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道运动医学诊所花了5年时间破局,这个运动康复领域的“资深玩家”是如何做的?

 •  原文链接

在创业机构本就不多的运动康复领域,弘道运动医学诊所(以下简称“弘道”)可以算得上是第一批掘金者。从学习海外模式,到植根本土,不断摸索深化,他们创业路程已经走过了5年。

 

在2014年国务院发文《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后,运动康复资本市场随之打开。但是,由于公立医院康复科承担了大多数康复场景,“运动康复”这个词,于普通人来说还不够普及。

 

作为这一领域的老牌玩家,弘道却为何在这一领域深耕五年后才拿到第一笔融资?在为数不多的拿到医疗资质牌照的运动康复机构中,弘道是国内首家,他们是怎样做的?对此,动脉网(微信号:vcbeat)专访了弘道的董事长康绍勇。


 1505707173894874.jpg

弘道运动医学诊所董事长康绍勇


围绕诊所开展四大板块业务


座落在北京的弘道,至今已经开了4家门店。诊所专注提供骨科、运动医学与康复医学领域的医学诊疗服务,服务项目包括门诊服务、运动表现评估、专项体能训练、专项医疗保障、运动伤害防护、海外就医及转诊,提供保守治疗和术后康复方案。


微信图片_20170918114310_meitu_5.jpg 


围绕运动医学诊所,弘道展开了“弘道职业健康培训”、“弘道SMART学院”、“弘道复健”、“弘道爱童儿童发展中心”四大板块业务。这四大衍生板块意味着,除了基础的康复治疗外,弘道还尝试在患者教育、市场教育、基层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下功夫。

 

弘道职业健康培训面向运动爱好者和普通受众,做运动损伤、运动防护、运动康复相关知识科普。提高受众认知是目前大部分运动康复机构致力于在做的事情,普遍的做法是通过联合企业、高校等举办讲座,与赛事合作做保障等。一方面作为自身引流的一种方式,同时提高区域性市场受众认知。

 

据悉,弘道的职业健康培训目前以B端客户为主,通常给大型企业做专场。一个好的现象是,国内整个运动康复市场形成较为良好的共识,对这个板块的参与度较高。 


“早期的时候确实很多人不知道运动康复是什么,也不知道手术做完之后需要康复的干预,患者肯定希望了解一下(运动康复),去看看这样的治疗或者机构是什么样子的,可能会有不理解,但是现在已经慢慢越来越少了。” 

 

弘道复健和弘道爱童发展中心两个板块还处于试点阶段。前者主打社区,后者人群定位在儿童。建立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是康绍勇近年来努力的方向,为此弘道打造了“弘道SMART学院”这一板块。

 

用人才驱动行业


在马拉松热、健身热的大环境下,运动损伤人群的数量创了新高。而这些被损伤的人群,更常规的处理方式是去到公立医院,或者在家恢复,运动康复诊所似乎被放在了一个容易遗忘或者是不被提及的角落。这是运动康复领域目前所面临的困境之一。

 

长期在这一领域的深耕,使弘道积累了一批忠实的运动员、包括明星客户,很多人都是冲着弘道的康复专家而来。

 

其中人气最高的是林轩弘,他曾作为中国奥委会备战2010年冬季奥运特聘医疗专家,帮助运动员为中国队创下一金一银的佳绩。并担任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特聘医疗专家。与此同时担任国家体育总局2010年-2012年全国队医培训班讲师。

 微信图片_20170711154257_meitu_2.jpg

林轩弘主任与治疗师讨论患者情况


但是,即使组成了在业界看来相当权威的康复师团队,人才仍然是弘道、乃至整个康复领域的短板。

 

康绍勇说:“在运动康复这个领域,面临的最大窘境之一就是招不到专业人才,而他们又是主导运动康复工作最主要的力量。”

 

因此,目前弘道诊所主要是从海外引进康复专家,而国内则招募各大体育院校、医学院运动康复系相关专业的高材生,“有经验那是最好的,没有经验的话,我们有自己的培养体系。”

 

弘道SMART学院以聘请的香港中文大学运动康复系教授李志端博士为核心,按一季度的周期做课程和实践培养,每周期会员12-20人,每季度以3-5个国外临床康复的新近理念、技术为主题。

 

在于聚集行业人群,为自身人才储备提供支持,这是SMART学院的意义所在,也是目前康绍勇的重点发展方向。在经过5年的发展后,弘道正在探索用人才的力量驱动运动康复的模式,实现为人的服务。


顺利拿到的两张医疗牌照


 

在医疗资质的审批上,弘道的4家门店中,有2家已经拿到了医疗资质。运动康复跟普通医疗机构的审批流程一致,包括场地面积、人员配备、仪器设备等。

 

根据国务院颁发的第149号文件,《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不设床位或者床位不满100张的医疗机构,需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难度依然存在。

 

据公开资料显示,标准意义上的诊所至少应设有诊室、处置室、治疗室;至少有1名取得医师资格后从事5年以上临床工作的医师,至少有1名护士;建筑面积不少于40m2,每室必须独立;配备基本的设备。

 

弘道的4家门店占地都在500-1000m2不等,诊所定位较高端,内设有诊疗室、治疗室、康复区、休养仓、淋浴间、洗手池。


微信图片_20170918114047_meitu_3.jpg

诊所治疗区一隅 


如果申请康复医学科的资质,就必须配备一名康复医学科的职业医生,以林轩弘为首的康复医师团队也是弘道拿到医学资质的关键。康绍勇强调:“‘医疗资质’意味着正规化或者说合法化,对于企业和患者而言,都是一个保障。”

 

此外,康复师的职业资质是任何一个康复机构都必须具备的。在弘道执业的人员都必须通过国家认证的康复治疗师考试,拿到资格证后才能成为正式的康复师。“如果没有的话,那就只能当助理,去到实习的岗位上去工作,积累工作经验。”

 

微信图片_20170918114321_meitu_6.jpg

弘道的治疗师与他们的相关证书


弘道的优势在于长期稳定的行业口碑和运动损伤患者的积累,这也是后期口碑传播的关键——口碑传播是目前这个行业用户产生消费最关键的因素,也是弘道最主要的获客渠道。

 

目前,弘道是国家体育总局指定合作机构,同时已与多支国家队、专业运动团体、职业运动俱乐部达成战略合作,为其提供医疗保障并成为上述团体指定医疗机构。稳定的B端客户,是弘道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早期由B端客户发展起来的弘道,用户比例已经慢慢演变为个人用户和团体用户各占一半的态势,在康绍勇看来,“这个变化始终是正向的”。

 

稳扎稳打的市场战略


和大多数实体康复机构一样,弘道线下的搭建成本占所有支出的大头,其次是人力成本。目前根据患者治疗的程度,诊所一小时收费在700-1300不等,属于行业的中高端水平。然而,由于前期投入的巨大,康绍勇坦言,在2016年之后,他们的营收才达到理想的状态。

 

就在今年9月,弘道拿到了由清华旗下控股基金投资的A轮数千万人民币融资。

 

拿到融资后,快速扩张门店并不是其首要目标,而是完善现在运营固有的模式,打造标准化流程,缩短人才培养周期。“要把自己的事干这个做好,然后看看有没有新的市场的机会,肯定有多开几家店扩张的打算,但是我们不会没有目的性去扩张,并不急着做规模。”

 

此前康绍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弘道需要真正懂这个行业且有耐心的资本进来,“这个回报周期可能是5+2,而不是一般VC的3+2”。

 

在运动康复行业的规范和标准化流程尚未确定的情况下,需要有人带领,弘道的此轮融资对于运动康复行业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在整个领域创业机构仍处于小而散的现状下,对于在运动康复领域有着先发优势的弘道来说,在标准化流程和人才培养体系上的探索是他们成为领头羊的重要砝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