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级基因检测一片蓝海,「各色DNA」要通过心理和行为分析走出差异化
36氪 · 2018-12-07 16:11:21 · 热度:加载中...
不只是一次性检测,更是“基因+”大数据平台~

2014年以来,国内消费级基因检测行业得到了初步发展,不断以强势的姿态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相应地,开展To C业务的DTC基因检测企业也发展迅速,36氪曾报道过的23魔方Wegene微基因水母基因等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它们主要从营养健康、运动天赋、遗传疾病检测、祖源分析等方面切入,给消费者的印象主要停留在“娱乐好玩”阶段。

那么面向普通人的基因检测还能在哪些方面发挥价值?鉴于心理动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关心的一部分, 各色DNA瞄准的则是消费级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检测,即在前沿心理学与遗传学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基因检测了解先天倾向,再通过专业量表了解自己的现状,以及追溯对自己产生影响的生活经历,获得相关行动建议。

创始人郭婷婷表示,实现这一效果的前提在于,要同时获得基因数据和周期性表型数据,从而才能分析其中的关联。为此, 各色DNA所采取的方式是一方面通过售卖产品获取用户DNA数据,另一方面基于在线测评量表了解用户心理行为特征

郭婷婷告诉36氪,为了获得周期性数据,各色DNA提供了长程的服务,因为随着研究推进和数据积累,算法可能发生变化,因此当检测的项目和内容更新后,各色会提醒用户关注自身检测结果与特质标签的变动,增加用户交互意愿和留存,并借此获得持续性的用户表型数据。她表示,这些数据是未来会是其产品进化的基础。

基于DNA和心理测量做行为分析,「各色DNA」说自己做的不只是「消费级基因检测」

截止目前,各色的付费用户数已超过两万,网站问卷用户超过20万,积累问卷量超过百万,其中同时参与基因—行为测评的交叉用户量占全部基因用户的 90%,用户次月留存也超过了90%。

在操作流程上,各色DNA跟其它公司区别不大,检测端通过使用illumina研发的高通量ASA芯片,一次能检测75万个位点,由合作实验室果壳生物负责提取DNA和测序;各色则负责拿到检测数据后的分析和解读部分。

郭婷婷告诉36氪,“测序已经是较为成熟和标准化的产业,因此不打算涉足产业链的上游;我们的强项是数据分析和用户运营,以及后续的解决方案,现阶段产品形态有点像知识付费,因此文字质量和表述分寸感很重要。”

目前,各色DNA主要营收来自于个人基因检测的解读——依据自主研发的算法和当前该研究领域的参考文献,并通过在线电商方式售卖,客单价在400-500人民币之间。

值得一提的是,各色DNA也会用上述脱敏数据反哺社会心理学领域科研。据悉,中国社科院、中国科学院、清华、北大、中山、北师大等都是其科研合作方,各色会以发放研究津贴的形式将机构给到的研究经费悉数返现给参与研究的基因数据用户,降低其消费门槛。

营销层面,郭婷婷表示,成本绝大部分来自于芯片检测成本、物流和包装,并没有重仓做推广;在获客上会更看重转化率,并倾向于对可能发生持续互动的付费用户做精准营销——主要依托于公众号和微博大V的内容输出当前的用户画像显示,当前其产品的主力受众是 18-40 岁、生活一二线城市,且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群。由此来看,其潜在目标消费者人群规模超过1亿。

基于DNA和心理测量做行为分析,「各色DNA」说自己做的不只是「消费级基因检测」不过从整个行业来看,即便是集体降价,并做了大量的推广营销,目前消费级基因检测产品的渗透率还很低。郭婷婷认为,阻碍用户增长的更多是公众对基因检测价值与局限性的误解,还需要持续性的市场教育,仅靠价格战和大规模高频次的产品曝光,不能带来有质量的用户增长因此,现阶段各色不会将拓客作为发展中心,所有的产品运营策略都以增加用户交互意愿,积累更多数据为目的。她坦言,现在表型数据还比较单一,未来想要综合更多数据,形成以个人为单位的大数据库

团队方面,创始人兼CEO郭婷婷为中科院心理所认知神经科学博士在读,首师大心理咨询与治疗硕士,二级咨询师,前大象公会主笔与传播策略指导,曾为《三联·新知》杂志,果壳网等多家媒体供稿。目前团队人数在25人左右,由支持研发的科研人员、工程师,及互联网运营团队组成。

各色DNA现已启动A轮融资,主要用于产品升级、研发支出、市场推广等方面。各色DNA初始由大象公会进行孵化,曾于2017年完成两笔天使轮融资,2018年年初完成Pre-A轮融资,投方为长岭资本。

本文来源: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