械企风云|“膜”力无限的Edwards Lifesciences!
秉鸿资本 · 2020-07-01 15:39:55 · 热度:加载中...

前言

近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美国Edwards Lifesciences公司生产的“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系统”(TAVR,SAPIEN3)在国内上市。SAPIEN3成为首个进入中国市场的进口TAVR产品。该产品上市,无疑会给本来就已经非常火热,已有四个国产产品的TAVR市场掀起更大的波澜。作为结构性心脏病国际巨头的明星产品,SAPIEN3有望带来“鲶鱼效应”,使得各厂家进一步从产品迭代、提高TAVR技术渗透率等方面来应对即将出现的激烈竞争。

一、Edwards如何走出这样一条成功之路?

Edwards Laboratories于1961年正式成立,开发治疗心脏病的植入物。1966年,Edward Laboratories被美国医院供应公司(American Hospital Supply Corporation)收购,并在1985年,随着美国医院供应公司与Baxter International的合并,成为其心血管业务的一部分。1999年时,Baxter的心血管业务已经成为晚期心血管病医疗器械生产与服务商的领导者,全球销售额已经超过8亿美金。

2000年4月,原Edwards Laboratories业务从Baxter剥离,成为独立公司,更名为Edwards Lifesciences,在NYSE上市。到2019年底,Edwards已经发展成为结构性心脏病的巨头公司,员工超过14,000人,产品覆盖超100个国家,年销售额超43亿美元,并且在过去十年中,一直保持着每年超过两位数的销售额增长率。Edwards如何走出这样一条成功之路?让我们从它的三个代表性产品入手,一探究竟。

二、Starr-Edwards机械瓣

Miles “Lowell” Edwards是一名拥有不断探索的好奇心与发明创造激情的电气工程师。1957年,在他退休之际,Edwards已经在航空、造纸、以及医疗器械方面拥有了63项专利。由于在小时候经历过两次影响心脏瓣膜正常功能的风湿热,Miles Edwards一直梦想着能够为心脏修复做些工作。1958年退休后,他开始了这一方面的探索。Miles Edwards在液压和燃油泵操作方面的技术背景,使他相信具有泵血功能的心脏也可以机械化,于是,他找到了Dr. Albert Starr,俄勒冈大学医学院一名年轻的医生,阐述自己关于人工机械心脏的设计。后者告诉他,机械心脏的设计太为复杂,建议他开发人工瓣膜,解决更为迫切的临床需求。

Dr. Albert Starr(左),Miles Edwards(右),以及Starr-Edwards机械瓣

Miles Edwards与Albert Starr医生合作,对产品进行设计、开发、与测试,不到两年时间,第一款二尖瓣人工瓣膜(Starr-Edwards瓣膜)问世,并于1960年9月21日被首次植入到患者体内。这次植入引起了轰动,被当时的媒体广泛报道为“获得奇迹性成功”的心脏手术,而Starr-Edwards瓣膜,也成为唯一一款FDA批准上市的二尖瓣笼球瓣。不到一年时间,Edwards和Starr医生又推出了主动脉笼球瓣。据统计,在1960至1988年间,全球一共有超过175,000个该款瓣膜植入到患者体内。这两款产品的成功,也带来了Edwards Laboratories的创立。

三、Carpentier-Edwards生物瓣膜

Starr-Edwards这个革命性的产品给心脏病患者带来了全新的治疗方式。但由于使用的材料是硅橡胶,随着植入时间加长,球体会有吸水的趋势,带来心脏瓣膜的异常,甚至引起球阀的堵塞。同时,由于机械瓣膜的异物性,植入机械瓣膜的患者需要终生使用抗血凝药物,给生活带来不便的同时也有一定的风险。Starr-Edwards机械瓣膜上市后不久,Edwards公司便开始了对新一代瓣膜产品的探索。

在当时的各种新型瓣膜开发路径中,脱细胞动物源瓣膜,即生物瓣膜,由于其结构的高度相似性以及生物相容性,得到了临床的重视。于是,沿袭机械瓣膜开发的经验,Edwards公司与当时全球著名的Dr. Alain Carpentier医生合作,开发出了Carpentier-Edwards生物瓣膜。并且在1965年完成了首例植入。这款生物瓣膜上市后,由于其高耐用性、卓越的临床表现,以及给患者生活质量带来的提升,成为了全球很多医生的首选。在1976年,Carpentier-Edwards瓣膜成为了首批进入全球市场的生物瓣膜产品之一,奠定了Edwards全球心脏瓣膜领导者的地位。

看好生物瓣膜的前景,Edwards将产品开发的重心转移到了生物瓣,在第一代瓣膜的基础上,又于1981年开发出了更耐用,带支架的Carpentier-Edwards PERIMOUNT牛心包脱细胞主动脉瓣,于2011年开发出了牛心包脱细胞二尖瓣。从一款产品,拓展到了一系列,使得PERIMOUNT系列成为了全球植入数量最多的生物瓣膜。

Carpentier-Edwards PERIMOUNT牛心包脱细胞主动脉瓣

四、SAPIEN介入瓣膜

1960年,首款机械瓣膜问世。之后的50多年中,瓣膜替换都需要通过手术完成,但换瓣手术创伤大,对于一些大龄或者高危患者并不适用,因此临床中一直都在进行着新方式的探索。

1980年代,出现了经皮导管二尖瓣成形术,经皮介入方式创伤小、恢复快、风险低,因此,临床上开始经皮导管主动脉置换术(TAVR)的探索。但由于该方法对局部解剖结构、血液动力学等都有高要求,而在当时外科瓣膜置换术经过20多年的发展,外科瓣膜替换术已经取得了稳定、可靠的效果,对TAVR的探索动力不足,使得其发展处于停滞状态。

虽然如此,但还是有人坚持着对TAVR的探索。2002年,坚定认可TAVR技术的Dr. Alain Cribier教授,在孜孜不倦的努力下,通过与Percutaneous Valve Technologies (PVT)公司的合作,终于首次成功在患者身上实施了TAVR术。当时,Edwards已经敏锐地感觉到了TAVR的潜力,不仅在内部开展对该技术的研发,同时也在积极寻找外部合作,进行布局。2003年,Edwards收购了Jomed的经皮介入二尖瓣修复项目,又在2004年收购了EV3的二尖瓣修复项目,并且随着完成对具有完整知识产权布局以及一定临床经验的PVT公司的收购,完成了Edwards在该方面的布局,使得Edwards拥有了最强大、最完整的经皮介入瓣膜项目,正式全力进入介入瓣膜市场。

2007年,Edwards在欧洲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商业化TAVR产品:SAPIEN介入瓣膜。从此,TAVR瓣膜正式进入商业化时代,Edwards也又一次带领了市场发展的潮流,跨入了公司发展的新阶段。产品上市后,Edwards推陈出新,SAPIEN XT,SAPIEN 3等陆续上市,并且进入美国、日本等国家,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截止2019年,TAVR业务已经占据了Edwards超过60%的销售额。Edwards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在过去十年中,每年销售额的增长率都超过了10%, 股价也一路飙升,从2007年底的4美元,到2019年超过80美元,创造了一个奇迹。

Edwards Lifesciences 2009-2019销售额变化

在大力推进TAVR产品的同时,Edwards还同时推动着二尖瓣、三尖瓣介入系统产品的开发,虽然这两者的难度更大,但Edwards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成功,2019年已经产生了占比1%的销售额,相信假以时日,会获得与TAVR产品一样的成功。

五、浅析成功之道

从上面三款产品的发展史来看,Edwards无疑是一家创新驱动的公司,并且成为了瓣膜乃至结构性心脏病的领头羊企业。而大刀阔斧的创新,对于医疗器械公司来说并不是那么容易,甚至可以说是风险非常高的事情,Edwards是如何做到的呢?分析公司历史,有以下几个原因:

1、对创新的追求

创新是Edwards一直秉承的信念,一直大胆追求具有颠覆性的进步,而从三个具有代表性的瓣膜产品来看,Edwards也确实做到了技术上的领先。能够做到这点,除了在产品开发过程中与临床的紧密结合,还有就是对研发的投入:Edwards的研发费用,在行业中一直都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例如2019年,研发费用占销售额比达到17.3%,并且还将在往后继续保持这样水平。Edwards在追求创新的同时,也会非常脚踏实地的推进,不是单纯为了创新而创新,而是将创新与业务紧密结合,能够理性判断对一个新技术的投入程度,并且在发现不合适时,能果断、及时的停止投入。例如在公司上市之后,Edwards也进行了一些生物医学方面的探索,例如使用组织工程方法培养生物瓣膜,以及使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刺激新血管的生成,治疗心脏缺血。但却能在发现这些新技术可行性较低,投入价高,与现有业务无法很好匹配时,减少投入或者是停止项目,使得资源与人力能更集中在重点项目上。

2、临床导向的产品开发

从Miles Edwards去寻找Starr医生咨询人工心脏设计时,临床导向就刻在了Edwards这家公司的基因中。除了前文提到的三款瓣膜产品,Edwards还与心脏病医生Dr.Jeremy Swan与Dr. William Ganz合作开发了第一个适用于重症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监测球囊、与血管医生Dr. Thomas Fogarty开发了第一个外周血管取栓导管。并且都在产品中加入他们的名字,体现出Edwards对医生的感谢与尊重。与顶尖医生的合作,造就了卓越的产品,有效填补临床应用的空白。这些产品上市后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使得Edwards获得了业内的认可,为其成为业内领导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以临床为导向,也使得Edwards不仅仅成为了问题的解决着,也成为了趋势的带领者。

3、对既定方向的坚持与资源的集中

Edwards在成立之初,就决定围绕着心脏病治疗进行产品的开发。而它也一直在坚持着这个理念。与很多在发展阶段不断“做加法”的医疗器械公司相比,Edwards却勇于“做减法”,对一些不符合主营业务方向的产品与技术进行了剥离,例如在2001年,将其利较低的血液灌注业务卖给Fresenius,在2007年将其外周血管支架Lifepath系列产品卖给了Bard,使得公司的资源能够集中在核心产品以及技术上,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哪怕在最近几年,当大多数医疗技术公司都在通过并购与横向扩充业务时,Edwards一直坚持着将产品聚焦在结构性心脏病以及重症监护技术。因为Edwards相信还有很多患者的需求未获得满足,并且技术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结语

从以机械瓣膜开辟新的市场,到成功抓住生物瓣膜与介入瓣膜的风口并引领产品发展,Edwards一步步将自己打造成为了领域巨头。结构性心脏病的下一个风口是什么?希望不久的将来,Edwards会给我们提供一个答案。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联系方式:010-82484161。

秉鸿资本

成立于2010年,在北京、上海、深圳、河南设有业务机构,投资范围覆盖全国,已发展成为国内优秀的专业股权投资机构。公司现管理10余支基金,基金管理规模近40亿元,专注于健康医疗、节能环保、高端制造、消费升级领域的投资。累计完成项目投资近80项,已有近20家企业成功IPO上市。

公众号ID:binghongzb

关注公众号获取最新动态

本文来源:秉鸿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