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继北京科技计划,北京元泰能材科技有限公司凭“AI赋能制氢膜材料平台开发”项目,荣获北京市科委科技创业新星。日前,元泰能材在江苏省常州市生产基地成功完成了全球独创的阴离子交换膜和离子溶剂膜以及相应树脂的开发与制备,并联合客户进行了相关性能验证。今年一季度,元泰能材第一批2.5米大宽幅复合隔膜产品YT-500于常州生产基地正式下线,该产线年产能达20万平米,可满足1GW电解槽装备需求;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阴离子交换膜和离子溶剂膜已完成40cm宽幅中试,到2024年底可达到60cm宽幅离子膜连续化生产,预计年产能达30-50万平米。在电解制氢领域,元泰能材已建立从浆料制备/树脂合成到膜材料研发量产的全链条技术能力,并以从材料到系统的服务能力与客户形成了深度的联合研发合作关系,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元泰能材-常州生产基地
今年上半年,元泰能材完成了数千万级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金浦智能,浪潮资本担任本轮独家财务顾问。目前,公司正在筹备Pre-A轮融资,主要用于产品线稳定量产、基础设施扩充、团队扩充和市场验证。
元泰能材依托清华大学欧阳明高院士和杨福源教授的新能源动力系统团队,立足于制氢产业关键卡脖子材料——电化学膜元件,始终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安全、可靠、高性能的膜产品,并提供基于膜工艺的系统解决方案。
膜是制氢系统的核心组件。在电解水制氢过程中,膜承担着传递离子、阻隔气体渗透、分隔正负两极的任务,其性能优劣直接关系到制氢过程的能效以及安全性。大宽幅、高耐久、低能耗、低成本是电化学制氢膜产品研发的核心痛点。
元泰能材深耕制氢领域,基于对“系统+材料”的深刻理解,从场景需求和第一性原理出发提供全新制氢膜产品解决方案,已完成了以离子传输通道尺寸为核心的三轮膜技术迭代。从复合隔膜到第5代离子溶剂膜,公司均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三代核心产品均已从实验室走向精益量产阶段,且在阻抗、机械强度以及耐久性等指标上的表现均显著优于同类产品。
元泰能材-离子膜及树脂产品系列
以团队背景而论,公司成员具备产学研一体化复合背景,核心团队中5位来自清华大学、1位来自丹麦技术大学,研发团队硕博比例100%,在电化学、材料科学、制氢系统集成及自动化等领域具有多年实践经验。公司在研发及产品开发过程中,不仅将膜元件作为单一的材料产品,更专注于从系统视角理解和开发膜产品,精确掌控配方、工艺和设备匹配的know-how技术,从客户需求出发精准适配场景,为客户提供全维度解决方案。
以核心技术而论,元泰能材深耕电化学机理、电解槽内部过程仿真、电解系统控制领域多年,率先应用AI辅助产品开发,提出适应国内高压圆槽的解决方案,目前已成功将仿真能力迁移应用至氢能领域,并自主开发了“Simo™系列设计工具”。“Simo™”可针对电解水过程进行机理模拟、单/两相流的多物理场耦合模拟,从零维(机理模拟与能量管理)至三维,从微观(气泡模拟)至宏观(千方级整槽)都已经为客户提供了可靠的仿真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加速产品开发,不断优化产品性能,提升技术竞争力。
元泰能材自成立以来,先后设立了北京总部、常州研发生产基地。目前,公司已与多家氢能领域头部企业和一线院所达成合作。“公司从第一性原理出发,进行科学的平台式开发。”董事长李洋洋说,“区别于传统模式下偏经验式的研发,元泰能材依托平台式开发工具、多年工程经验积累和复合团队背景,成功缩短产品研发周期,以离子通道为核心迭代多款国际首创电化学膜产品,生产适配更多场景和领域,为制氢产业降本增效提供一个新思路。”
成为业界领先的AI赋能材料开发和氢能CDMO服务的引领者,以人工智能膜技术推动能源革命,这是元泰能材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