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A轮融资 他建共享收发室打理快递 两年签约3000家物业网点

 •  原文链接

◆“共享收发室”创始人丁斌

文| 铅笔道 记者 吴泽骞

导语

丁斌于2015年下半年正式运作“共享收发室”项目,致力于打通快递公司与物业之间的合作链,专注解决物流配送末端问题,为社区、写字楼提供快递代收发服务。

公司已与顺丰、EMS、圆通、申通、中通、百世、京东等达成合作,并跟长城物业、中航物业、首开、蓝光嘉宝、金融街第一太平洋、SOHO 中国、第一物业、彩生活物业等房地产公司和物业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目前“共享收发室”已签约的网点超过3000家。

注:丁斌承诺文中数据无误,为其真实性负责,铅笔道已备份录音速记,为内容客观性背书。

发现快递配送终端市场

从2008年起,丁斌便在业余时间做起了VC,关注TMT行业以及着围绕人们衣食住行相关领域的创业机会。

丁在做投资研究时,划了三个圈:写字楼和社区所处的物业管理圈;以社区、写字楼为中心,500米为半径的生活圈;以2公里为半径的生活圈。

围绕这三个圈子,丁斌分析了洗衣、便利店、亲子教育、垃圾回收等领域,发现快递领域涉及人口比例达80%,且人均每周使用频率为2~3次,同时这个行业每年还保持着50%的增长率。

于是他开始观察快递行业的作业流程。“在整个物流链上,末端的快递配送是成本较高、难度较大的一个方面。”经过丁的不完全统计,过去7年中,有100多家公司都尝试进入这个领域。

“但大部分都倒下了,原因不在于竞争,而是他们的模式不成立。”

模式之一的快递柜,只有3种固定尺寸,超过40%的非标件无法放入其中,且租金越来越贵。而另一种便利店驿站,空间有限,每日快递收发量较小,部分便利店离核心生活区较远。

丁斌不想与其他公司一样,在场地和人力成本上投入过高,那如何在这两方面降低费用呢?

他想到了80年代单位大院的收发室。以前每个单位都有收发室,每天所有的信件均由邮递员放在收发室,大家中午吃饭、下班时可顺路把东西取了。

“如果我们能在小区、写字楼复建收发室职能,就能解决场地、人员的问题。”而要同时满足这两点,丁斌将目光瞄准了物业管理处。

“利用物业的办公用房或场地,借助物业员工来管理快递,然后给物业公司分成。在场地、人员方面做到轻资产,只需几个货架和扫码枪即可。相比快递柜和驿站,我们能降低很多成本。”

业务形态基本考虑清楚后,丁斌在2015年上半年开始找快递公司进行合作。

简化系统提高便利性

在这个过程中,丁发现每家快递公司的IT系统不同。因此,他需要搭建一个平台对接不同快递公司的IT系统。

快递员将货物送到收发室时,能利用统一的扫码枪上传物流信息,并将取件二维码通过App或微信公众号发送给用户。当快递被取走时,物业人员只需利用扫码枪扫描用户的二维码,该物流信息就能传回对应的快递公司系统。

◆“共享收发室”网点

在与快递公司开展合作的同时,丁斌开始寻求与大型物业公司的合作机会。由于创始人在行业内有着多年积累,因此合作推进顺利。

半年以后,丁斌正式运作“共享收发室”项目,并在北京正式上线了第一批网点。

起初,团队需亲自上阵,教物业人员进行系统的操作。但由于不是专业快递人员,因此物业员工在学习操作时需耗费一些时间。

为降低成本,团队考虑采取更加傻瓜式的操作方式:即利用人手一部的智能手机,将摄像头作为扫码枪。这样既方便快速,又无需其他硬件支出。同时,下载App之后,物业员工还能管理每天的快递进出,进一步提升效率。

但在市场的拓展中,一些物业公司起初不愿意与之合作。这时,团队会告诉物业代收包裹能让其与业主产生高频互动,有利于维持二者间的良性和谐关系。以此激发物业的合作欲望。

团队于去年年初获得了1000万元的天使轮融资。

在北京的小区、写字楼开拓了一定规模市场后,丁斌在2016年将业务拓展到了广东、上海、江苏等省市。

2016年12月,团队完成A轮融资,投资方为北京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基金、金沙江创投、联想之星创投、中关村科技园、彩生活、博研正通。

公司现已与顺丰、EMS、圆通、申通、中通、百世、京东等达成合作,并跟长城物业、中航物业、首开、蓝光嘉宝、金融街第一太平洋、SOHO 中国、第一物业、彩生活物业等房地产公司和物业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目前“共享收发室”已签约的网点超过3000家。“在‘快递最后一百米’的竞争中,融资规模和网点数量将决定最后的胜出者。”

未来,公司将继续扩大“收发室”的覆盖范围,预计今年年底日均收发快递将达到100万件。并在快递业务基础上,拓展其他本地生活增值服务。

/The End/

编辑   杨雨晨     校对  郝陶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