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医生在术中“透视”肿瘤,「数字精准医疗」获数千万元A+轮融资
36氪 · 2018-10-22 15:04:18 · 热度:加载中...
术中实时、无辐射精准定位肿瘤~

36氪获悉,光学分子影像产品研发商数字精准医疗(DPM)已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这是近半年来获得的第2次融资,两轮融资金额合计近亿元,资方包括国新央投、金科君创资本和紫牛基金等。本轮融资将用于进一步研发分子影像手术导航产品、加快产品认证注册和销售、扩大技术团队,加速产品市场化。

DPM成立于2016年7月,专注于术中精准光学分子影像产品和技术的研发。据悉,其自主研发的近红外荧光分子影像手术导航设备,再配合一种荧光示踪剂,能在手术中用近红外荧光清晰标记出的肿瘤及需保留的正常组织的边界,指导医生完整地切除肿瘤并尽可能保留正常组织;另外,该导航设备还能在手术中发现1mm大小的微小肿瘤,避免手术切缘残留和微小转移病灶引起术后肿瘤复发

目前,DPM已有荧光分子成像仪(超眼)、近红外荧光成像系统(智眼)、内窥荧光成像系统(慧眼)三款产品研发完成,主要应用于外科手术等使用场景,适用病种包括乳腺癌,肝癌,胃癌,肺癌,结直肠癌,食管癌等。

让医生在术中“透视”肿瘤,「数字精准医疗」获数千万元A+轮融资

从左往右依次为“超眼”“智眼”“慧眼”

据悉,其核心技术(基于生物组织特异性的高阶近似数学模型和快速动态成像算法,以及光学分子影像手术导航数据融合方法)已获得分子影像术中导航技术的美国专利 。在商业化进展方面,DPM的产品已在301医院、北大人民、天坛医院等三甲医院完成了科研临床验证,发现其在肝癌、肺癌和脑胶质瘤能成功实现肿瘤的术中成像DPM CEO王丽表示,目前产品正在进行审批注册,并已进入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绿色通道。

此前,对肿瘤的精确定位一直是困扰临床医生的重要问题。术前,医生要切除肿瘤往往是利用CT、PET、MRI等传统影像技术获得术前解剖结构的相关信息,主要用于对5mm以上的肿瘤进行成像;在术中,医生只能依靠用眼睛看和用手触摸来判断肿瘤的位置和大小;术后,也主要依赖自身经验判断肿瘤是否切除干净。但问题是,少切会造成复发、多切又会对患者造成伤害。综上,一种提供客观肿瘤边界的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此前,这一技术主要被外企垄断,DPM的光学分子影像微创手术导航技术打破了这一局面。

团队方面表示,与国外同类产品对比,DPM产品在硬件及算法上针对肿瘤进行特殊设计,具有灵敏的实时成像能力;而其它产品多定位在淋巴成像和血流血供成像,在设计时不能获得最大能量的近红外荧光激发和最高效的近红外发射光采集。在临床应用价值方面,DPM的产品还能够通过对硬件设备的核心参数(激发光能量,激发光效率,光路透过效率,转化效率)的采集进行荧光强度的定量算法分析,完成对肿瘤良恶性判别,转移特性,恶性分级等定量分析

关于团队,DPM的研发团队是以中科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为基础建立而成,囊括信息技术、生物医学、临床医学等多学科背景研发人才。其中,董事长田捷是2002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家基金获得者,2003年、2004年、2010年、201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年度关于分子影像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2010年度关于多模分子影像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团队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科技部973首席科学家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以及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1人等等。

对于未来发展,DPM方面表示,将持续转移转化中科院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的人工智能技术和肿瘤靶向示踪剂等相关技术成果

本文来源: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