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51用车李华兵:忘不掉的不是女孩和车,是出生入死

 •  原文链接
专访51用车李华兵:忘不掉的不是女孩和车,是出生入死

51用车的第一印象,是看见他们在办公室墙上赫然贴着“要么牛逼、要么滚蛋”几个大字。急切、凌厉、粗暴,不留余地的公司文化压倒性地扑面而来,直达人的生存恐惧。当时是1月30号,51用车刚刚上线一个多月,李华兵正对我们讲着在春节之前51用车要进行“狂欢周”送iPhone 6的活动

再见到李华兵,就是4月13号在皇城根北街的一个四合院里了,51用车刚刚拿到百度领投的C轮融资,双方在上周五完成了资金交割。去年1月,李华兵做了第一款拼车产品“哈哈拼车”,12月15号,李华兵改换产品方向做了51用车,从做干线式的一对多拼车改为效率更高的一对一拼车,不到半年,很快就获得了百度领投的C轮。

强调办公室狼性文化的李华兵,和果断改换产品方向的李华兵,是讲求实用和效率的一个人。

李华兵爱折腾也不是一两天了。1999年从武大毕业的李华兵,先是在深圳和北京漂了五年,2004年李华兵进了清华读国际MBA,两年后,他加入了汉能国际集团做投资相关的业务。那段时间的经典案子其实也做了不少,比如分众传媒收购框架媒介、新奥特获得投资、迅雷、京东商城、58同城的投资等等。这样看来,2009年已经做到汉能资本副总裁位置的李华兵应该没什么不满意的。

“但是我对自己的个人时间利用效率感到不满意。”李华兵说。

这里要提及一个对李华兵影响颇为深远的人,雷军。李华兵是雷军的校友,但是比雷军低八届。1997年,李华兵大二,雷军以校友的身份回武大演讲,那一年金山发布了名噪一时的词典软件《金山词霸》和著名的WPS 97。这是李华兵第一次见到雷军。

第二次就是2010年雷军创立小米那会儿了。当时雷军几乎有九个月的时间是在约人聊天,找合伙人。“那会儿我身边正好有朋友在做硬件设计,于是就介绍雷军和那个朋友认识。因为这件事雷军对我刮目相看,说我很懂他,知道他想要做手机。” 那会儿李华兵已经从汉能离职,两人熟络后,几乎每个周末李华兵都会跟雷军喝咖啡聊天。其间,雷军也提出了邀李华兵一起创业的想法。

“那个时候我想,要是我再年轻个5岁、8岁,我也愿意跟着雷军一起干。但是我已经不年轻了,应该独立做一些事情。” 回头再看当初的决定,我没有问李华兵现在有没有后悔。虽然两人没能走到一起,但李华兵真正铁下心来独立创业,雷军的推动功不可没。

“后来有一天,雷军跟我说,你应该去创业。像今天的巴菲特一样,其实70岁、80岁还能继续做投资。但当你经历了创业的成功与失败,再来做投资,会发现整个做投资的心态都完全不一样了。” 李华兵笑笑,说自己被雷军说动了。想自己在汉能见过成百上千的创业者,与其投资别人帮别人实现梦想,干嘛不自己创业呢?!

2011年,李华兵做了自己的第一个创业项目“车品汇”,并拿到了雷军的一笔天使投资。车品汇是个主打汽车周边产品的垂直电商网站,当时,电子商务正是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李华兵也想在风口找一个切入点。“我们那个时候在官方网站、天猫、淘宝都有旗舰店,一直是围绕车主在卖汽车用品。这样卖了两年多,到2013年下半年的时候,销售额大概是三四百万一个月,虽然公司是赚钱的,但不如想象中快。对互联网公司来讲,不成长就意味着倒退。”

相比当年做投资时出入的国贸、威斯汀(Westin),做车品汇的李华兵大部分时间混迹的是五方天雅汽配城,双手油污。李华兵说,“从2011年到2013年,我跟互联网基本已经脱节了。” 

这并不是李华兵要的方向。2013年下半年,车品汇发展出现瓶颈。“那段时间我跟李开复聊天,说了车品汇的事。李开复说方向不错,需要钱吗?但是我说我的思路可能发生了些变化,他说没问题,你做什么我都支持。” 到2013年底,快的滴滴已经做了将近一两年的时间,移动互联网对出行效率的改善人所共知,李华兵这会儿看上了拼车。正巧,在百度做了8年产品的门旭光自立门户也有两年的光景,正在寻找新的创业方向。两人于2013年底确立了“哈哈拼车”这个创业项目。

2014年1月,哈哈拼车1.0版本上线。“当时是拼大巴车,就和现在的易到巴士、接我大巴、还有PP租车做的PP大巴做的是一样的事情”,李华兵说,哈哈拼车的服务主要面向远郊区县,比如著名的“睡城”燕郊。3月份,哈哈拼车又发布了面向私家车的2.0版本,增加了附近拼车、发布拼车请求等功能。当时整个产品的设计思路是以车主为中心,由车主发布拼车线路,乘客进行搜索预定,上、下车点与乘客线路不完全匹配,类似于公交车机制。

2.0版本一推出,哈哈拼车的订单量、用户获得了很大增长。6月底7月初,快速增长的哈哈拼车吸引来了红杉资本,双方很快签订了投资协议并完成了B轮融资。这时候,哈哈拼车的用户定位依然是居住在远郊区县、在市区上班的长途通勤者。

没有几个居住在市内的用户知道这个产品。

当时,另一个拼车产品“天天用车”正在酝酿,并将于八月份正式开始运营。天天用车主打的是市区内用户,采取的是一对一顺风车的形式。产品设计思路是以乘客为中心,乘客下订单发布拼车线路,车主在大致顺路的情况下,会到乘客的指定起点把乘客接上,再到指定终点把乘客放下。产品设计是点对点,类似于出租车机制。

而这就会大大提高成单率。事实上,李华兵在运营哈哈拼车的过程中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当时,哈哈拼车对长途产品进行了一次技术升级,即是由乘客发请求,司机接单。产品改动后,用户数增长一直在10%左右。“发现这个现象后,我们考虑要不要把这个细分功能拆分出来,但因为我们原来的用户群体住在远郊区县,消费能力比较薄弱。另外,如果花十块、十五块让司机接送,司机肯定不愿意。”

“所以我们就想,我们要做出改变,针对的应该是市内的白领,并且乘车价格应该比十块、十五块高,但是要比出租车便宜。”

十月份,李华兵带领团队推出了以乘客为中心的“51用车”。12月15号,51用车在亦庄举办了首个车主动员会,当时有一二百位车主到场。现场有乘客发出用车请求,有车主接单,51用车开始试运营。元旦后,51用车开始正式对外宣传。从1月4号的国贸地区,到后来的三元桥、中关村、金融街,从地推发传单,到走进企业。1月19日,51用车开始投放交广广告,在1039交广电台上进行早间直播,当天就收获了几千名司机。

4月13号。皇城根北街艺术8四合院。51用车此时刚刚拿到百度领投的C轮融资,产品上线不到半年。大北平的午后阳光将屋内照得一片柔和,李华兵双手托腮,对我说道,“以前打一仗要四五年才见分晓,这次拼车大战到年底就能打完,我挺想知道结果的。”说完,他狡黠一笑。

李华兵的创业之路,刚刚摆到了一个舒服的姿势。51用车,才是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