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奇葩”手环的诞生
• 原文链接
编者按:本文作者为KnewOne于欣烈,他会不定期在“KnewOne牛玩”专栏上分享关于新硬件的观察和看法。
仔细看了下 bong II 运动手环后,我在微信上跟 bong CEO 顾大宇说:“这哪儿是 bong II 啊,它应该叫 bang 或 beng。这是个全新产品,从内到外。”
说实话,上周 bong II 发布当天我对它的了解并不全面。就记住了一年的续航时间颇为吓人。但后来越来越多的用户在 KnewOne 的 bong II 主页上对这款手环各种吐槽,引起了我的兴趣。研究了一下,吓我一跳,这真是一款「奇葩」的手环。
说 bong II 「奇葩」并不为过。它宣称有一年续航时间,但却不!能!充!电!只能更换电池。更换电池,还只能换 bong 的专用电池。这下 misfit shine 能换上 CR2032 钮扣电池让我感动得涕泪交加。
还不算完,这货放弃了屏幕显示方案,用振动的方式播报时间。嗯,这真是「酥麻」的感觉。顾大宇还放弃了一代手环被赞誉有加的简洁条形设计,改为更圆润的造型,但又不是很多手环的圆盘设计。被一堆用户狂喷丑爆了。(我不信图,我等着看实物)
最让大家不能接受的奇葩之处是定价。从之前690元的高台上一跃而下,没有任何技术难度地跌至99元白菜价。听说碾碎了不少 bong 一代手环用户的小心脏。
综上所述,bong II 是一款跟自己一代产品、小米手环等竞争对手差异极大的运动手环。顾大宇颠覆了自己和这个行业对运动手环产品的产品理念。
下面采用当下最为流行的问答体,来给大家说说顾大宇这家伙到底是怎么想的。
KnewOne:99元的价格出来之后,应该有用户冲到公司枪杀你吧?
顾大宇:这个价格我们很早就决定了。不管怎么样,都要降价。我曾经有一个很好的市场地位、毛利空间(不包含研发成本),但曾经拥有的那些不重要。我们就是要跳出过去的束缚、跳出过去所有的既定的经验模式。我们必须要突破自己。
决定降价的过程很痛苦。有点像很理智地要跟一个人分手,但实际上中间还有很多内心的纠缠和痛苦。我们决定了降价后,就知道一定会对老用户产生很多的困扰和影响。但我们判断即便如此,也要降价。
我们 bong II 发布前一两天,还有朋友到我们办公室来买。我也没告诉他马上出99元的新品,黑了他。但这是生意,这是公司商业决策。
我们这么做的目的是最终实现我们自己的愿景。我们的愿景真的是让所有人能够动起来,更健康。
KnewOne:老用户的纠结不说,99元的价格能过你自己这关吗?
顾大宇:唉,当然很痛苦。一个人想要保护自己的想法的时候,他可以找出非常多的理由。我当时一个想法是,产品卖得太便宜就没有品质感了。
我们在这个理由上大概花了10天走不出来。以我为代表的几个同事,不想卖一个99块钱的东西。
我们最后真正能走出来,核心点在于690块只不过是你曾经有过的一个位置而已。我小的时候,电子表200、300元一块。等我到了高中,电子表就5块钱一块。
原来的高价只是你心里曾经拥有过的一个东西。核心点是你的产品好用不好用,用户觉得它有没有价值,如果做到了,价格不重要。
我们觉得应该顺势而为吧。我们和用户接触的比较深入,在这里面发现,这类产品不适合做成一个因为价格而炫耀的东西。要想让一个在中国市场从来没有过的类型产品,变成一个在历史上留下些东西的产品,你必须把这些门槛破除掉,才能有机会。
KnewOne:但很多人说运动手环没有找到用户需求,没有价值。你,怎么看?
顾大宇:春江水暖鸭先知。我们是泡在水里的。我们知道这个水是温的还是暖的。bong 现在用户的活跃度达到71%。
现实情况是,真实的用户没出声;出声有话语权的,大多并不是真实用户。这点我想明白之后,媒体唱衰手环什么的,我都是呵呵。当然,还是要打破价格这个门槛,市场才能进一步爆发。
我们设计的能量值、活跃点、bong 振动等功能。都在用户那里发挥作用,影响他们的生活。包括 bong 的活跃点商城,前一阵子世界杯大家用活跃点竞彩比分,有的用户一看今天输了,那就再跑一小时吧。
这是真实发生的。未来 bong 手环销量足够多的时候,自然就是一个身份 ID,你不让它成为一个 ID 它也是一个 ID。标准不是设计出来的。
KnewOne:关于贵公司新品的一年续航时间和单独更换专用电池,这样毁誉参半的玩儿法你怎么搞出来的;
顾大宇:我们首先推出了待机30天的手环,但30天我觉得还是太短。同时我发现,手环的充电方式还是很难受的。不论是我们的也好,还是其他产品。手环的这种结构,注定充电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它和手机的充电方式不一样。bong 第一代上市销售之后,我们就认为充电这事儿一定要改变了。
电池重点不在容量。bong II 在结构上给电池多了一些空间,但核心点是算法上省电。我的硬件合伙人叫大鹏,他在电量上是极其抠门的人。他所有的开发优先级是这个功能不费电。所以我们的一年续航时间,不是因为用了「核反应堆」,而是因为我们省电。
这种解决方案其实更环保,技术含量更高,并且不会轻易被抄袭。这种领先优势,不是竞争对手轻易花钱就能实现的。很多同行已经在问我们的电池厂家。这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中级的壁垒可能是在技术层面的,真正的壁垒在于你的团队。保持领先的关键在于我和团队能不能一直跑得足够快。
KnewOne:听起来还是挺狂的,看起来也有两把刷子。但不能充电这种虐心的事儿你怎么也干得出来?
顾大宇:我始终觉得,手环这种长时间佩戴,体积很小的东西,不像手机那么重要,每时每刻都要摸着。手环这类东西必须想尽所有方法,让用户忘了他。
首先要消灭存在感。我们做一年续航这种都是为了消灭存在感。另一方面,手环还得获得存在感——对用户真正产生影响和创造价值。这是一个挺矛盾的事儿。我们一直在摸索续航、充电方式的事情。
我所说的存在感,并不是 Misfit Shine 那种需要敲击显示的存在感。那种存在感正是我们想要消灭的。我要发现这个手环对我的行为发生了影响,而且是好的影响。这才是存在感,而不是物理上的。
我说的存在感,是指用户在不知不觉中,突然一下子发现,自己被改变了。这种改变是潜移默化的,是一个过程。到了这个地步人们就不会把手环摘掉了。我们的用户里其实有很多减肥成功的案例了。这种力量一旦产生之后,我相信它是可以成为一个最终对所有人能接受的产品。
KnewOne:但建立这种存在感门槛挺高的,没等到你影响到用户他就把 bong 扔了。还是 Shine 的物理存在感切入得更快,更容易有效果。
顾大宇:孕育的过程比较痛苦。我觉得任何一个新的品类都会有这样一个过程。我们回想一下手机。以前手上不是拿着手机,甚至不觉得自己特别需要一个手机。
即便是手机我们觉得那么理所应当的需求,也是在一个过程中产生的变化。这就是我们的工作。我们创业者就是干这个的。就是在鸡和蛋搞不清楚的时候,把产品搞出来。如果是一个很简单清晰的事情,那不是创业者做的事,那是巨头干的事儿。摸索的过程,这也是创业中最快乐的地方。所以你们唱衰手环的时候我们从来没在意过。
针对 bong II 的一些设计和做法,我个人并不完全认同。但这不妨碍我觉得这个产品和这个团队很有意思。我总觉得,这种能折腾出幺蛾子来的团队才是真正的创业者。我不一定喜欢这个产品,但我很喜欢这种精神。
创业者不用总是妄谈改变世界,或许可以先改变自己——敢于抛弃前期投入、辛苦、经历、经验等既得利益,然后距离改变世界可能也就不远了。bong II 让我觉得智能硬件这个市场,还真有点儿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