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MiniMax 联创杨斌离职
I科技评论 · 2024-07-06 20:27:43 · 热度:加载中...
作者丨王悦
编辑丨陈彩娴
AI 科技评论独家获悉:MiniMax 联合创始人杨斌离职,下一步去向暂未披露。2024 年初,获得阿里领投的 6 亿美元后,MiniMax 估值将超过 25 亿美元,一度登顶大模型领域估值最高的公司。然而,作为一家炙手可热的明星公司,其创始人都相对低调。其中,杨斌是 MiniMax 技术合伙人的角色,为闫俊杰在中科大的校友。2014年,杨斌在中科院自动化所攻读硕士学位,并参与深度学习相关项目。2016年,杨斌开始到多伦多大学继续读博,六年博士研究生涯中,他师从 Raquel Urtasun 教授——Uber ATG 研发团队的高级研究科学家,因此他也参与到 Uber ATG 研究院的相关工作,从 0-1 搭建起了 Uber 自动驾驶的 AI 研发中心。读博的最后一年,杨斌和导师共同成立了自动驾驶公司 Waabi ,主要用基于数据驱动的端到端技术栈解决无人卡车运输问题。该公司仅3年时间,就达到4级自动驾驶水平。即使是读博期间,杨斌和闫俊杰一直保持联系。博士毕业后,二人对 AI 的前景十分有共识,当即决定不留在美国找工作而是回国创业。在 MiniMax 期间,杨斌带领技术团队研发 MiniMax 的底层模型,形成了文本到视觉(text to visual)、文本到语音(text to audio)、文本到文本(text to text)三大模态的基础模型架构,是国内较早时同时探索三个模态大模型能力的团队。一次 MiniMax 的沟通会上,杨斌曾表示人工智能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当下绝大多数人工智能公司处在 AI 1.0 阶段,通过上万个单一任务模型,为大客户提供全套 AI 解决方案,以此来实现「AI for everyone」;AI 2.0 阶段,可利用一个“AI通用大模型”,直接服务于每一个人,实现「AI with everyone」。基于自研底层大模型的研究成果,MiniMax 也推出了AI 虚拟聊天产品Glow、星野、Talkie ,智能助手应用海螺问问,在 B 端也和金山、火山引擎等公司合作。值得注意的是,在 MiniMax 核心创始团队中,除了闫俊杰、杨斌、周彧聪、叶博士(贠烨祎)之外,商汤出来的宋亚宸也是早期联创之一,但宋亚宸于 2022 年底就离开 MiniMax,独立创业了一家新的 AIGC 3D 公司 VAST。2022年10月,杨斌曾接替宋亚宸,成为上海稀宇极智科技有限公司法人。2024 年 2月,公司又发生一次法人变更,杨斌卸任,由魏伟接替法人位置。魏伟目前也是北京稀宇极智科技的法人,随后,闫俊杰同时新增为上海稀宇极智和北京稀宇极智的执行董事。变更完成后,在上海稀宇极智、北京稀宇极智、上海稀宇等公司的高管列表中,杨斌均不在列。杨斌是继宋亚宸之后,MiniMax 第二位离开的初创核心成员,下一步去向暂未可知。
更多内容,点击下方关注:
未经「AI科技评论」授权,严禁以任何方式在网页、论坛、社区进行转载!
公众号转载请先在「AI科技评论」后台留言取得授权,转载时需标注来源并插入本公众号名片。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qimingp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