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 深圳 2018 | 矽递科技潘昊:创客最大的变化是变得更冷静和更克制了
动点科技 · 2018-11-20 10:01:00 · 热度:加载中...

“我觉得环境有好,有不好,看对于什么样的团队,很多团队是 2C 的,那环境肯定不好。”潘昊说道。创客是一群热爱科技并善于把创意付诸实践的人,如今的创客更是行业关注的焦点,在TechCrunch 国际创新峰会 2018 深圳站,矽递科技创始人兼 CEO 潘昊和我们分享了在当今这个时代应该如何帮助创客升级。

潘昊首先介绍了创客在这几年来发生的变化,他认为过去三年左右,创客最大的变化是变得更冷静和克制。“有一大波人做了区块链,有一大波人做了人工智能,剩下的人踏踏实实做 2B 行业的需求,这个行业的氛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这个结构上来看,我认为很难在短期内出现更多的独角兽,但是我们能够看到越来越多的团队在扎扎实实去满足特定市场的需求。”潘昊讲道。

潘昊表示,如今创客冷静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他们对需求的探索。过去很多的创客是工程师或者是技术出身,认为掌握技术可以解决很多的问题,但他们忽略了需求,而现在变得更加的谦卑。

潘昊进一步说道,智能硬件风潮慢慢退却,经过这样的起伏,大家变得更理智。“过去 3 年大家对智能硬件有了太急躁的预期,一个新硬件的产生需要很多的时间过程,更难的是消费者要花多长的时间去理解这个趋势。在 3 年前,甚至是 5 年前,帮一个创业者做一个智能手环,那个时候人群中千分之一的人会戴,但是他做的过程中,融了资就想快速的把它变成时髦的产品,但是那个时候小米进来了,轮到他再去参与的时候就变成了周边的小礼品了,就被碾压了。”

柳鹏:我们那段时间见过太多的可穿戴设备,经验是要从用户的需求出发,从那次的热潮退去之中,我们还有什么经验教训?

潘昊认为,在智能硬件风潮的退去之中,创客得到的经验教训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为什么,一个是怎么做。“创业者所做的事情是不是一定要 2C,是不是要去解决所有人的问题?还是可以切到细分?先做一个产品或者是先做一个解决方案,满足团队的生存,然后再做下去。很多的团队只是跟着风潮去做,我不否认其中有很多会成功,但是绝大部分是浪费的。那他如何去做这件事情?他有没有更自然发生的方式,还是今天就定目标卖 1 千万台?然后找最好的供应链、花很多钱去快速占领市场?比如说我们讲可穿戴,5 年前提出这个概念的时候,是没有合适的解决方面,但是经过这几年巨头的推进,不光是对消费者有一个教育的过程,对供应链也是一个催熟的过程,这个时候我们再把成熟的解决方案放到蓝海,就有了创业的基础。”

针对和巨头相处的方式,潘昊说,“在过去,很多工程师出身觉得什么时候都能够比巨头做得更好,他选择了超出自己能力的竞争姿态,现在很多团队是把自己的姿态放低,能否和巨头共生,不一定离三条街,可以在他的巷子里面,可以去享受它的红利,它也因我变得更加的多元化,甚至在未来把我的能力变成他的资源。”潘昊说道。

对于智能音箱风潮,潘昊也分享了自己的观点:“我觉得小的团队,无论是创业者,还是大公司里面的细分开发团队,如果我们忘掉智能音箱,同样的技术可以用在很多的地方。我们过去两年看到很多来自于细分市场的需求,比如说我在带着手套去操作,我不希望脱掉手套去做,我希望直接可以用简单的语音指令来操作。”

随着 AIOT 概念的提出,智能硬件创业者应该如何发力?潘昊觉得要找到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从核心技术的研发,一般的创业者没有这样的能力。“除了核心技术的团队而言,应该是从需求和出口去找,比如一些特别的背景和一些特别的资源,接触到应用领域,然后反向去整合技术,这是更靠谱的做法。”潘昊说道。

针对当下的环境,潘昊认为环境有好也有不好,关键在团队。潘昊说:“很多团队是 2C 的,那环境肯定不好。但是对于剩下的那些,已经找到自己的价值,找到自己方向的团队的环境就更好,比如他们更容易招人,他们可以相对缓慢和自然的迭代他们的产品。从产业和政府角度上,也可以给到他们支持,这比圈内的节奏更慢,但是更真实。”

潘昊认为,优质的创业者不一定需要风投。“他应该先找到自己的模型和找到自己的现金流,把这个模型走出来的时候,适当的时候引入资本。我觉得这才是创业的本质,这在几十年前没有风投的时候,大家是不是就不创业了?不是的。”

针对“一些投资人草根创业的时代在中国结束了”的说法,潘昊表示,这其实是 VC 模式结束了,“他没有必要成为独角兽,他就找到自己的垂直细分市场,他先去做这件事情,踏踏实实去创造价值,创造现金流,创造利润,再根据外部的环境迭代,就可以了。”

对于在当今环境下创业的方法,潘昊也给出了一些见解:“首先从工具上来讲,创业的工具比几年前更成熟了,越来越多的技术员厂,无论是云,还是算法,还是芯片,都以更开放的态度支持小型的创业者,我们可以用同样简单的方式获得一些更好的技术资源。第二,方法上,首先要调整自己的定位,不是所有的团队都能够成为独角兽,绝大部分的团队不一定要做独角兽,独角兽在最上面,最下面是许多的个体户,当在中小企业的时候,因为某些订单和大企业的需求就活得还可以,有一部分可控的风险。对于创业者而言的动因还是来自于他的内心,而不是风口和资本的取向,还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

对于矽递科技的商业模式,潘昊说:“我们的商业模式这十年没有太大的变化,我们服务创业者,服务开发者,我们希望他们成功,我们给他们开元的技术,我们给他们供应链管理的服务。到了未来,我们的上游不断的有新的技术,每一个技术的迭代都会产生更多的需求,我们也更好的了解和对接传统产业,他们有什么样的需求过来,供需两者完成搭配的时候,剩下的只是时间和努力的问题。”

对于更注重孵化“独角兽”和大公司的一些传统孵化器,潘昊表示,“传统的孵化器或者是天使基金,它博的是小概率上的大收益,但是我们通过服务来做这件事情,更多的是在大概率上的小收益,我们帮助他们成功,赚取一部分的钱,我们希望大部分的团队是成功的,可能加起来没有某几个成功的天使基金更成功,但是也完成了我们接下来十几二十年的使命了。”

对于创业者的特质在新一代人身上发生的变化,潘昊认为,其实国外的创业者变化不大,但中国的创业者变化很大。“从最早 70 后的创业者到 80 后的创业者是比较踏实的,也过于踏实,想着怎么节约成本,去做很多靠谱的事情。但是 90 后和 00 后的创业者,他们更飘一点,但是他们更懂品牌的溢价,这两者不可或缺,甚至在绝大部分必须要去结合,但是针对于不同的市场细分需要不同的主导,2C 最有潜力的人群就是年轻人,我们也有很多2B的需求,面对的客户是中老年人,这就需要更踏实、更严谨的 80 后去面对。”潘昊说道。

对于近几年比较关注的领域,潘昊说:“从几年前就关注农业,因为觉得农业是最没有被数字化的行业,创业其实有机会去用一些淘汰的技术去满足这个市场的需求。第二个行业是智慧制造,因为我们在深圳,很多做硬件的团队来到深圳是因为这里供应链的资源可以很快的变现,但是在整个珠三角的企业里面,存在大量的升级需求,很多工厂搬到柬埔寨、印度,他们有没有新的赋能?我们把创业者转化过去,哪怕是很小的订单也能够养活团队了。我们避开风口、赛道,去选取能够长期耕耘的领域。”

对于创业者的素质,潘昊认为最重要的素质是特质和专注,足够长的时间维度,他就比他的对手更有机会。

柳鹏:最近一段时间来,很多创业的孵化器或者是创业的空间都陆陆续续出现了倒闭的情况,你觉得这个行业未来的发展会是什么方向?

对于孵化器、创业空间未来发展方向的问题,潘昊认为核心是价值和孵化的问题,“比如说我们现在也复制到东莞、石家庄等城市,我们关注的是这个城市的专业,如果这个产业有碎片化的需求,那就开这样的空间,提供这样的附加值是用新技术去解决老问题的价值,我们供应链的价值以及相互之间重建信任的价值,这是我们的逻辑。很多倒闭的空间只是做一个二房东,我觉得还是让孵化器回到本身的价值,到底为创业者做了什么,靠什么来变现,如果这个问题没有想清楚,只是靠政府的补贴必然会倒闭。”

对于矽递自身的发展方向,潘昊说:“矽递很简单,我们十年前为创业者而生,我们希望更多的创业者成功,用他们的技术和他们的资源去服务于细分的行业,我们作为一个平台,去支持他们就好了。”

本文来源:动点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