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类应用怎会只是工具而已?“骑记”整合B、C端做运动自行车的垂直服务平台

 •  原文链接
运动类应用怎会只是工具而已?“骑记”整合B、C端做运动自行车的垂直服务平台

互联网外,本身就有不少小而美的垂直市场有待开发。骑记团队的尉祥跟我说了一组数字:今年的中国上海国际自行车展上,参展的运动单车厂家有145家,装备商有134家,配件商有600多家。竞争很激烈,但他们却很高兴,因为没有一家是做服务的。

2012年,运动自行车的整车市场体量为79亿(2011年是40亿)。商机不小,如果算上二手交易,配件,骑行装备和其他周边产品,市场体量超过100亿,并以每年不少于25%的速度增长。但与此对应的互联网市场,却只有少数的骑行记录工具和没有被信息结构化的论坛。

骑行爱好者在车店内购车,仅仅是他们骑行生活的开始。让骑行者更好地享受、分享骑行生活;让俱乐部根据会员需求组织活动;同时通过C端数据与B端的打通,让经销商更好发展客户服务客户——就成了骑记团队可服务的痛点。

在C端上,目前骑记团队已经有了一个还处于内测阶段的“骑记”移动客户端应用。这个应用除了可以记录骑行爱好者所需要的骑行里程、轨迹以外,本身也是一个垂直社交平台,有点工具加社交的感觉。对于大部分骑行者来说,结伴骑车会是一种常态。这让骑记团队想到骑行工具的社交化。在保证工具性达到主流骑行软件水平的基础上,垂直社交可以让认识的骑行者可以通过俱乐部、关注的方式聚合起来。而俱乐部也可以进驻骑记,在上面发布活动信息。

运动类应用怎会只是工具而已?“骑记”整合B、C端做运动自行车的垂直服务平台

在B端上,“骑记”提供的则是一个“数据后台+机顶盒”的方案。通过C端用户的持续使用,车行、经销商可以获得自家车友、会员的公开行为信息及数据,帮助决策。这当中能做的决策不少:对于车行来说,他们需要提前进货,熟悉了解当地的骑行氛围、哪种车型更流行会非常重要;而在俱乐部这边,他们在制定集体骑行方案时可以借数据和app平台做决策和发布;此外,骑行者的公开信息数据的整合、结构化也会为精准营销带来机会。

机顶盒则是将车行、俱乐部的闲置电视利用起来(车行们每天都有一定的客流量,而且都是精准的目标顾客)。让电视作为看板,实时播放俱乐部成员的骑行分享,从而吸引更多潜在客户的关注。而这些原本闲置的屏幕还有可能成为厂商所需要的传播渠道。尉祥透露,目前这个“后台+看板”的方案正在福建的一些车行、俱乐部中进行内测,服务将在前期免费给经销商、俱乐部、车行使用。这些配合的商家也会因此向客户推广骑记C端的应用。

在C端向B端打通后,骑记还有 #O2O# 的计划,让线上的用户粘性转化成线下的折扣购买形成闭环。骑记C端的app中有一个基于LBS的“身边”模块,未来会将各地品牌车行、适合骑行的线路等骑行相关信息都标注起来。当骑行爱好者在外地骑行需要临时购买零件时,他们就可以用“身边”模块找到那些和骑记形成联盟的车行、经销商,并享受相应的优惠。尉祥表示,在和B端商家谈合作时,他们对这一点最感兴趣,这让他们可以通过联盟招揽到额外的用户。

运动类应用怎会只是工具而已?“骑记”整合B、C端做运动自行车的垂直服务平台

骑记团队的4人初创团队本身都是有 #连续创业# 经验的骑行爱好者,目前团队已经发展到十五人规模,未来会继续在骑行这个垂直领域走下去。在尉祥他们看来,骑行这块还有很多想象空间。随着各地俱乐部到厦门旅游骑行的流行,他们也在厦门办起了单车驿站(客栈、车行加主题咖啡馆的复合业态),app的用户可以到店消费并享有优惠。

前几天看到消息,北大毕业的老乡回家种田,发展不错已经有了300多个家庭会员。抛开消费频次颇高、机会巨大、大家都看得见的衣食住行,那些看起来离我们很远的“小众偏门”市场,的确是有改造可能的机会。打算整合婚庆产业链的Weddingee OS是一个,想搞掉中介的家政O2O是一个,整合运动自行车行业的骑记也是一个。相信这样吃螃蟹的人,会越来越多。冲吧,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