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彭随记 | 如何看待疫情带来的危机系列 5
创丰资本 · 2020-05-27 18:00:00 · 热度:加载中...
疫情带来了危险,但是同时也告诉我们孕育着机会,那么,具体的危险和机会到底在那里呢?

我的思维模式之二:缩小尺度进来

对于做投资而言,放大尺度出去只是第一步,放大的目的是通过寻找未来五到十年里不变的底层逻辑和需求,和一定会改变的现实局面,发现未来五到十年里规模很大而且能够保持高速增长的市场。这一切都是放大出去的目的。但放大出去远远不够,第二步更为关键,就是缩小进来。在时间尺度、空间尺度的放大出去,了解未来之后,我们必须再缩小回来,考虑目前中国、上海,目前的行业、公司,目前的个人等,到底如何在这个你选择的未来规模够大也增长够快的市场里,培养出来你的差异化竞争性优势。

每一步的缩小都很关键,每一个维度的思考也很必要,就像放大出去一样,放大出去多少,就要缩小回来多少,才能提炼出来自己独有的竞争性优势。因为同样对于一个大的市场,不同的个体的做法,投资逻辑,可能是完全不同的。

用大家每天都关心和身边最重要的一个投资标的——说住宅房产起吧。

很多人都在讨论疫情后的房地产市场到底如何了, 是否值得投资,看涨的有看涨的说法,看跌的有看跌的说法,貌似都挺有道理,也都能举出例子。

但其实最根本的一点是,要缩小回到你自己,从你自己的各种维度来分析,到底房地产是否是你最合适的投资标的。

我随便举个例子:

这个是疫情初步缓解后,截止2020年3月底的二手房挂牌价格和数量的指数对比变化表。从这张表里可以很明显看到,挂牌量同比基本全部上升,很多还翻倍上升。根据最简单的经济学来说,供应量短期大幅上升,就会带来价格的下降。这个貌似很能应征房地产价格下跌的判断。

那么,再看这个图呢:

这个是同样时间4月第一周上海浦东某个楼盘开盘当天的情况。疫情当前,售楼处开盘当天,六点半大家就冒着生命危险,带着口罩来排队了。我再介绍一下买这个房子的基本要求吧。公寓基本2000万,别墅基本5000万起,而且平均都要先打款1000万定金才有资格来排队。而且就算排队了还需要进去摇号才能买房。这么多苛刻的条件,房子也不算便宜,但是还是人满为患。

需求量大幅上涨,根据基本经济学原理来说,岂不是应该支持房价上涨?

其实,针对每个个体缩小来分析一下。

先说买房的个体。作为很多手里有大量闲钱的“有钱人”,一定会去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美国开通无限量的宽松货币政策,中国M2大涨,我手里的钱放在手里是否能够跑过通货膨胀?是否会变得不值钱?那么,哪里有什么投资能够解决这个问题,解决我们的资金保值增值的需求呢?

这个时候,浦东这个核心区域,供应量稀少的高端住宅项目反而就体现了它的投资价值。自然会成为“有钱人”(能够先付1000万定金再去排队买房的群体)追捧的项目了。

那么,再说说挂牌卖房的个体吧。其实,这次疫情后,有一个必然导致的现象,就是很多被疫情影响的企业,必然面临缩减成本的需求,而很多在这些企业的员工也必然面临工资收入减少乃至失业的情况。这个时候,对于还有住宅贷款要还的(尤其自己住了一套还有一套相对位置不够好,稀缺性不够、升值空间不够大的)的所谓“穷人”来说,不得不考虑挂牌出售一套来解决问题,包括这些被影响的企业主、开店的、打工的、被迫结束北漂上漂的,因此自然就会增加挂牌量。仔细把挂牌信息拆开看,就会发现,增加的大部分挂牌量,其实都是在相对位置偏的城郊结合部或者郊区公寓,就更加证明了这点。

其实,从这个简单的例子就会发现,只要你开始学会用缩小来思考的角度去想问题,比如这里讨论房地产市场的时候,缩小到具体你是“富人”还是“穷人”,具体你的资金和现金量是宽松多余还是非常吃紧,具体你的房子位置是稀缺的还是富裕的,那么他的投资价值自然就一目了然了。

所以总结来说,放大出去的目的,是寻找到规模足够大增长足够快的市场;缩小进来的目的,是在这个市场里,去挖掘和培养出来的自己的独有的竞争性优势。

我的行动原则之一:舍九取一

通过放大尺度出去,缩小尺度进来的反复推演和每年的更新之后,确定的只是战略方向和目标。接下来就是执行层面了。

而在执行层面,对于我们做一级市场投资的来说,最核心的一个点就是:舍九取一。

我从2006年从香港新鸿基证券出来之后,开始和阚治东总开始了一级市场投资的生涯,然后再到创办创丰资本一直做到现在。

这个过程中,其实从券商的工作习惯转换到投资的工作习惯,整个花了接近十年时间。我一直到2018年才深刻意识到“舍九取一”的重要性。并在2018年连微信名都改为了舍九取一,以便于随时提醒自己这点的重要性。

这是在我们这个行业说起来很容易,但是做起来却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一级市场一定会面临太多的项目,必然要求考察足够多的项目,自然其中一定会有很多确实不错的项目,而这个市场更是经常出现某个项目投资回报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神话故事来刺激你的投资欲望,因此懂得去舍九取一很容易,但是要做到却很难。

我很喜欢芒格和巴菲特的投资理念,芒格在多个场合说过:如果把伯克希尔最成功的三个项目去掉,伯克希尔就是一个非常平庸的投资公司;如果把伯克希尔最成功的五个项目去掉的话,伯克希尔甚至是一个亏损的公司。

巴菲特也说,成功的棒球手会把击球点做成甜蜜区,只有当球飞到这个甜蜜区的时候,才会去挥棒。减少挥棒的次数,只有在最有把握的时候才挥棒,这个就是成功棒球手的最重要的策略。也就是说,把人一生的投资机会做成个一张只有12个孔的打孔纸,每一次投资打一个孔,这样就会很谨慎和减少投资次数,自然就会大大提高投资成功率了。

那么,如果在现实中如何做到舍九取一呢?

我觉得第一步就是前面两篇说的,通过放大尺度出去,缩小尺度进来之后,去发现一个未来规模足够大、增长足够快的市场,然后在这个市场里面分析和培养出来自己的独特的竞争性优势。这一步的核心其实是在让自己清楚,我到底应该在什么范围做什么事情,这个圈子一划出来,就为未来的舍九取一做出了依据。

第二步,就是选择和取舍。这个过程是很难的,既然市场很大,那么必然机会很多,同时披着机会外衣的危险也很多,如何去理智选择,就是一个非常专业的工作了。金融尤其投资这个行业有很多一进来就做了明星项目的团队和个人,数不胜数,很多并不是自己的理智思考、分析和舍九取一的结果,而只是在这个平台上、在这个风口上、正好碰到了这个项目而已。金融和投资这个行业永远不是看谁某个项目赚了多少钱,而是看十年、二十年后,这个人、这家公司是否还在,是否过去十年,过去二十年的年复合回报率能够坚守住。而这是每一次的投资,都是通过非常理智的思考和选择,最后做出的取舍,才可能做的到。

第三步,也是“舍九取一”最关键的一步,其实是分享。听起来貌似很矛盾,不是舍九取一么?应该是取和舍的过程啊,关分享什么事情。其实,取和舍是一个很困难的过程,在投资的初期,很多项目看起来都是一样,未来貌似都很好,在没有全力投入进去之前,以及没有2到3年的时间沉淀,是很难知道项目的真正优劣和区别的。而投资这个行业最大的优点就是,市场足够大,没有一家能够把市场吃完,而是大家共同来扶持市场,支持企业。因此,不论对于自己的分析思考结果,还是对于自己的投资项目,去分享自己的思考过程,去分享自己的投资理念,去分享自己的投资标的,去分享自己的成功和失败案例,才能更好的有助于你自己不断完善自己的思维模式,不断打磨你的工作技巧,不断刷新和更新你的认知维度,不断重启自己,适应这个随时变化的世界。这样,你最后做出的取舍才是大概率能够正确的,而不是靠运气来取舍,这样并不能持久。

理论部分到这篇就结束了,后面几篇我想通过一些具体案例,来讨论到底疫情后,未来几年可能带来的改变,以及我们应该做的取舍和准备。

就像一句貌似名人说的话:不要浪费每一次危机。有了好的思维模式,那么就应该接下来去看看,这个疫情过后的危险在哪里?机会在哪里?

相关阅读:

老彭随记 | 如何看待疫情带来的危机系列 1

老彭随记 | 如何看待疫情带来的危机系列 2

老彭随记 | 如何看待疫情带来的危机系列 3

老彭随记 | 如何看待疫情带来的危机系列 4

本文来源:创丰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