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学农:在田园建校园,赋能农民职业教育
鲸Media · 2019-12-02 08:00:00 · 热度:加载中...
抓住移动互联网下沉的时代机会,帮农民切实解决农业技术问题。

导语

11 月 26 日,在北京 GES 2019 未来教育大会现场,天天学农的创始人赵广,接受了鲸媒体的访问,回答了农民职业教育的相关问题。

据悉,天天学农是国内首个农民职业教育服务平台,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互联网农业知识服务机构。天天学农与千余名农业专家合作,囊括农业院校、科研院所、植保站的专家学者以及一线种植达人,联合发行覆盖品种选择、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营养施肥、采收清园等全方位的的农技课程,通过课程教学、专家问诊、线上线下培训、公益活动等形式多维度服务农民,帮助农民提升种植水平,实现增产增收。

而天天学农创始人赵广,曾在华为工作 8 年,先后在华为担任技术负责人、诺亚方舟实验室核心人员。后作为连续创业者,曾创办软件众包平台码客帮、知名的运维社区运维派。

谈及天天学农的创业由来,赵广表示,与希望用知识的方式去反哺祖辈或父辈的情怀有关,但背后也有完整商业逻辑的支撑。2014 年国家推出土地流转政策之后,农村土地使用权、经营权可以流通交易买卖,农村分化出来一些将种植商业化的职业农民。而一二线城市的消费升级倒逼种植端的种植结构变化,时代以及行业发生了变化。此外,中国农民的平均受教育水平是 6、7年,而美国、日本、以色列这些农业发达国家农民的平均受教育水平是 14 年。中国农业落后的核心原因还是在于农民受教育水平比较低。面对中国 3 亿农民,3000 万规模化、集约化的职业农民,赵广判断天天学农的用户群体非常庞大。此外,据快手大数据研究院所发布的快手教育生态报告显示,三农方面的短视频日播放量达 3 亿+。为什么这么火?赵广表示,核心原因在于整个移动互联网下沉的发展趋势。而天天学农的定位就是抓住移动互联网下沉的时代机会,帮农民切实解决农业技术问题。

就大家所关心的教研教学方面,赵广介绍说,天天学农的课程体系在不断迭代。课程形式最初多用音频,但后来发现农民并不在乎流量,便转为做视频。且为了拉近用户距离,以实景拍摄为主。课程时长最开始非常碎片化,但后来发现农民时间高度自由、可随意支配,便逐渐转向体系化的课程。课程服务最初都是自学,现增加了练习册、课后辅导以及测试等。课程模式上,目前以录播课为主,课程毛利率达 80 %。同时也有直播,更多是为了引流或做销售转化。规划的课程体系里,除了农技,未来还会拓展到农商,即如何做农产品的管理、销售、品牌,面向农村的头部「企业家」,提供 MBA 课程。最终天天学农将被打造成面向农民的全方位职业教育平台。

关于获客玩法,赵广介绍说天天学农在线上搭建了新媒体矩阵,公众号、头条号两个矩阵均有百万级粉丝。其次线上社群运营方面,因为农民群体的特殊性,尚未经过大量互联网运营玩法的洗礼,所以拉新送课、送小礼品等活动的裂变效果非常好。在线下,天天学农两年多来做了近 200 场线下活动,在农村刷墙做品牌传播,在农高会用 2 万个袋子拉新 10 万粉丝做事件营销,这些具有农业特色的传播方式,效果都挺好。

关于用户量,目前天天学农全渠道服务用户共 200 万,付费用户占比 15%。另外,天天学农的用户不会具有特别明显的地域性特征,而是根据作物来进行划分。目前天天学农的课程覆盖 10 个作物,明年计划至少要做 30 个作物,把主流作物都覆盖到。

关于师资,天天学农目前的老师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来自农业院校、科研院所、植保站的学院派,另一类是占比超过 80% 的实战派,也就是农村里的种植大户,种了一辈子地的土专家。土专家的好处在于第一非常清楚用户想要什么,第二表达方式更容易被接受。

关于付费意愿,目前天天学农的客单价从 1000 块到 2 万块不等,赵广介绍说,职业农民其实非常有钱,且付费是基于想赚更多的钱,所以付费意愿并不低。

关于复购,赵广介绍说,一来,在农民的整个职业过程中分不同的阶段,且技术问题的分类非常细,二来,很多农业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法其实在不断更新,所以天天学农的课程内容会持续不断迭代,因而不担心用户复购频次低的问题。

关于壁垒,赵广说,目前从获客运营到教研教学,天天学农已形成一套流程化的体系。但真正让他引以为豪的是天天学农打造了一个农业教育和互联网媒体跨界融合的团队。这既是壁垒,也是痛点,因为跨界复合型的人才太难招。赵广称,天天学农目前招人的主要来源是农业院校毕业生。入职天天学农的员工,都要下乡锻炼一个月,「我们可能是全中国唯一会有这么一个入职要求的的公司」。

关于以后的长期规划,赵广称,天天学农以农民职业教育切入,未来将尝试做农业产业链的渗透,做一个综合性的农业服务平台。

拓展阅读

职业教育要爆发,就靠便宜在线化?

正保远程教育:职业教育的天花板有多高?

本文来源:鲸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