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华尚测CEO刘颖演讲:K12基础教育领域人才评价的关键要素是什么?
鲸媒体 · 2018-12-24 20:27:10 · 热度:加载中...
近日,在ATA(全美在线)举办的“第13届考试理论与测评技术国际研讨会”上,慕华尚测CEO、清华大学未来教育与评价研究院未来人才评价研究所副所长刘颖博士发表了题为《K12基础教育领域人才评价的新纪元》…

摘要:近日,在ATA(全美在线)举办的“第13届考试理论与测评技术国际研讨会”上,慕华尚测CEO、清华大学未来教育与评价研究院未来人才评价研究所副所长刘颖博士发表了题为《K12基础教育领域人才评价的新纪元》的演讲。

鲸媒体讯 (文/Pamela)近日,在ATA(全美在线)举办的“第13届考试理论与测评技术国际研讨会”上,慕华尚测CEO、清华大学未来教育与评价研究院未来人才评价研究所副所长刘颖博士发表了题为《K12基础教育领域人才评价的新纪元》的演讲。

刘颖认为,21世纪的人才需要两大类核心素养,一类是人才的基本素养,一类是领域类素养。在领域类素养里面,有基础领域的素养和新兴领域的素养。在领域素养里面,除了强调基础领域素养之外,还包括信息素养、环境素养以及财商素养等等。

以下为演讲原文: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人才测评趋向。所有的嘉宾无一例外谈一个关键词,那就是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使得我们未来的社会发生重大变革,我们有很多职业在未来一段时间里会消失,这个数量会达到二分之一。未来社会,我们更多需要的是有综合素养、情感交流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随着智能科技经济的发展,社会职业的变革,我们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自然会发生标准性的变革。

在北师大,世界教育未来创新峰会期间,发布了未来21世纪人才的核心素养,其中特别强调了,21世纪到来,我们的人才需要具备两大类核心素养——一类是人才的基本素养,一类是领域类素养。

在领域类素养里面,有基础领域的素养和新兴领域的素养。通用素养强调了社会性发展、个人成长和人才的高阶认知能力。社会性发展通用素养里面强调沟通、领导力、跨文化与国际领导,公民的责任和社会参与。在个人成长维度里面,特别强调个人的自我认知和调控,人生的幸福生活这方面的素质。高阶认知思维里面特别提出面对21世纪将来的职业和生活,需要我们的人才具备批判性思维、创造性和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学会学习和终生学生的能力。

在领域素养里面,除了强调基础领域素养之外,还包括信息素养,环境素养以及财商素养等等。恰恰在去年美国的顶尖大学也纷纷提出了未来人才评价的新的关键核心要素,包括人才的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数理能力、思维习惯、诚信决策、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领导力、国际视野、适应力等等。从这些人才标准的变革和人才素质要求不断提升,我们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素质提升要求越来越高。但是我们每年谈论的话题,从学校来招聘的学生和我们未来对市场人才的要求存在巨大落差。或者说我们中国的基础教育领域培养的学生太过注重知识的理解和知识的积累,而忽视能力的塑造。

为什么会是这样?为什么我们教育领域,尤其是基础教育领域培养的人才,和我们大学和社会之间出现如此的脱节,会出现如此的差距呢?因为我们几十年不变的高考制度,使得高考过度地强调了学生的应试能力,而忽视了学生多元能力的考核。2011年颁布了新的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了中国基础教育的三维目标论,但是由于高考的改革,高考作为一个指挥棒,没有发生变革,导致我们整个基础教育在2011年的课改当中没有特别大的变化。

但是这两年不一样,我们国家也越来越多的意识到我们基础教育培养的人才可能存在一些问题,这几年在我们国内提的更多的是新高考的改革,其实嘉宾也分享了新高考的改革出现了一些问题在变革当中。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一轮的新高考的改革确确实实在改变我们基础教育的方向,使得我们国家基础教育用高考的指挥棒朝向更多元化人才培养的方向上发展。

我们波澜壮阔的高考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未来高考成绩由原来简单的3+X或者五门学科合成的成绩,变成我们全国高等教育招生统一考试+高中学业水平的测试。很多朋友都了解,学生有了自主选科的权利,任意选择自己喜欢的3门计入高考成绩。新高考是两依据,一参考,除了上面两个高考成绩之外,我们还要参考学生过程性的、综合素质评价的信息。综合素质评价是需要我们在K12阶段从一年级开始,就要陆陆续续记录学生的成长和素质档案,使得学生的所有成长过程中的素质被完整的记录下来,进而被我们的高等学校所参考。

最后在我们新高考的分数里面,现在越来越多的还强调了高校的自主选拔和自主招生的成绩,我们都知道现在大家议论比较多的是以浙江省为例,如果妥协裸分,不通过高校自主选拔的方式进到清华和北大,大家猜一猜用裸分进清北的比例大概达到多少?目前不超过10%,在浙江省。或者换句话说,直接参加高考通过高分进入到清华、北大,中国顶尖大学的话,比例越来越低。因为我们国家越来越多的把高考选择权部分交给了我们高校,使得我们高校又原来纯粹的招分变成了招生,可以有自主的选择权利。

这些方面都使得我们看到国家发生了变革,在新高考领域的评价变革,比如说3+3以专业为导向志愿填报,使得我们基础教育的学生在搞一面临选科走班和评价。2018年1月18日,教育部刚刚颁布了新的高中的课程标准,在这个课程标准里面特别强调了以后我们的基础教育由重点培养学生的知识转变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学科素养。这种转变也会体现在未来的高考当中,我们将更多看到对学生学科素养和核心素养的考核。

同时,我刚才提到高考中间我们有高校更多的自主选拔的权利。我们K12领域的人才评价,高效多元的人才评价成为一种趋势。两依据一参考,考评档案需要同时记录,并且形成档案交由我们的高校进行人才筛选和评估。

这四个方面都是我们K12教育领域里面最近发生的人才评价的变革,高一的时候学生面临6选3的评价。作为基础教育的高中学生,需要在高一的时候评估和认知自己对大学哪个专业感兴趣,确定大学以及未来适合的方向。要对自己可选的6个学科进行学科特长和潜力评估,学生要综合进行选择和决策,最终我在高考当中将会选择物化生历地政里面的哪一个。

新高考下我们国家将会怎么评估学生的学科素养,学科素养和学科知识之间的差别是什么?我们说素养强调的是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我们打一个通俗的考试题目的比方,方便大家理解。以前在基础教育领域的考试,如果考学生某一个概念和知识的时候,我们会说热胀冷缩的准确描述是ABCD,然后让学生选出来,哪一个描述是对热胀冷缩最准确的描述,这个就是在考知识,考学生知道不知道什么是热胀冷缩。如果我们换一个考法,今天有一个小朋友把一个乒乓球弄瘪了,放在热水里就鼓起来了,ABCD选哪个,这个考察的是对知识的理解,用知识解释社会现象的一种能力。

如果说一个小朋友把乒乓球弄瘪了,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乒乓球立刻恢复原来的状态?这个时候让学生回答说可以用什么办法,这种考试就考的是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能力,这个就是素养。学科素养的考核,渐渐地朝这样的方向做变革。

这是我们国家在新课标里面明确了每一个学科要培养学生素养的方向,比如说数学里面包括数学抽象和逻辑推理、数学建模和数学运算、直观想象和数据分析等等。

接下来我用一些生动的题目给大家展示一下未来我们的学科素养在K12领域怎么做评价的,左边是原来K12语文学科里面最常见的考学生古诗文的题目。前面半句,后面你怎么写,考的是知识。现在我们怎么考呢?比如说我们给了一些古诗文,按照不同标准进行归纳,并且要说明什么样的标准对这些古诗文进行归纳。不再是考他对知识的简单记忆,更多的是对所学古诗文和积累古诗文的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原来考知识的古诗文,转变为给你一个扇形图题词,并说明选择的理由。我们灵活地考察他所积累的古诗词,强调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受。以前我们在基础教育的语文考核里面,不涉及非连文本,更多是文学阅读。我们发现学生对很多社会中的非连文本阅读存在障碍,所以说在语文学科素养评价里面,更多考的是学生非连文本或者现实生活中的文本阅读考察。这是一个消火栓的一些材料和另外的解释材料,它给了几个观点,张奶奶在消防设备前堆放了很多杂物,基于前面的这些材料,这个观点或者这个做法对不对,并且要让孩子做出说明。这是一道小学五年级的学科素养测试题,还有其他的观点,管理人员每个月对小区的消防拴进行检查维修,汽车脏了,张叔叔打开消防拴为汽车冲水,这些对不对?

我们很少在语文里面考课外阅读,考的话也是非常死板。我们在小学阶段,看一看现在是怎么考察孩子的课外阅读的水平,是否进行了有效的课外阅读,这是一道小学语文的学科素养题。给了学生六张西游记的邮票,考学生有没有认真的去读古典的文学名著,理解主要的场景内容。照着六张邮票,每张描述的是哪一个场景。后来调查发现学生不爱读西游记,因为我们这么考和测,觉得很有意思。真的是以评促教,马上主动去月租西游记这本名著,导致了他更热爱阅读西游记这种课外的材料。

同时,我们会看到这依然是小学和数学的学科素养的试题,以前是给已知条件求相应内容,越来越多的在小学数学中消失,转而替代的是给出学生一定场景,配上相应的图和表,让学生根据图表和场景信息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样的考核越来越多。

再给大家看一道特别经典的高中学科素养题,也是一道语文题。左边是一个篇幅的阅读材料,是文言文片段,里面给了六段文言文片段,我们看一看考试题目,感受一下。

都有“绝”这个单音词,前后文理解词义,归纳为几个义项?说明你怎样归纳出来的。是否还能写出含有绝的文言句子?断绝、继续、缠绕、缔结、编纂这些动词,经纬、纤维这些名词,红、紫、绿这些颜色词等等,你能用这些词里想象这个领域的生活意境吗?写一篇短文。

左边是答的非常不错的学生答案,领域是小农经济中家庭手工业和图书编辑。接下来给了一个家庭利用纺织业和图书编辑,怎么样辛苦的工作和幸福的生活的小作文。从前面这道题里面,可以看待未来基于学科素养的K12语文评价,越来越强调的是微写作,强调的是学生自己思想的输出,而不是被动的分析所谓的中心思想。

最有意思的是浙大附中做测试以后,一个学生给我们测试老师的留言:阅卷和出卷老师,感谢您对语文学科的研究,让我感受到考试的乐趣,让我体悟到了什么是语文,未答完全卷深表遗憾,但于我的语文学习带来很大帮助,祝你们课改成功。

如果我们K12的评价做的好,我们提出的好,我们是反过来真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激情的。由于学生测了这样的题目,感受到了语文很有乐趣,更愿意学习语文,更激发他语文学科的学习动力,这是我们评价的真正价值和意义所在。

实际上中国的基础教育领导的核心素养的评价,确确实实也发生着巨大的变革。

第三个方面想谈一下我们的高校有了招生和选拔的权利,怎么样挑选我们K12的人才呢?通过多年和高校招办的合作研究,发现国内顶尖高校通过自我招生和综合评价的手段进行选拔的时候,几乎都会考虑这四个方向,第一个方向是证据,学生的学科水平,这个大家都很熟知。高校在招生的时候会考虑学生的潜质和思维能力如何。第三是很多高校会关注这个学生进来以后是否依然有动力进行学习,或者是他的学习欲望是否足够强大,会关注学生的学习动力,成就欲望,学习动机等等。最后,我们很多高校会关心学生进到高校以后,由于环境的变化,学生是否能够足够适应新的高校学习的环境,包括住校和跟人合作、交流的环境。

简单说发展潜质和动机、适应力几个方面的内容。高校会关注学生未来进一步学业深造的基础潜质,言语、数理、空间等等。还有一个是批判性思维、认知、高阶思维。这是一道有些高校做的,数理逻辑和推理考察、问题解决的能力。比如说给你一个场景,路费取决于经过车站的数量,每经过一个车站的花费是多少,相邻的是多少,让学生标注最佳路径。

同时,关注学生的动力系统,很多学生进入到高校以后当做终点,后面可以休息,可以玩了。其实高校会非常关注学生后续发展的动力,比如说是否足够成就动机和学习动机,对他所学的专业素质如何。

高校尤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这是我们2013年到2015年追踪了15万应届大学毕业生的重点数据,白色的是普通院校。每年我们重点院校和普通院校的学生心理健康的风险都在递增,我们也发现越是重点类的院校,定义是211和985。他们心理健康的高风险率甚至高过于普通院校,越是985、211院校的学生,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关注,越是高,越来越重视。他们会在高校的自我招生里面加入或者植入心理健康相关素质的特长。

最后我想谈一谈K12人才评价当中,刚才我们说到学科里面测学科素养,高校要评估这么多维度。K12评价当中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的新技术有哪些呢?这个是已经说了很多年,K12领域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和深化的,经过过程性评价的自适应学习,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等的技术,首先进行数据的相应采集,再利用心理测量、神经网络、机器学习等技术引擎进行推断,分析学生的个性画像,给予他相应的学习建议,包括评价的报告和学习的建议和分层聚类教学的建议等等。

K12领域人才评价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主要体现在考试、量表、面试、评价中心、生物反馈、行为分析、VR等场景式评价,越来越在K12当中产生应用。越来越多的生物反馈技术,多导的生物反馈仪,实时的植入到课堂,让老师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他的压力状况等等,进而有针对性的去调节自己的教育和教学。

同时,基于行为的评价也越来越多的被普及,就像前面的专家说到的,以后我们不再通过考试题测学生,我们可以通过大量的学生,或者是个体,在互联网上面产生的各种各样的行为,比如说这是英国剑桥大学心理测量中心,就微信、Facebook提取的交流高频词语进行的图谱分析,进而结合心理测量的一些分析和研究,来推断人的各种性格,包括他的动机等等。

同时,前面有的嘉宾谈到游戏化测评,游戏化测评也已经在我们的K12评价当中展开应用。很快,在我们国内的教育质量监测当中,就会用这样的一些合作问题解决的游戏式测评对学生进行问题的撤查。这是两个不同的学生,左边的学生看到的是这样的材料和界面,这边有一个水龙头,那边有一个管子。那边的学生看到的是另外的图片和场景,在电脑上看到两个不同场景之后,这两个学生要结合自己所拿到的材料,通过合作和交流来共同完成和解决我们给定的任务。大家可以看到两个人的材料不一样,他们必须要通过互相的商量和互相的配合来共同完成相应的任务,解决共同的问题,这就是我们已经在K12领域里面用游戏化方式、场景式的方式考察学生解决合作能力。

随着VR的发展,有很多我们没有办法进行描述场景和测试的内容,可以通过VR的虚拟场景,来对学生和我们的孩子进行相应的考察。随着我们技术的发展,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进,相信我们K12的评价会做的越来越好,做的越来越先进,感谢大家耐心的聆听,谢谢!

本文来源:鲸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