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镜做了个“表”,如何让颜值高的人不断收获存在感?

 •  原文链接
魔镜做了个“表”,如何让颜值高的人不断收获存在感?

刚接触魔镜时,我只知道它一款以颜值打分为主题的App,当我知道其创始人黄海均曾是豆瓣小组的产品经理时,那么问题来了:习惯了书影音条目打分之后,他还要给颜值打分?

“陌生人之间建立联系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像豆瓣小组那样以兴趣主导的交流,第二种就是看脸的社交。”

颜值社交的走俏离不开自拍风尚的兴起,自拍行为本身具有很高的频次,人们还能选择各种修图软件进行处理。魔镜希望能在这个成熟的颜值链条上找机会,做(kan)了(lian)个(da)表(fen),给用户一系列消费颜值、消费美的理由。

既然从颜值切入来创业,在黄海均眼里,“看脸是件颜肃的事”,要做的是一个消费美的社区,逐渐以尽可能多的维度。

最早,魔镜试图参考豆瓣书影音条目的评价方式让人给脸打分,但——面对一张脸孔时,人们对于颜值的情感层次并没有那么多,只有“好看”和“不好看”这么简单粗暴的分野。

魔镜做了个“表”,如何让颜值高的人不断收获存在感?

也就是说,魔镜这个“表”的量化刻度并非通过人的主观打分来实现,还是延用了古老的Tinder式上划、下划交互。当然,要做一个严肃的“度量工具”,点赞当然只是参数之一。

朋友圈对人们生活的渗透已经清清楚楚告诉我们,“存在感”才是人们对社交产品的刚需。因此,这也是一个好的颜值度量工具存在的意义。

约一周前,同事在五道口附近发了张自拍,但每天都时不时能收到有人给你点赞的推送通知。这是因为,魔镜的贴子一旦发布,就会跟某一地理位置绑定,照片的位置不会随着人的移动而改变,每一张照片都具有单独的位置信息,同样增加了被其他用户发现的几率,各区域中得分最高的po主则会出现在“最美”一栏中,以同心圆环节奏分布。

它像“雷达”一样发现身边的“最美”,值得一提的是,圆心半径每次增加时,并不包含上一个范围中的内容,这让更多的“最美”分别在许多同心圆环中浮出水面,在每一个地理梯度中都存在一场颜值PK。魔镜做了个“表”,如何让颜值高的人不断收获存在感?

虽然我并没有要问魔镜与探探陌陌们的区别,但显然黄海均已然提前备好了答案。

“陌陌和探探关注人与人的互动,搜到的是附近的‘人’,兴趣也是对‘人’的兴趣。相册一直处于静止状态,存在感很低。这就很容易出现一种情况,用户聊着聊着就去了其它的社交软件(如微信)。

在魔镜,照片本身就是主角。魔镜拆解的是“美”本身,美的维度有着千千万的可能性。不同的风格、不同的身体部位、不同的念头、不同的地理位置都会可能定格为一张表达颜值的照片,维度下的内容也会随着时下的生活潮流而改变。魔镜将用户的生活制成“切片”,保存下不同时刻、不同地区下的美,内容是“活的”。

黄海均认为,产品拆解后如同积木,颗粒被拆的越细,平台上可供挖掘的空间和玩法就越多。这些“活的内容”根植于平台,因此用户不会轻易向微信这样的社交“吸粉器”转移。

对于一些劣质内容,魔镜团队通过规则来引导用户的行为、增加照片的信度。比如说,每次上传照片前,系统会询问是否为本人照片,而生成一个分值需要至少十个评价(遵循大数定律,参与表决的人越多,结果越接近实际情况)。

魔镜从微小的层面上解决单张照片的存在感和反馈的问题,而后再向上建立对人的评价。他说:“我们用规则引导用户的行为,让这个刻度尽可能的公正、有效。”

“魔镜的未来是一个更多元的图片社区,到站是颜值经济。”

在魔镜的评分体系下,用户自然会根据颜值划分层次。“5分的人和5分的人搭讪比较容易,和9分的人搭讪就会很难,也许会存在90%的用户去给10%的人点赞。靓男美女身边的追求者众多,更多的普通人无人问津,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也很常见。

但为什么会有美女嫁给外貌一般的男性?黄海均说:“外貌的劣势能靠其它方面的优势弥补,现实生活中可能是权力、才华、性格等等,在网络社区中就是金钱。”给跨层用户的交流设定门槛,也是魔镜“降噪”的手段之一。

在魔镜的产品观里,颜值不仅仅是分数的高与低,而是一个更具体可感的结果——“在多大的地理范围内最美”。当地理范围与某个实际地点相结合,自然会出现“校园最美”和“商圈最美”,就像选美一样。《左耳》这部电影,正是因为当年PC端的facejoking榜单第一的位置女主角,而对于魔镜来说,在不同层次的地域中都存在这种机会,其模式是可以复制的。

黄海均说:“在魔镜,我们考虑的是如何让颜值高的人拥有更多机会。”

编辑:Chlo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