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9日至22日,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主办,湖南省医学会外科学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和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共同承办的第十届全国疝和腹壁外科学术大会在湖南长沙举办。
本次会议秉承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传承、创新、规范、提高”的精神,结合专业进展,以“继往开来,走向新时代”为主题,对目前中国疝和腹壁外科学的创新发展、国际领先概念和技术、材料学的发展与新概念、疝病注册系统和质量标准体系等焦点问题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讨论。
为广大外科同行提供一个深入了解中国疝和腹壁外科现状、了解国际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加强国际合作及探讨未来发展的平台。这将极大地推动中国疝和腹壁领域走向一个新时代,这将对我国疝和腹壁外科事业进一步创新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大会邀请到四川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学会联合会( IUSBSE)主席张兴栋,美国东北大学教授、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生物材料学会前任主席Arthur Coury,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美国医学和生物工程院院士William Wagnar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大会现场演讲对话。
图片说明: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组长唐健雄开幕式致辞
7月21日大会正式开幕。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组长唐健雄教授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的疝和腹壁外科领域已经走向了世界前列,但在大数据积累、技术创新和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今后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将不断努力,为中国疝和腹壁外科领域保持国际领先水平而奋斗。
“我国疝和腹壁外科领域在手术技术方面已经达到了国际的较高层次。目前国际疝和腹壁外科领域的最新理念,是腹壁功能和结构的全面修复。因此我们将遵循这一理念,为进一步提升我国疝和腹壁外科技术的发展而努力奋斗。材料科学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疝和腹壁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目前广泛应用的合成材料存在一定弊端,因此可再生生物材料的研发和临床应用将是疝和腹壁外科领域的一个创新点,这将进一步提升疝和腹壁外科的治疗质量。”唐健雄进一步分析。
上午的院士论坛中,中美院士“论剑”如何拯救疝病患者。唐健雄就“创新医疗器械”复合疝修补补片临床应用及在外科的临床应用的展望做了深入介绍。
图片说明:四川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学会联合会( IUSBSE)主席张兴栋出席本次大会并做主题演讲
世界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学会联合会(IUSBSE)主席张兴栋院士做了生物医学材料的现状与发展方向的主题演讲。张兴栋院士于国际率先发现并确证磷酸钙陶瓷可诱导骨再生,进一步又发现材料可诱导软骨形成,提出“组织诱导性生物材料” (Tissue Inducing Biomaterials)颠覆性概念,即无生命的生物材料通过自身优化设计,可以诱导有生命的人体组织或器官形成。材料不仅可诱导骨,亦可诱导非骨组织形成,该理论已成功应用于再生韧带、中枢神经、骨骼肌、肌腱、筋膜等软组织,突破了无生命的材料不可能诱导有生命组织器官再生的传统观念,对新一代生物材料的发展做出了突破性贡献并获国际认同,开拓了生物材料发展的新视角。
图片说明: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生物材料学会前任主席Arthur Coury 出席本次大会并做主题演讲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生物材料学会前任主席Arthur Coury 做了“医疗器械、药物、组合产品医疗产品成功获准上市的收入、成本、开发的必要条件”专题报告,在院士论坛中深入分析了创新产品研发的过程、其中的经验、教训。产品从概念、发现实验、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到获得批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最初的科研投入,到获得成功的过程中,存在一个“死亡谷”,大多数产品开发会在“死亡谷”中倒下,只有那些“疗效冠军”才能通过由政府或企业家搭建的“死亡谷上的桥梁”最终获得成功。他以“竞技场”的演变阐述了医疗器械研发的历史、现状与未来,生物材料/医疗器械已进入“仿生”人类、“替代医学”的时代,可诱导组织再生的生物材料是医学治疗的发展趋势。组织工程产品的研发,是通过对机体细胞、基质、体液的系统控制,达到组织和器官的再生/替代。组织工程产品包括以活细胞为基础的,和以非活细胞为基础的两条路线,都取得了成功。Arthur Coury院士对松力生物首创的软组织诱导性生物材料赞赏有加,并非常看好该产品的市场前景。据悉,Arthur Coury专注于医用聚合生物材料产品的研发,例如植入式电子装置、水凝胶器械和药物递送系统,拥有五十五个独创的专利,在其研究领域发表了大量著作并受到广泛关注。
图片说明:美国医学和生物工程院院士,Acta Biomaterialia 杂志主编William Wagner出席本次大会并做主题演讲
美国医学和生物工程院院士,Acta Biomaterialia 杂志主编William Wagner 做了“用于腹壁重建的可降解弹性体材料”的精彩演讲,他介绍了几种用于腹壁修复的可再生新型生物材料。详细介绍了采用肌源性干细胞(MDSC)整合PEUU补片的制作过程,采用该材料进行大鼠全层腹壁置换的研究;可生物降解的热塑性弹性体在分子水平调整材料特性,可自由加工成各种软组织再生医学产品;聚合物的同步静电纺丝和ECM凝胶的电喷雾以制备“生物杂交”材料,能够在降解速率,酶敏感性,机械性能和血栓形成性可因不同的阶段选择和基于特定应用的功能而变化。William Wagnar院士作为目前生物材料主要杂志之一杂志主编他对各式材料的补片深有研究。
7月21日下午,松力生物举办了“创新医疗器械”软组织诱导性生物材料核心技术的发布会。其首创的软组织诱导性生物材料平台技术在临床应用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在本次发布会上,松力生物正式公布了首创静电纺超亲水生物复合再生材料——松力软组织诱导性生物材料核心技术及其临床转化的情况。这种采用静电纺工艺制备的亲水性生物降解复合网状支架结构材料,通过调节静电纺工艺的参数,可以调节再生膜的厚度、孔隙率、纤维直径、湿润性等参数,以达到预期的机械强度及降解和再生速率,满足机体不同部位结构对再生材料的个性需求。材料仿生人体细胞外基质,诱导机体组织重塑再生。
上海松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理事何红兵发表了主题演讲,详细介绍了松力生物首创的静电纺亲水性生物降解复合网状支架结构材料软组织诱导性生物材料核心技术及临床转化。
何红兵介绍,松力软组织诱导性生物材料核心技术研制出的首个产品重树®复合疝修补补片于2015年7月已通过国家药监“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是普外科第一个“创新医疗器械”。即将上市销售。
业内普遍认为,可诱导组织再生的生物材料已成为医药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前沿,是未来医药产业的主体。而松力首创的具有组织重塑功能的软组织诱导性生物材料平台技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一旦应用落地,将开创组织修复生物材料的新纪元。
本次发布会受到业内高度重视,中国的新一代生物材料的发展取得重大突破,中国的生物材料研究水平获得了国际认可,与之相关的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正在逐渐走向世界舞台,以松力生物为代表的中国生物材料民营企业正在走出“中国速度”,为推进中国的生物材料领域的发展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