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未官宣的重磅交易在智驾圈悄然扩散:轻舟智航已获奇瑞汽车与立讯精密联合注资1亿美元。据接近交易的核心人士透露,这笔资金将用于缓解轻舟紧绷的现金流,并加速其城市NOA方案的量产落地。而这场看似常规的“输血”背后,实则暗藏主机厂与Tier 1对智驾话语权的博弈。

尽管轻舟智航此前宣称已实现超50万辆NOA方案交付(主要搭载地平线征程系列芯片),但分析数据显示,其营收仍依赖理想汽车订单。而理想自研团队的存在,使得轻舟在议价权上始终被动。
价格战下的生存焦虑
据供应链人士透露,智驾单项目开发费用已从2023年的几千万级骤降至千万左右,部分主机厂甚至要求“白盒交付”。这种“接单即亏损”的困境,迫使轻舟必须寻找新的现金池。奇瑞的入局看似解渴,实则暗藏隐忧:其旗下大卓智能技术进展迟缓,此次投资更像是对轻舟技术能力的“战略储备”。

据媒体报道,轻舟正宝押在2025年量产的端到端自动驾驶模型上。该技术通过时空联合规划算法与“超级对齐”安全框架,试图将城市NOA升级为“事实性L3”。行业观察者指出,这也是轻舟将核心研发资源由地平线征程6M转到算力更大的英伟达Orin的重要原因。更微妙的是,立讯精密凭借其在消费电子领域的精密制造能力,正试图通过本次投资切入智驾域控制器市场,或将重塑轻舟的硬件供应链格局。
轻舟CEO于骞多次强调“海外市场的商业价值是国内的三倍”。奇瑞的俄罗斯、南美渠道网络,以及立讯的“果链”全球化经验,为其提供了现成的跳板。
行业暗流:Tier 1的“去工具化”抗争

一位头部机构投资人评论称,此轮融资折射出智驾赛道两大趋势:一是主机厂通过“参股不控股”策略将方案商变为技术兜底方;二是立讯这类Tier 1试图以制造优势反向渗透算法领域。轻舟的困境并非个案,鉴智机器人、福瑞泰克等玩家同样面临“造血能力不足却被迫卷入价格战”的困局。
在这场暗战中,谁能率先实现L3级责任划分与成本控制的平衡,谁就能在2025年的淘汰赛中存活。而对于轻舟而言,奇瑞和立讯的1亿美元,既是续命丹,也可能是慢性毒药——当技术底牌逐渐被合作伙伴消化,独立性的丧失或将比资金链断裂更致命。

智车MAX
在这里
洞察汽车智能化|INS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