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打包金融产品做4款SDK 让500企业用自家App发红包买基金

 •  原文链接

文| 铅笔道 记者 唐郡

导语

在App中购买理财产品,账户余额可以产生利息,也可随时用来消费。

余额宝是这种产品的典型。此前,大部分非金融企业无力在App中嵌入此类理财产品。如今,刘嘉打算为所有有需求的App装上“余额宝”。

去年3月,刘嘉创立金融魔方,为企业用户提供云红包、云钱包、云保险及云理财4款金融SDK。开发者可通过接入SDK迅速在APP中嵌入红包、钱包、理财、保险等金融产品。

截至目前,金融魔方已有企业用户约500家,SDK接入服务费及理财产品销售分成是其收入来源。

: 刘嘉承诺文中数据无误,为其真实性负责,铅笔道已备份录音速记,为内容客观性背书

给App装上 “余额宝”

“我们可以对接基金产品。”

“你说什么?”

“我们可以给你们的App加个‘余额宝’。”

“这个不错。”

2014年下半年,基金代销平台一路财富联合创始人刘嘉,在尝试与企业合作为一路财富导流的过程中发现,企业无法理解接入基金产品的意义,但他们对在App中增加一个类余额宝的产品兴趣浓厚。

“余额宝用户每天都会打开支付宝,看看今天多了几个鸡蛋灌饼。”刘嘉想起圈内一个流传甚广的段子。

市场共识是余额宝是一个能增加用户黏性,同时可以帮助变现的工具。不少企业对此艳羡不已,但他们不具备构建此类金融产品的能力,只能望洋兴叹。

彼时,互联网金融平台对个人投资者的争夺愈演愈烈,获客成本一路狂飙猛进,从10~20元涨到上百元。“C端市场的竞争将日趋艰难。”恰好企业存在引入金融能力的需求,他决定尝试为他们提供理财产品接口。

2015年年初,刘嘉与育儿网合作开展了一次测试。他发现,国内有0~3岁孩子的妈妈,每月都有一笔约2000元的固定支出用来购买奶粉和尿布。

他在育儿网用户的小群中提供了一款类似余额宝的基金产品。妈妈们可以把用于奶粉、尿布的固定支出买成基金,消费时可直接用该基金账户支付,余额又可生息。测试结果显示,该产品的购买转化率为50%。

2015年5月20日,刘嘉主持发布了一款新产品——金融魔方,计划以API接口的形式为企业提供类似余额宝的理财产品(即货币基金)等模块。

用红包切入

初期,该产品采用B2B2C模式,收入主要来自基金销售分成。2015年年底,刘嘉发现了两个问题。

第一,理财产品以API 和系统介入的方式向企业提供,不够标准化,不少应用需要定制,成本太高;

第二,理财产品免费为企业接入,销售收入与企业分成,但分成前金融接入的高投入却由一路财富承担。

同时,2B的金融魔方业务与2C的基金销售业务差异逐渐凸显。公司决定,将金融魔方独立发展,由刘嘉主导。

做什么产品?以何种方式打动客户?刘嘉开始思考这些问题,“就像重新创业一样”。把金融能力打包成标准化的SDK产品毋庸置疑,但从何入手?

灵感来自一次与合作的OA开发公司的提案会。一路财富打算定制一款内部OA系统,刘嘉在会议室里听取竞标公司的方案。投影仪上展示的界面跟微信很像,看着聊天界面右下角的“+”号,他忽然记起微信红包。

红包功能看着简单,实际需要绑卡,接入资金通道、理财通道等步骤,“这家公司很难做出来”,但金融魔方可以。会议结束,大家还在讨论提案是否可行,刘嘉却示意众人离开,换产品部门的人进来开会。

他要做云红包。红包功能简单明了,使用门槛也低。刘嘉打算通过红包产品切入金融SDK市场。

红包使用过程中,用户产生提现、消费等需求,进而衍生对钱包产品(账户)的需求。有了钱包,他们可以在不同场景中推出保险和理财产品。一幅扩张蓝图在刘嘉脑中逐渐成型。

去年3月,金融魔方宣布作为金融SDK服务商独立运营。刘嘉定下云红包、云钱包、云保险、理财超市4条产品线,前两者是基础。

连接企业和金融机构

一个半月后,云红包SDK上线,3~5家企业作为种子用户接入产品。

企业在App中嵌入云红包后,用户可在App中发送C2C红包、群红包等,与微信红包类似。

上线之初,红包功能不够稳定。反应不够灵敏、数据错误、无法提现等bug时有发生。刘嘉带领团队不断测试、修改,云红包逐渐向微信红包靠拢。

云红包性能趋于稳定,金融魔方也逐渐得到用户认可。与此同时,云钱包、云保险等SDK陆续上线,并慢慢受到企业关注。“红包的‘历史使命’就此完成。”

业务向更核心地带推进。刘嘉介绍,金融魔方产品的核心是账户。用户需要通过金融账户获得金融机构的服务。

围绕金融账户,他们必须打通支付、资金管理、清结算等环节,其中涉及整合资质牌照、对接金融机构系统等问题,“一般企业很难独立完成”。

金融魔方将金融机构提供的产品接口打包成SDK,企业在App中嵌入SDK即可接入相应金融产品。

一开始,刘嘉更多关注B端企业需求。随着项目不断推进,他发现金融机构的需求同样旺盛。

传统金融机构渴望通过互联网挖掘新的消费场景、拓展用户。以银行为例,“他们的内部系统很完善,但相对封闭,无法承接互联网业务”。自行开发互联网产品对他们来说性价比不高。由此,银行对能助其在线上获客的第三方机构需求很强。

基于上述发现,刘嘉调整了思路,将金融魔方定位为对接企业和金融机构双方需求的第三方服务商。

当前,金融魔方已与城商行、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等机构达成合作。其中,与银行的合作帮助金融魔方解决了账户合规问题,接下来他们要在提高对接效率等方面继续发力。

刘嘉透露,金融魔方已实现盈利,收入主要来自理财产品销售分成及SDK接入和定制服务费。他还透露,金融魔方正在利用过往积累的数据,研发消费信贷产品。

/The End/

编辑   韩正阳     校对   赵芳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