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合合信息陈青山:从To C到To B的跃迁艺术
企名片资讯 · 2020-07-14 00:00:00 · 热度:加载中...

4/5的AI基因

如果对“合合信息”这家公司有印象,那你必定听到过名片全能王、扫描全能王。

黄浦江畔,魔都上海。

黑色T恤,O型胡须,一眼看上去造型颇为时尚的合合信息联合创始人陈青山,说起话来反而很实在。

“合合信息不算互联网巨头,但是我们做的产品的确是覆盖了C端和B端,既做底层技术的研发,也做上层的产品开发和运营。”

“的确是看上去有点‘多’,但是总体来说,合合信息的主线和基因,其实就是两个词,一个是AI,一个是大数据。”

合合信息有四款C端的产品,每一款都是过亿级的用户产品。名片全能王,扫描全能王,这两款产品都面向全球发布,并且都已经超过了3亿以上的下载用户。另外一款商业调查类的产品启信宝,汇集了来自中国2.3亿家企业和社会组织机构,以及来自海外的2.2亿家企业。覆盖了全中国2亿以上的商业人士。

十年前,合合信息之所以会做名片全能王、扫描全能王,是因为团队是一批做AI技术的人创造出来的,五位创始人里面有四位是做人工智能出身。

创始人团队出来创业的时候,就在想技术怎么样能够创造价值?

2009、2010年前后,直接卖技术模块是一个路线,团队起初瞄准了智能手机这个赛道。当时,他们很模糊地觉得手机智能化一定会是未来的一个趋势。

没人意识到两三年之后移动互联网的大潮是那样的猛烈。

随后团队把AI技术应用到了文档识别,以及名片识别的这样一个场景,来解决商务人士的痛点——交换名片之后,这个名片怎么样录到通讯录中间去。

合合信息利用AI识别的技术,将手机拍摄的名片、图像自动识别,自动分门别类的存到手机的通讯录。

这样一个功能,做上去之后,对用户的体验的确非常友好,拿到名片一拍就可以存进去,比以前逐字逐字的输到通讯录里,体验是指数级的提升。

02意外的华尔街B6版

快速得到发展是在全公司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陈青山到现在还记得很清楚,大约是2010年的9月底,公司的用户量在美国突然暴涨,达到1-2个数量级。

没人知道是怎么回事。一顿调查,才发现《华尔街日报》用B6的一整版报道了名片全能王和扫描全能王。这不是一次公司宣传,是无意间被媒体发现报道。

从此,公司在美国市场就有了一个非常好的口碑,并且还被一些跨国公司看到了,比如三星、微软、黑莓公司。

Google的开发平台、苹果的开发平台也开始推名片全能王的产品。连续四五年,名片全能王、扫描全能王都是年度最佳的商务应用。

“本质上,这是‘技术+产品+用户体验’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完整的一个路径,因而给用户带来了非常好的用户体验。”陈青山向《To B新势力》总结。

另一方面,不可否认,合合信息恰逢其时地踩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风口上。

大潮蓬勃兴起,以面带点,用户发展、业务发展迎来巨大的红利。

03想把这件事情长期做下去

产品本身自己能够说话,产品本身的自传播力,这是合合信息故事的上半部分。

对比同类应用,合合信息在当时并不是唯一,之所以能够跑出来,除了有一点点先发优势,还由于不放弃。

在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合合信息在技术和产品上面持续的投入和打磨。

长达六七年都没有收入。

“其他的企业可能因为只做这一个产品看不到回报,自身难以长期坚持下去。但我们创始人团队一直想把这件事情长期做下去。”陈青山向《To B新势力》坦率说道。

2010年前后,智能手机涌现了一系列的工具,比如Bump等其他工具都能够实现名片的交换、导入和同步。但是真正能够把Outlook的通讯录、手机通讯录、邮件的通讯录联系人同步云端,并且保存、分类、整理、查找、搜索,只有名片全能王。

比如,Bump的噱头是大家不用再发纸质名片了, 大家用手机碰一碰,用时间和陀螺仪数据变化来交换名片。但是管理和同步并不完善导致后来bump衰落。

对比同行的放弃,陈青山感叹:“产品的确要多年坚持做下来!”

这背后,几位创始人在心里也问自己,“我们为什么一直在坚持做这些事情?”

答案是其实更多的是想帮用户解决问题。

今天,纸质名片已经很少见,但名片全能王也在想方设法不断的创新。比如,在微信的体系下面做电子名片,跟用户的沟通场景结合起来。

底层逻辑实际上还是在不断的为用户去提高工作效率,为用户去节省时间,从而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用户对产品的认可。

“这也是我们和其他‘做名片’的差别点,我们是真的想把这个事情长期做下去的,不管用户现在交不交换纸质名片,不管用户是不是在微信里面直接就交换名片。只要他有这样的诉求,我们就会去用合适的产品,帮用户去达到这样的目的。”

04To C+To B,打开新局面

十年,除了C端产品,合合信息也推出了企业级的产品。

对比这两个截然不同的市场。

陈青山认为:“做To C和做To B的确不大一样,做To C要求的是降维,所有的降维需要单点突破、体验犀利,用一个非常聚焦、犀利的点打动用户,获取用户,在此基础上把体验做到极致。”

“To B是一个升维的过程,客户需要一揽子的解决方案。包括从技术的集成到后续的服务,甚至产品的呈现以及到业务场景中间的落地。如何和客户的业务场景结合起来,提供产品加上服务的综合的解决方案能力。”

为什么既做To C又做To B呢?

合合信息看到了C、B两个市场联动的逻辑。这其中很多层次、很多元素或者很多竞争力是能够复用的,比如技术的竞争力、品牌的竞争力、口碑的竞争力。

C端产品名片全能王、扫描全能王、启信宝等产品带来的用户口碑,让合合信息在B端打单时很快被用户认知。

实际上,B端也是由个体组织组成的,从C端往B端来考虑,这和产品的特性有关系,此前合合信息旗下的几款To C产品主打的都是商务人群,不管是名片全能王、扫描全能王,还是启信宝、找到,商务人群的比重非常高。

“商务人群的用户一定是在他的工作场景中间使用我们的产品,这种场景的使用,对于在场景中的一些B端诉求的聚合和抽取,再转化为B端产品服务的功能这方面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陈青山说道。

2014年前后,三星总部要上马名片识别和银行卡识别,需要一个银行卡识别模块,找来了所有全球这个领域的技术提供商。经过严格测试,合合信息最终成为了三星手机全线识别类模块的技术提供商。直到现在,合合信息依旧是其技术服务商。

在日本市场,合合信息与当地的公司,一起合作面对日本市场提供SaaS模式的识别服务。比如“名片全能王企业版”。日本企业对名片的管理是非常精细和严格,对于客户资源的管理要求更高。名片全能王企业版能够帮企业管理他的名片和客户资源,方便日本的客户精细化运营,管理存量客户。

目前,在海外的重量级用户还不仅如此。通过Google Play、AppStore这两个平台,合合信息建立了技术和产品壁垒,进一步拓展到了国际化的B端的技术服务领域。

也会有非常重量级的金融客户。比如PayPal、瑞士的SwissRE、印度的ICC Bank等。

“To C和To B的底层思考是一样的,落实到场景中去要提高效率,将产品的布局,和客户的场景结合起来。产品的创新和布局主线就是AI和大数据,以客户的需求为导向,在更多的在商业场景中去提高效率。”陈青山认为。

金融是今年合合信息重要拓展行业。陈青山一直在对行业输出自己的判断: 从应用的分类看,AI分为两类:感知AI和认知AI。

“感知AI实际上是和人的五官,比如,听觉、视觉,包括五音这些方面和能力相关。本来是人的能力,可以用机器来实现这样的能力。认知AI的能力,主要是指人的思维,包括及时的加工、整理、推理,甚至判别,这些方面是属于认知AI。”

从2012到2017年,合合信息把识别的能力,从名片识别、文档识别拓展到了160多个、奖金200个模块的金融场景下的文档AI识别,以及数字化、结构化的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不管是银行、证券还是保险行业的头部客户大部分都使用了合合信息的感知类AI识别能力。

合合信息提供给证券公司远程身份证识别以及核验技术模块,这是感知AI典型的应用场景。

随着金融企业的业务数字化、不管是提高运营水平还是降低运营成本,金融企业会考虑智能化的诉求。比如,智能化的拓客、智能化的风险控制。这要求对数据的利用、对AI技术的使用达到新的高度,要求数据的使用更加的深入、准确、及时。

合合信息的AI能力,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或者进一步的情感判定分析,这些对于商业机会的识别,对商业信贷风险的识别,能够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2018年到2019年开始,合合信息帮招行总行推动知识图谱项目,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利用认知AI技术,加上大数据,为客户提供深入的、一体化的解决方案。这种进一步的解决方案也应用到了证券行业,比如海通证券。比如二三线的地方银行都有了进一步的普及。

十年前,合合信息抓住了移动互联网的浪潮,陆续推出To C产品,包括启信宝、扫描全能王、名片全能王,全球用户累计超过7亿。

十年后,To B浪潮来临,这家目前在全球有超过100多项专利发明的公司,将图像处理、模式识别、文本识别、场景识别、认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等应用服务于银行、金融和保险等行业。

“企业的成功有时代因素,但更重要的是为时代准备好技术和产品力。”陈青山笃定说道。

作者:宇婷,科技写作9年。前《彭博商业周刊/中文版》科技副总监,前极客公园、钛媒体资深记者。采访及撰稿:yutingstory。

加入“市场公关媒体社群”,联络:yutingstory

加入“读者社群”,联络:b2bnewpower

注明单位、职位,姓名。

本文来源:企名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