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黑科技徐俊峰:前装HUD将成为车企争夺又一战场
亿欧网 · 2019-03-08 11:25:00 · 热度:加载中...

我们常常能在科幻电影上看到,驾驶员通过挡风玻璃就能查看路况、阅读资讯。实际上,这种HUD技术的使用不仅给汽车驾驶的安全性提供了保障,还增强了汽车的趣味性和科技感。尤其是最近几年,随着智能驾驶技术不断发展,HUD正在成为智能化和科技感的化身,受到各大车企重视,成为车企吸引消费者的重要手段之一。

事实上,从最初配置在宝马高端车上开始,HUD 在汽车上的应用发展已经历经十余年,国内许多车企开始进入相关领域,从目前市场状况来看,业内对HUD的研究正在成为新的方向,HUD不再是高端车型的标志,越来越多的中低端车型也开始运用HUD技术。GVR报告预测平视显示器(HUD)市场到2025年将达到135亿美元。另外,其预计亚太地区HUD市场的收入将会超过北美。

据了解,车载HUD行业内主要参与者包括德国大陆集团、日本电装、伟世通、博世等行业巨头。当然,其中也不乏创业者。近期,亿欧汽车对一家已经完成Pre-B轮融资的企业未来黑科技创始人徐俊峰进行了专访。

机缘巧合之下做起了HUD的生意

谈起进入HUD市场的原由,徐俊峰向亿欧汽车讲述,他个人特别喜欢研究光学技术,最终由于一些机缘巧合发现了光学在汽车上的用处。

回忆起刚刚创业时的场景,徐俊峰谈到,彼时他还想做双目AR项目,当时,他既没有产品Demo,也没有组建起团队。通过朋友介绍,徐俊峰与英诺天使基金创始合伙人李竹相识。聊过一次,李竹就决定投他。但这对于双目AR项目来说仍然是杯水车薪。于是,徐俊峰决定转变方向。

在一次与师弟的聊天中,徐俊峰受到了启发——“既然错过了移动互联网,你可以赶一赶车联网,如果能做全车窗HUD就厉害了”。后来,又有很多人找到徐俊峰,希望他能够开发前装HUD,于是徐俊峰主动去找主机厂研究院院长交流,发现车厂确实对于HUD有一定的需求。对比之下,他还阅读了一些行业报告,发现行业研究报告对于HUD的研究也很浅显,没法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徐俊峰自己认为,汽车智能网联化可能是HUD需求增长的根本原因,因为开车时看智能中控(或者智能手机)非常危险。

直至一天,他终于在无意中验证了自己的想法,“一天,我从四环去中关村,借了一个朋友的奥迪车,路上有点堵车,我想打开手机重新规划路线,但是前方车辆突然急刹车,两辆车差点相撞,我被吓了一跳。这件事让我更加肯定了HUD这件事可以做。”徐俊峰向亿欧汽车讲述了为什么创业做HUD的经历。

W-HUD技术难点重重

据亿欧汽车了解,HUD按照产品属性来分主要分为前装、后装两大类。前装产品是在汽车出厂前置入,需要同车厂达成合作;后装产品一般尺寸较小,消费者可自行购买安装。

在采访过程中,徐俊峰介绍,按照显示屏不同,HUD又可分为C-HUD(CombinerHUD组合型)和W-HUD(WindshieldHUD挡风玻璃HUD):C-HUD显示屏为放置于仪表上方的一块透明树脂镜片,一般会根据成像条件对这块玻璃进行镀膜处理,成像光路不经过挡风玻璃,所以设计相对容易,C-HUD是标准部件,研发成本只要一次性投入即能够很快实现量产,获得收益;W-HUD则是直接使用汽车的挡风玻璃为显示设备,显示效果呈现出一体化,但由于挡风玻璃一般为曲面玻璃,因此W-HUD需要根据挡风玻璃的尺寸和曲率去适配高精度自由曲面反射镜,设计难度高,生产工艺复杂,设计不好容易导致畸变、眩晕和画面的不稳定。

徐俊峰用哈哈镜原理向亿欧汽车解释了W-HUD的研发难度,由于汽车挡风玻璃表面属于自由曲面,所以会导致成像画面变形,另外由于人眼位置的移动会带来的显示图像转动、变形、晃动等问题,最直观的就是导致驾驶员产生眩晕感。这就需要HUD通过自身的自由曲面来补偿挡风玻璃进行以尽可能抵消上述问题。但其中也存在一定难度,自由曲面镜需要相当强的光学仿真和数学优化能力支撑,进行单独设计、加工。值得注意的是,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必须要保证自己能够看清整个显示图像,但每个人的身高不同,在行驶过程中头部也会发生偏移,如何确保用户在小幅度移动头部的情况下也能看清前方的整个投影屏幕变得尤为重要。

同时,在研发过程中,企业还要兼顾车企对于安装体积的要求,而屏幕越大,则代表难度相应加大,这要求既要保持一定的功率与能耗之间的矛盾,又要通过合理利用光线解决成像问题,同时还要保证长时间工作下能够及时散热,即以更低功耗实现同等亮度需求,这对于软件技术和硬件设备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以研发难度较大,导致W-HUD研发成本较高,不利于被广泛应用。徐俊峰透露,目前未来黑科技在前装产品的功率可降至1~2W,低于行业一般水平。

从后装市场切入,最终反哺前装HUD市场

一般而言,前装HUD的难点在于产品从车辆开发阶段便需要定制,技术壁垒和投入费用较高。所以,很多初创型HUD公司不得不走上了从后装市场切入的道路,作为一家创业型公司,未来黑科技当然也未能免俗。

在采访过程中,徐俊峰坦言,虽然C-HUD能够快速实现量产,但目前并不是刚需市场,消费者对于HUD接受程度有限,但相比而言,前装市场面临着更难的挑战,存在研发时间较长的特点,且需要跟随主机厂节奏,与车型研发节奏保持一致,2-3年方可上市销售,出货效率低,难以实现规模化扩张。所以,相比于前装,未来黑科技不得不选择从后装市场切入,先解决公司“活下来”的问题,为公司迅速带来现金流。据了解,目前,未来黑科技后装产品“百路达”已经实现量产,消费者可以在天猫商城、机场店里购买。

(百路达HUD后装产品)

徐俊峰介绍,百路达HUD采用了空间复合参数成像专利技术及视网膜显示技术,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眩晕感,其亮度设计能够应对不同的天气情况。另外,其还搭载了语音交互系统,能够辨别车主的语音指令。

但未来黑科技也并没有放弃前装HUD市场。“前装HUD市场需求旺盛,很多车企都在加码布局,今年或明年可以看到即将上市的自主品牌车型中,也会大量配备HUD功能。”徐俊峰表示。

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未来黑科技在W-HUD方向取得了技术突破,在2018年1月10日在拉斯维加斯举行的美国国际消费电子展(CES)展上,未来黑科技携增强现实光场显示(AR HUD)和无介质全息显示两项前沿的原创技术以及全线的汽车平视显示产品(HUD)亮相。

在同车厂合作层面,目前不仅与宝马携手共同研发HUD新技术,还同多家车企展开了合作。徐俊峰表示,同宝马合作的概念产品今年将会对外公布。同时他还表示,目前未来黑科技不缺车厂端的合作伙伴,一些合作正在积极推进中。

在谈到对未来设想时,徐俊峰表示:“我们公司很复杂,我这人想法比较大也比较多,未来我们的战略重点是做to B的生意,同车厂一起合作。“但在他心里,还有一个关于科技创新梦,未来,他希望通过技术创新,将未来黑科技做成一家像贝尔实验室+戴森一样有意思的黑科技公司,那时候,未来黑科技涉及的业务也不再只是汽车。

时值技术大潮汹涌而至,冲击着百年汽车产业随之变革,培育新动能、改造旧动能亟为迫切,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汽车产业中必将形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随之而生。

2019年4月17日,科技出行产业内容服务平台亿欧汽车将主办“新动能时代 · GIIS 2019第二届智能网联产业创新峰会”,与引领汽车行业发展的风向标企业共迎产业新趋势,共创美好生活。

活动链接:https://www.iyiou.com/post/ad/id/781

编辑:周到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亿欧,经亿欧授权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本文来源:亿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