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窄播3.0的自我颠覆聊开去,未来的广播和音频产品会怎样
36氪 · 2014-01-09 00:00:00 · 热度:加载中...

声音不可缺少,但现在和音频有关的移动互联网产品却还未有个巨头,所以每次和声音有关的产品出现,我总会去想他们的未来。

一年以前的“窄播”,还是个转盘型、更多是短资讯的音频媒体工具。而在一年零一个月后,他们的用户从0变成了300万,却也开始在最新的版本中颠覆自己,想成为“未来的广播”。

打开窄播3.0(暂只在iOS上)会看见,应用有了新的逻辑,首页不再是转盘型的界面,而是一个像极了新闻客户端的“音频信息流”,窄播CEO张筱帆跟我介绍说,类似新闻客户端,每次下拉刷新,窄播都会更新信息流,而在用户通过手势删去信息流中不感兴趣的内容后,这个信息流就是一个可以让用户连续听到感兴趣内容的播放列表,播放的包括碎片化结构化的内容和PGC产品。在新UI底下,变化的也是他们做推送的逻辑。新版本的逻辑和今日头条非常像,信息流上不只有订阅的内容,每次推送的内容中有70%是用户原本订阅的频道,而另外20%则是根据用户兴趣标签做推荐,10%为热门内容。

为了做这20%的内容,窄播对内容进行了标签化,比如我在选择感兴趣标签时点了“IT互联网”、“创业”和“电影”,那在我没有订阅“东吴相对论”,而某期节目又跟互联网有关的情况下,窄播就会把节目推荐到我的信息流上,点个全部下载后就可以出门连续听。

在窄播3.0变化的背后,多少有张筱帆团队对音频产品的思考——“内容要大而全,产品要小而美”。他们现在短内容、碎片化的音频中有30%是自己做的,有一定内容的积累。而在团队加入了网络电台相关合伙人主管内容生产和资源整合的情况下,他们也在思考做媒体平台,成为移动伴随性产品还需要什么。

做自己的内容是不够的,用户会有别人有XX而你们没有的心理,而现在绝大部分音频产品还都没有版权的情况下,内容的全面成为了音频应用的标配。张筱帆认为,在内容还不是产品核心竞争力的当下,怎样把内容呈现给用户很关键。如果从窄播3.0的变化想开去,未来的音频产品可能还会有这样的趋势:

作为移动伴随性产品,单独的音频产品是趋势

张筱帆说,单去年一年,广播就是个200亿的市场,这还只是汽车场景的部分。

他认为声音会是趋势,互联网女皇每年都说声音,但现在还没出来一个巨头。但声音不止是标准化功能的一部分,更可能会造就单独的平台。以前很多人做家务的时候都会打开电视边听边干,但电视毕竟不是完全服务收听的人。专门化平台可以让用户单独打开,边听边做别的,未来移动伴随性的场景会变得更多,需要单独的应用去服务。

此外,声音是个黑箱子,点开之前不知道里面是什么,所以收听音频的发现门槛很高,用户不太希望在上面浪费时间,精确推送音频内容是独立的音频产品的机会。

PGC比UGC更重要,未来声音媒体倾向的不是主播式的DJ,而是肚子里有内容的自媒体

也因为用户不太希望在上面浪费时间,张筱帆觉得音频的UGC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音频内容一定是1%的人去生产、99%的人来消费。”从已有UGC功能的应用来看,UGC生产的内容被消费的比例很低,而在PGC方面,未来也很可能不会是现有广播电台的形式。

张筱帆觉得以后声音媒体倾向的不会再是主播式的DJ,而是肚子里有东西的自媒体,比较典型的例子是“罗辑思维”这样的自媒体或其他垂直领域比较出名的人。他们声音可能不够好听,说话不够标准,但内容和人有魅力。

而在UGC不好做的情况下,UGC该怎么做呢?张筱帆说他们也正在做尝试,借微博的灵感,他们接下来在做好关注机制的情况下,会推出一个语音转发的功能,将UGC和PGC结合。比如在我觉得这个节目不错的情况下,可以语音评论一下节目并将它转发出去。在节目前叠加了我声音的内容就会出现在好友的首页音频流上。这样对方在黑屏的情况下也能自然地听到这种互动,并让内容通过UGC 转发产生翻滚。

音频产品未来可能会像新闻阅读产品一样同质化

当音频应用的内容都在大而全,又都在尝试原创内容的积累,未来的音频相关应用是不是会像现在的新闻阅读应用那样,长得越来越像?张筱帆觉得是的,并认为下一步音频应用在产品层面上能创新的东西已经不多。接下来就是运营、建立生态系统的问题,以及拼融资能力的问题。

张筱帆认为,现阶段音频应用领域,用户数还不是这类产品最核心的竞争力。通过数据来看,音频产品的用户是可以培养的,因为他们之前被苹果推荐的时候带来很多下载量,而这些下载到第二天留存率还有40%。在他看来通过苹果榜单下载应用的人往往是尝鲜、看热闹的,所以这已经算是高的留存率,证明产品是有用的。而现在车载设备已在调用他们的数据,团队也在考虑做Google Glass的版本。

而在自媒体也在求曝光率、想和所有平台合作的情况下,音频的版权问题暂时还没有解决方案。但将来版权的问题还是会浮出水面,或者就是在一两年后。

本文来源: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