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新浪 爱问医生能捧出多少“医生IP”?

 •  原文链接

【亿邦动力网讯】在大多数场合下,移动医疗平台爱问医生的前面都带着“新浪”标签,甚至其logo都是新浪经典的“大眼睛”戴着一副听诊器。

对于创业平台来说,加上“新浪”两个字无疑意味着天然的流量、知名度和话题性。而对爱问医生来说,其获得的不仅仅是新浪微博在资源上上的支持,还有实打实的资金。

(图:爱问医生的LOGO是在新浪大眼睛形象基础上“加工”的)

今年10月份,爱问医生对外宣布完成数千万人民币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新浪微博基金,更让外界对其与新浪微博的关系充满了好奇和想象。来自工商部门的公开信息显示,新浪微博基金在爱问医生的股权占比约为20%。

据亿邦动力网了解,爱问医生现任CEO刘昊瓴曾任职于深圳的互联网问答平台“问我”,这家公司旗下运营着新浪爱问(包括爱问知识人、爱问共享资料等)平台。今年1月份,刘昊瓴正式从“问我”出来,独立运作爱问医生。

“医生IP”怎么造?

据介绍,爱问医生目前拥有5万个注册医生。当然,它还拥有不小的患者基数——所有的微博用户都可能是潜在患者。

“医疗类应用的用户非常特殊,如果不是慢性病,患者用户的流动性是非常大的,留存率通常不会很高。在互联网医疗平台,不应该用留存率、注册用户作为参考数据,在我们看来,所有互联网平台的医生都可能是我们的医生用户,而各个平台的患者也都是我们的潜在患者。” 刘昊瓴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爱问医生并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患者端。据刘昊瓴介绍,爱问医生的患者端来源是开放的,来源包括新浪微博、新浪健康、新浪博客、手机新浪、一点资讯、39健康等各大平台。而爱问医生扮演了通讯转接的角色,“来自不同平台的用户,都可以转接联系到我们的医生”。

因此,爱问医生的核心精力在于:服务医生,帮助医生打造成“IP”。

第一,给医生提供一个网络诊室,帮医生跟患者建立关系,同时进行患者管理。例如线上预约、咨询。医生也可以查询患者信息和诊疗记录,适时进行问询、病情干预。患者看到医生的文章后,可以直接在线问诊或预约挂号。

(医生网络诊室截图)

第二,为医生提供内容推广、曝光。鼓励、引导医生写医学科普文章、诊间日记、病例分析等。发什么内容、以什么频次发、以什么方式写……爱问医生会从各个维度指导医生的写作,然后将这些文章曝光到各个平台(包括新浪微博、39健康等平台等)——在哪里传播?什么节点传播效果最好?有新浪微博数据库做支持的爱问医生有足够经验。

而这些服务能给到医生的核心价值包括:个人品牌知名度,以及直接可见的经济收益。

“一个医生毕业以后,8~10年内,最需要的是提高学术能力,那么丁香园这类平台肯定是他最好的平台。而当他成长、有一定医术、身价后,更大的提高收益成为一个很重要的动力。”刘昊瓴告诉亿邦动力网。

据他介绍,爱问医生的在线问诊一开始就采用收费模式,由医生自己定价,现在的平均每次咨询费用能超过50元。

(图:在注册医生的微博主页,将加入爱问医生的咨询按钮)

据亿邦动力网了解,目前爱问医生平台的医生不乏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的段涛、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医生阿宝(宁方刚)、韩啸医疗美容的韩啸等“网红级”医生。其中,段涛共发布了84篇文章,未开通在线咨询;阿宝发布文章26篇,问诊咨询服务60次;韩啸发布9篇,咨询服务206次。

可以看出的是,发布文章与接收咨询服务数量没有直接关系。当然,咨询服务次数与医生收入也没有直接关系——有的医生虽然接受咨询次数少,但是单次收费价格已经不菲。例如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的主任医师王文林咨询服务次数14次,每次的咨询费用达到600元。

亿邦动力网查看爱问医生平台了解到,目前平台接受过问诊服务次数最多的医生所接受的咨询已经达到5360次,而发布文章最积极的医生已经发布了964篇文章。

寻找赢利点

基于上文提到的定位和服务模式,爱问医生也早就开始了赢利方向的探索。据刘昊瓴介绍,目前爱问医生主要通过三种方式营收:

1、轻问诊能收费,但不会是很大的收入来源

虽然爱问医生一开始就尝试收费咨询,但刘昊瓴认为,轻问诊的收费不会成为公司很大的收入来源。“轻问诊,用户愿意付钱,但不会付很多钱,而对于医生来说,他的成本是不小的,所以这个投入和产出就很难做平了。”

2、向医生收费。有两种:文章的推广费用,或者未来向医生的个人诊所导流分成。

医生愿意为推广自己的品牌付费吗?刘昊瓴的答案是肯定的。“比如他一个月通过问答在我们这里收获3万元,那么肯定是愿意向我们的平台支付一定费用的。因为如果没有品牌、没有受众,是很难有收入的。再比如医生写了一本书,我们帮他做传播,一本书的版税400万,他肯定是愿意向我们付费的。”

未来,刘昊瓴还抱有极大期待的是向医生私人诊所导流。不过这个模式在眼下的中国并没有很大市场。“中国的多点执业才刚刚开始,美国的50%自由执业医生比例肯定是中国的目标。等这一市场成熟了,我们的机会就来了。”

3、向药企收费。

在国内,药企给医生回扣一直是个众所周知的灰色地带,而当国家政策越来越严格,药企花在医生回扣上的钱会更少,这预算将被更多投入到直接的患者教育。所以这也将是爱问医生等互联网医疗平台的机会所在。

刘昊瓴预计,到明年年底,爱问医生的患者教育市场收入能达到2000-3000万左右。

有意思的是,市场上有不少玩家的挂号、加号、电话问诊、陪诊、海外医疗……这些模式都被刘昊瓴果断否定了。

在他看来,加号是一种恶劣的体制内市场行为,已经遭遇政策收紧。(亿邦注:今年2月份,北京卫计委推出了打击“号贩子”的八条措施,其中一条就是取消医生手工加号;3月份,北京卫计委再度发文,要求“医务人员通过商业公司预约挂号加号谋取不正当利益”)

刘昊瓴认为,电话问诊和陪诊本质上还是加号行为,具有极大的政策风险。“现在市场上很多电话问诊,实际上就是跟医生在电话里约加号,而陪诊用户最需要的是什么?就是他挂不到号的时候,你能帮他挂。本质还是加号。”

对这些目前大热的模式果断摇头,是英明判断还是损失,或许两年内就会看到答案。对于爱问医生的重要收入来源——在线问诊业务,同行春雨医生的数据可以作为参考。根据媒体报道,春雨医生2015年线上问诊业务实际收入1.3亿元,盈利3000万。不过,在刘昊瓴的规划里,在线问诊应该只是其未来盈利规划中的一小部分,医生和药企,或许才是其“大金主”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