疗难题作出一定的试探和尝试。康大预诊并已经开始组织平台医生积极进入社区,进行社区医疗普及和宣传工作,让更多的用户真正了解互联网+医疗并结合分级诊疗政策给用户打造便捷、高效、优质的全新健康管理体验。责任编辑:王慧霞

本文来源:rz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