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实验室吴声: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对话时代”
腾讯科技 · 2023-08-07 08:36:48 · 热度:加载中...

腾讯科技讯  8月6日下午,由场景实验室主办的“新物种爆炸·吴声商业方法发布2023”在北京举行。场景方法论提出者、场景实验室创始人吴声进行了3个半小时的主题分享。发布会主题为「风再起时」,围绕新出海、新智能、新下沉、新审美、新社群、新效率6个篇章,展开了“价值观对话”、“场景对话”、“即时对话”、“观念对话”、“微观对话”和“创造力对话”的新实践。此外,吴声现场发布了5个新物种预测,分别是暗示感消费、生活考古、秩序追求、超在地性与文本复兴,定义一个「具体生活大于想象」的时代。

吴声的核心观点如下:

①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对话时代”,目前的场景品牌表现出深入、平等、在场的新特征。2023的场景品牌使命,要懂得从“发现自己“进入”发明自己“,能够理解面对什么样的品牌、什么样的创新者、什么样的用户。

② 一个品牌从供应链驱动到价值链重塑,其价值链的建立需要在本地理解的原点之上,背后方法论是让产品哲学能够真实、平等、深度地对话本地规则,理解并创设情绪价值所带来的用户内心认同。

③ 中国企业出海新一轮的要素竞争,现在已经进入更基础的产业要素维度,更加不可回避的本地化融入阶段,这更需要中国企业带来国内结构性优势的双向输出——文化共建与本地价值回归。

④ 目前,智能生活的场景汹涌,不论是智能手机、智能出行,还是智能家居,关于“新智能”的结论在于:它不是主动的技术堆叠,而是灵动的场景对话。

⑤ “新下沉”是指品牌和用户之间更深入、平等、在场的「对话」,有务实的体验设计,有即时的情绪算法。

⑥  目前用户对审美的稀缺感被不断稀释,功利性地迎合越来越祛魅。审美在数字时代的新周期里,需要一种颠覆自我、抛弃既有名利的勇气。科技美学,是“新审美”的应有之义。

⑦  关于“新社群“,这几年的新商业进程中,我们看到了大量创新模式涌现,比如会员制仓储超市、社交拼团、自动驾驶订阅、内容平台订阅等这些新模式都在指向一个结论,新社群商业的本质是「真实关系」的集合。

⑧  对于“新效率”,目前AI世界正在发生基于应用层的急速变化。在AGI时代,本质问题是AI与人的关系更应如何。AI提供的不是极致效率工具,而是人机协作的创造力涌现,人机协作组织已经是正在发生的未来。

以下为「新物种爆炸·吴声商业方法发布2023」演讲全文:

01 风再起时
暴风雨结束后,你不会记得自己是怎样活下来的,你甚至不确定暴风雨真的结束了。但有一件事是确定的:「当你穿过了暴风雨,你早已不再是原来那个人。」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中这段描写,与这几天天气给人的感受颇为相似。但重要的是,「你早已不是原来那个人」。
「这是一个普通的岛,一切都是满的,每个人都有他确定的自信和固执,在他们的海岸线上,一切都坚如磐石,一切又都漫不经心。」又用一段长文字,《夏日书》里这句话注解我们开篇要讲的几个案例。他们不是时间意义上的「新物种」,但又常在当下让人耳目一新。在坚持自我的漫漫长途上,那些孜孜以求,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坚如磐石。

为什么GPT最终因为「Chat」而涌现,为什么追光动画十年磨一剑以《长安三万里》重新注解「文化共鸣」,为什么「可持续责任」成为巴塔哥尼亚的底层共识?因为越是在祛魅周期,一个人能使自己成为自己,比什么都重要。是流量的祛魅,故事的祛魅,参数的祛魅,或者奢侈的祛魅。
我们这些年经历太多祛魅,一切都在祛魅,于是坚如磐石的东西愈发坚固。去年说「场景品牌是一切方法」,那么面对这个新的阶段,新使命在于寻找更本质的创新力量。可以从三个方面一览变量端倪:为什么是AGI不是AIGC:因为理解语言比生成内容更重要。在《这就是 ChatGPT》的导读序中,图灵联合创始人刘江特别介绍书中观点,「有意义的人类语言实际上比我们知道的更加结构化、更加简单,最终可能以相当简单的规则来描述如何组织这样的语言」。甚至可以说,我们看到的生成内容只是结果,而真正去理解语言,这一波AGI 的星辰大海才刚刚开始。
理解增长新现实:不下牌桌比内核稳定更重要。当所有人都在强调内核稳定比「随意发疯」更重要,那么比内核稳定更重要的,也许是无论用什么姿势都能够坚持在「牌桌」之上,这样才会等到野百合也有春天的太阳。祛魅后的新现实,只有不下牌桌,才能去对话、去理解、去沟通。无法被制造的消费者:对话比连接更重要。去年还有一本火爆的书叫做《制造消费者》,书中说,提出一个口号、一种生活方式,消费者就会一拥而上,有人说今天不也是一样?「成为特种兵」背后的打卡逻辑和以往大不相同,他们的消费是无法被制造出来的,而是基于陪伴与对话能力的「情绪的远征」。连接之后,对话是这个时代最好的选择。
02 祛魅之后,只有对话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对话时代」,场景品牌表现出深入、平等、在场的新特征。这满屏的案例爆炸,无论是喃喃自语,还是众声喧哗,不仅是这个时代的生活景观、消费景观,更是商业奇观。场景品牌2023的使命:建设对话界面,发明你自己。从「发现你自己」已经进入「发明你自己」的阶段,像GPT一样更加精确提示词,学习建设「对话界面」:理解面对什么样的品牌、什么样的创新者、什么样的用户。接下来的整个内容都会围绕此展开。

特别想引用德鲁克的这句话,「有效沟通者总是在尽可能高的概念层面寻找解决方案。」我相信这种解决方案的寻求,就在于用对话来发现商业新线索。所以2023新物种爆炸,场景品牌开启「对话」新阶段,我们围绕新出海、新智能、新下沉、新审美、新社群、新效率6个篇章展开商业方法思考。因为,风总是把我们引向更高的高处。

01

场景品牌的第一个篇章「新出海」,研究方法是「价值观对话」
01 世界需要简单的快乐
中国企业的出海从游戏开始,而游戏至今仍是十分重要的出海赛道。游戏出海的生生不息不仅表现在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大公司,故事的另一面也值得关注。今年6月份,出海收入前十名的中国游戏厂商中,有三家公司的海外营收占比超过了公司总营收的50%,分别是莉莉丝、壳木游戏和IGG,海外业务已经成为中国游戏厂商稳健发展的第二增长曲线。
2021年的新物种爆炸讲了米哈游,今天我们要讲米哈游的另一款游戏《崩坏:星穹铁道》。与《原神》《赛尔达传说》这类的开放世界游戏不同,《崩坏:星穹铁道》是一款箱庭游戏,有边界的小地图探索、不能跳过的CG动画、以及令人发指的文本量都是它的特点。我们把它定义为「游戏番剧,箱庭漫游」。在这种漫游中,不仅是低门槛的游戏操作、大量的全球潮流文化的梗、全新的反大制作的制作,还有通过角色养成、故事追更新,形成一种典型的长期陪伴。
游戏的产品创新之外,《崩坏:星穹铁道》在商业上选择更加本地化的社交网络建设,让它的海外发行如鱼得水。这也在告诉我们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游戏之所以依然是出海最重要的品类,是因为它始终能够提供一种被普遍需要的情感价值,并更快形成与全球年轻人情绪同频的长期陪伴。
02 从供应链驱动,到价值链重塑

在这里,我们认为有必要严肃地来回答今天时代的情绪命题。什么样的感受、什么样的生活意义,能够被最广泛分享、被最大程度记录。为什么是Temu、SHEIN、TikTok、Cider,以及大疆、Anker、Insta360等站在出海的浪潮之上。我认为,是因为这些平台与产品,都在基于某种特定体验,给人们带来在今天尤为需要的,更加简单的快乐。
比如名创优品,这家成立10年,全球超5500家门店的公司,在中国市场一直以来的生活方式洞察能力,同样延续到海外,在全球不同市场都有风靡当地的本地化特色产品。比如在北美是大size的节庆公仔,在炎热的东南亚是防水彩妆,在阿联酋是便于穿长袍携带的小包湿巾,以及在印度的定制香水和香薰蜡烛,它们都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深入的本地零售和深度的本地认同。

从草莓熊到芭比,我们可以理解名创优品覆盖海量品类的爆发式IP季,是一种超级IP的全球普惠,让消费者以极具性价比的价格获得爆款IP的联名产品。同时,我们还能看到被芭比粉包围的纽约时代广场全球旗舰店,以及融入城市、街区、商圈的迪拜Dubai Mall店、纽约曼哈顿SOHO店、英国Westfield店……这些全球特色门店都具有了超级目的地的属性。
它从我们原来熟悉的供应链驱动,成长为新的价值链体系塑造。供应链是稳定内核,价值链建立在本地理解的原点之上。因此可以说,名创优品提出「超级品牌」战略,背后的方法论由来就是让产品哲学能够真实、平等、深度地对话本地规则。既是本地的商业规则、文化规则,也是社会的民俗和生活的习性。在许多国家,名创优品作为轻奢品牌存在,我相信不仅仅是因为产品自信和文化骄傲,更是因为理解并创设情绪价值所带来的用户内心认同。
03 新出海,围绕本地「人」的特性展开

一直以来,东南亚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熟悉是因为地理上的近,和经济发展周期的似曾相识;陌生是因为多数人对东南亚的社会规则、风俗习惯的理解都似是而非。东南亚市场的出海重地印度尼西亚,现在正处于产业迭代的高速时期,传统企业向数字化靠拢,不仅是中国企业,全球企业都盯上印尼。
比如KUPU是一家专注于印尼的本地人才服务公司,创造性地结合中国优秀的招聘平台模式和本地文化特色,服务于印尼的本地人才市场。之所以非常想讲讲KUPU这个案例,是因为我们看到出海新一轮的要素竞争,已经进入更基础的产业要素维度,以及更加不可回避的本地化融入阶段,这更需要中国企业带来国内结构性优势的双向输出。KUPU的创始人马松先生和CEO周海波先生告诉我,随着新一轮出海热潮,他们也正在为大量刚进入印尼的中国企业服务,帮助他们快速组建本地化的团队,尤其聚焦于新消费、新餐饮、直播电商、金融科技和新能源等领域。

我们把KUPU的模式特点定义为「双向直聘」,基于AI模型实现即时、高效、精准的双向沟通是KUPU的最大亮点,以实时匹配的人才库作为基础,AI面试系统大大降低了雇主方筛选信息的复杂性,虚拟HR的存在则实现了雇主和求职者均可以随时发起沟通并快速双向选择。在之前的一些研究中,我们发现三四线城市使用微信视频聊天的频率比一二线城市明显多,视频聊天往往被视为一种更加亲密的行为,这是熟人社会的礼仪习惯。印尼恰是如此。组建本地团队不是简单的招聘流程建设,更重要的是尊重和遵从本地的人力资源特征与用工规范。
我们要理解当地的文化,理解当地的制度,理解当地人的心理,这何止是人力资源的要素竞争。出海进入深水区,还包括了政策的沟通,也包括了对于未来风险和机遇的预判。KUPU选择的这个方向看起来非常基础,但却能帮助中国企业在东南亚这个熟悉的陌生地,抓住真正的发展窗口期。因此,新出海的「新」在哪里?原来我们有些过度强调中国模式和优势技术的出海,新一轮的出海反而是一种追本溯源——新出海,不是模式和技术的输出,是文化共建与本地价值回归。

02

场景品牌的第二个篇章「新智能」,研究方法是「场景对话」
过去一年,从CES到AWE到上海车展,场景实验室研究团队深入现场系统调研,一个强烈的感受是智能生活的场景汹涌手机、汽车、家电……这些与每个人数字生活息息相关的智能终端,在解决方案无比丰饶的当下,下一步应去往何处,是应该审慎思考的问题。
与此同时,在熙熙攘攘的行业展会中,我们也看到了展会新物种的代表。比如被定义为「新汽车CES」的世界新汽车技术合作生态展签约昆山,不同于传统零部件展和汽配展,作为主办方之一的轩辕之学,将其解读为「独立的精准的深度的新汽车供应网络展览」。从CES到新汽车CES,围绕智能生活的智能生态,在细分场景中持续深耕。

01 首先思考「为什么」,而非「是什么」
我特别推荐一本书,「iPod之父」托尼·法德尔的《创造:用非传统方式做有价值的事》。他提出 「为什么是产品开发中最为关键的部分,是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而非是什么」。只有理解「为什么」,才说明智能有应用场景,技术有应用价值。
对于「为什么」的思考,首先看看智能手机的热门品类折叠屏。手机为什么需要折叠屏?屏幕不是目的,场景才是。今年5月谷歌在I/O开发者大会上正式发布Google Pixel Fold 。对于Google而言,关注的并不是手机销量,而是操作系统的设备价值,它的路线选择更重要的是为开发者打样,代表操作系统的选择方向——高效率分屏框架,体验场景的无缝流转,专注「口袋生产力」提升。
折叠屏,展开场景流。是新场景的性能,更细化的数字生活场景图谱;是新角度的可能,悬停自由更是体验无缝;是新交互的动能,屏幕有限、场景无限。

关于折叠屏的思考,本质是探讨智能体验的新准则。智能体验应该是在具体场景中,形成合理的最优解,我们将它定义为场景自由度
02 智能出行的新常识
追问新智能,出行领域的竞赛周期,应当如何建立基于具体场景的新常识。源于这个思考,场景实验室的研究品牌LAUNCH首发和阿维塔共同发起了一个研究议题,成果集结为《LAUNCH首发:悦己观》。
对于阿维塔提出的「情感智能,悦己而行」的品牌主张,我们还是心有所感。新能源汽车下半场的竞争核心,一定不是激进的技术,而是越级的体验。悦己,恰恰回答了越级体验应该追寻的基本常识,智能应该有温度,它不是宏大叙事的技术口号,而是个人真实可感的生活愿景。
这些创造的悦己场景体验:重塑时间,城区NCA、高速NCA、AVP代客泊车等智驾场景,用「极简驾驶」还给驾驶者以时间自由;重塑体验,拥有声音、香氛、灯光完整氛围系统的环拥式座舱,是属于每个人的情绪空间;重塑人车关系,高阶智能的学习与成长机制,不断迭代进化,让车成为与人共同进化的数字生命。阿维塔对于智能出行的启发,我总结为可共情的智能出行,有温度的场景交互。

03 新智能,灵动的场景对话
家电,为什么而智能?今年CES,我认为最重要的成果之一是Matter标准(智能家居的开源标准)。在这之前,大量智能家居的问题解决,因为不同品牌无法统一的接入标准,让体验割裂且成本过高。Matter标准真正解决了智能家居流畅体验的最后一公里。全屋设备互联不是目的,设备联网之上的全场景生活才是意义。
智能手机、智能出行、智能家居,关于新智能我们的结论在于:不是主动的技术堆叠,而是灵动的场景对话。孰难孰易?技术的堆叠,攻克卡脖子工程依然重任在肩,但是更加灵动的场景对话又何尝不是理念与做法的颠覆。对于技术路线、开发路线,对于产品方向、服务方向,参与者都应该有更加清晰的向左走还是往右走的抉择。

03

场景品牌的第三个篇章「新下沉」,研究方法是「价值观对话」

新下沉为什么强调「即时」,因为不再是过去标签化的理解。虽然极致性价比才能生存,是2023零售商业的主旋律之一。但「新下沉」的内涵,远比此广泛和开阔。
01 新下沉,即时的情绪价值

典型的两个例子是小红书直播和蜜雪冰城。小红书直播解构传统理解的生活距离。比如在张静初、章小蕙的直播里,原本「只可远观」的产品与生活,在祛魅的逻辑中完成零距离的接触。你知道她们用的面膜、选择的家居,关于「距离的解构」发生在瞬时达到和实时连接中。不是在强调小物直播反映的情绪化购物,而是越来越汹涌的「即时情绪反馈」,成为值得思考的关键。
蜜雪冰城只是极度价格便宜吗?另有一层因素不可忽略,就是其背后隐喻的「现制的自由」。即便 9 块 9、 5 块钱,每次进店购买都在赋予它应有的意义。新下沉一定是「在场」,一定是「即时的情绪」。去年大会讲过的「场景品牌」分众传媒也表现出场景基建的新思路:建设对话界面,引爆品牌议题。无论德佑还是每日鲜语,都是孜孜不倦与用户「即时对话」。唯有如此,才能精准把握今天的体验设计和消费精神。
所以「新下沉」不是下沉,而是更深入、平等、在场的「对话」。是新周期的悄然变化:务实的体验设计,即时的情绪算法。

02 Mini TOD:有利于抵达,有利于新鲜发生
今年我们在香港调研了「中环街市」,虽已是疫后变化万千,这里依旧给我全新的触动。并没有因为市中心的地理位置与四通八达的交通,便赋予它所谓商业中心应有面貌,恰恰是通过更多策展、数字化方式,把中环应有的日常做了更好的复刻与沿袭。
百年菜市场拥抱「Playground for All」,对话城市、对话附近也对话空间。承载城市公共记忆的传承馆、中环食街、时令菜市场,不仅关乎行色匆匆的商旅通勤人士能否停留驻足,即便作为BGM也是日常生活的真实背景。社区持续参与和融合生活场景的常态,是什么让它特别?是即时对话的能力。应有的反差和背后的平等,暗含城市更新的新路径:Mini TOD——有利于抵达,有利于新鲜发生。有利于刷新,也有利于分享,有利于形成四通八达的自由和真实感受,这才是真正City Walk的自组织形成。

2020年我们重点分享过全球城市更新典型案例,但今天想强调的不再是大型交通枢纽,高铁站或者地铁中转站,而是每个社区都值得思考如何有利于进入和撤出、有利于分发,有利于形成更加友好的心流创造。通过人的参与和反馈,通过越来越多的使用经验和生活经验,让新的连接产生、新的内容诞生。
新下沉的开源表达,在于投入每一个当下。跳海酒馆作为打酒师、打碟师、兼职主理人构成的开源社区,以及元古云境、观夏蜀馆、The Box 朝外、奈雪茶院、十里芳菲「钓源」、金台·共享际这些新地标、新目的地,只有在足够实践中深入年轻人,才会发现更加平等的对话机制。新下沉的开源与转化,在于每个真实瞬间的投入。

03 去「体验高地」寻找共识
原谅我恋恋红尘,不过是在城市中彷徨。顺着这个逻辑,我想讲一个今年富有启发性的咖啡品牌。大家都知道今时今日,咖啡赛道已是红海,而挪瓦咖啡仍让我眼前一亮,它让我第一次感受到年轻人消费应该如何被深入重视,在性价比之外,什么是更值得在意的情绪价值。
我将挪瓦总结为「年轻人的情绪咖啡」:它的「色彩主张」,在奶咖、茶咖的流行中致力于果咖新品类创新;联名无处不在的今天,形成对年轻气质的独特理解,与奥利奥、3CE、元气森林、七喜等品牌的联名,不在于 IP内容的绝对流量,更在于匹配年轻人独特日常生活与气质表达。包括「离年轻人更近」的街头温度,定义今天门店拓展的真实意义,不是更近而是更有真实温度。

04

场景品牌的第四个篇章「新审美」,研究方法是「观念对话」

对于新审美这个很难有定论的命题,我想开宗明义表达我们的观点——新审美是一种敢于面对自我,投入自我,并创造自我的勇气。除了名声,真正让一个品牌伟大的是因风格而抛弃名利的勇气。
01 新审美:数字时代的无用之用
审美的稀缺感被不断稀释,功利性地迎合越来越祛魅。看到LV和多家咖啡品牌的联名被趋之若鹜,这是一种波普文化,本质上是一种解构,人们借此完成了一次对奢侈的逆袭和抵抗。同时我们也看到,大量的奢侈品牌穷尽洪荒之力,都难以达成预期的增长目标。前不久开云集团解除Gucci CEO的职务,表面上是品牌业绩增长放缓,实质是品牌主流化之后表现出的迎合性失去了市场。审美在数字时代的新周期里,需要一种颠覆自我、抛弃既有名利的勇气。

如果说审美本身是一种时代的偏好,那么什么是数字时代的无用之用?这里有两个例子:《古相思曲》和Apple Vision Pro。前者现在依然在Bilibili影视高居榜首,我们今天已经对1.5倍甚至2倍速看剧习以为常,《古相思曲》14集的剧集,设置了正序观看与倒叙观看两重叙事,约等于0.5倍速看剧,这是一种挑战常识的双倍投入。同样的,Apple Vision Pro刚发布时,我特别问了一个第一时间体验过的朋友,他只告诉我简单的一句话:绝对革命性。虚拟和现实的双重时空沉浸,意味着一个截然不同的感官时代开始。

02 数字荷尔蒙
对于新审美的进一步思考,可以通过我前不久的一次英国之旅来讲述。这张照片的背后是一个赛道,位于距离伦敦两个多小时车程的诺维奇,背后就是北海,我在诺维奇感受到了石黑一雄笔下的《远山淡影》。感谢路特斯的邀请,这是我第一次上赛道开车,尽管我表现得有些不尽如人意,但只有真正上了赛道,你才知道什么是勇气,什么是赛道精神。正如我在最后问克莱夫·查普曼先生,如果用两个词来总结什么是路特斯,他说是勇气和创新。提到电动车革命,路特斯集团CEO冯擎峰先生讲的那句话让人深受触动。他说,路特斯作为全面转型纯电产品的传统跑车品牌,是深思熟虑并雷厉风行,可能我们很多创新对于行业来说是新物种,但对于柯林·查普曼,对于路特斯来说,这只是一种自我修养。

03 科技美学,新审美的应有之义
现代人对于生活的想象力是容易衰退的。人们经常说「逃离城市」,但却不清楚逃离什么、又应该追寻什么。许多新的文旅、酒店、住宅、甚至城市更新项目,都尝试与这种时代情绪完成对话,我们看到很多新鲜观念的创新实践。在这里我想分享两个我深度体验过的案例。良壤,一个浙江嘉兴的精品人文艺术酒店,我更想把它定义为「酒店生活方式综合体」。美术馆与田野,它将两种生活观念的表达融合一体,以看似「反抗城市」的姿态,治愈都市的旅人,创建出独属于自己的生活美学文法。作为美学空间的精品酒店,承载自然生活的有机农场,以内容聚合业态的商业街区。美术馆与田野的对话,是良壤的场景品牌方法。

这与小隐隐于市的花厨不谋而合,它几乎在每个城市的市中心、核心商圈开店,花艺与厨艺的结合,通过持续仪式感的铺陈,在「繁华的附近」完成一场场食用艺术的修辞表达。时序与仪式的对话,是花厨的场景品牌方法。超越感受的审美,相信观念的冒险,才能获得精神的极度自由,这才是数字时代的无用之用。只有笃定的观念内核,才能支撑不断冒险的勇气。
再比如成熟而又年轻的波司登,走出了独属于自己的新审美道路。我们列出了最近四年来波司登羽绒服的新品类,2022年重新定义轻薄羽绒服,让羽绒服这个场景,一次又一次焕发了新生。波司登诠释了新审美的应有之义——科技美学。用Tech-thinking对话技术场景,用Eco-thinking对话生态议题,用Art-thinking对话美学生活,它们共同完成了科技美学的波司登实践,更完整了数字时代的审美法则。凡人想象之事,必有人将其实现。在一个技术的时代用感性回应,在一个随机的时代用热烈表达,数字时代的新审美,从来不是潮流驱动的符号,而是观念认同的载体。

05

场景品牌的第五个篇章「新社群」,研究方法是「微观对话」

01 持续对话比精准连接更重要
数字群之所以不能成为大众,是因为它没有灵魂,没有思想。灵魂是有聚合性和凝聚力的。德国韩裔哲学家韩炳哲在《在群中》里这样写。对于疫后商业、AGI时代的用户陪伴,其实有很重要的思考价值。
这几年的新商业进程中,我们看到了大量创新模式涌现:会员制仓储超市、社交拼团、DTC 品牌、自动驾驶订阅、内容平台订阅……这些新模式都在指向一个结论,新社群商业的本质是「真实关系」的集合。
我们在今天的一开始就讲「对话比连接更重要」,某个角度上安利的新社群方法就是持续对话的方法。它需要「把自己种下去」:要和用户对话,形成真实陪伴关系,就不能是普通的深入,而是也要「把自己种下去」,才有资格开出「美好生活之花」,才能做到数字时代「在群中」的一呼百应。风吹麦浪,只不过因为把自己作为方法,所有的连接才是真实和真情的陪伴。
新安利模式,就是一种穿越周期的社群观,基于此可以重新理解这个时代的用户、社群和关系。总结一下,理解后疫情周期人的身心需求,打造「后疫情亲密场景」即是正当其时也是返本开新;为真实陪伴不断开发新场景,让「数字时代的社群共益」深入发展、模式涌现;立足社群成长,「健康生活方式创业」也推动新的社会价值。
后私域增长,持续对话比精准连接更重要。什么是后私域?可能并不只在于全域或公私域混合,而在于需要真实理解的陪伴,其创造情绪价值和社会价值,甚至也创造新的人文价值和人生价值。

02 为每个微小观念,找到关系的容器
我还想以一款车来讲解这种新的社群观。这个案例大家都熟悉,是场景实验室和北汽新能源长期共建的一个新物种实验项目,极狐汽车考拉。我们思考「智能亲子车」的造车逻辑,考拉的答案是:产品的起点也是关系的起点,关系的起点才是产品的起点。产品不是向社群去营销,而应该本身就是被社群关系所定义的。

同样,包括凯叔讲故事和熊猫天天AI故事,他们如何理解智能亲子出行生态、如何理解亲子陪伴的每个场景细节。我想说,为每个微小观念,找到关系的容器,是今天面对用户的必经之路。
03 新社群,数字陪伴的具体而微
「还有什么比一条小路更美的东西?它是生动而多变的生活的象征和形象。」很多年前乔治·桑写下这段话,没有想到在数字生活风起云涌的今天,那条小路不是林间小道,而是一个伟大的新商业旅程的开启。每个微小观念不仅值得被重视,也值得在关系的容器中重新审视。

06

场景品牌的第六个篇章「新效率」,研究方法是「创造力对话」

在AGI时代,我们的工作如何被替代,人类的创造力应该通往什么方向,本质问题是AI与人的关系更应如何。我想先表达我们的基本判断——AGI时代,人追求创造力,而创造力追求精确。
01 AI原住民崛起
AI世界正在发生基于应用层的急速变化。Midjourney密集上新新功能,让无限想象力「所想即所得」;GPT-4全线接入Windows11,Windows Copilot成为每个人随时在线的AI助理;盘古大模型,定位行业大模型的分层解耦架构,支持细分行业的小模型生成;文心大模型3.5上线,知识增强大语言模式正开启数据飞轮。追求精确的技术传统,与个体到行业的协作,走在了新的起点上。
与此同时,AI原住民的全新一代也正加速崛起。它们与工具的关系更为激进,从使用工具,到在工具中创造工具。关于这一点,我特别想分享一个案例Notion。
2022年11月,在ChatGPT上线之前,Notion AI测试版上线,用「对话模式」一键联通内部与外部工作流,它的工具观以「AI+模板」拥抱新技术周期,也不断深化CLG新增长模式的最佳实践。AI文档,正开启模板生产力革命。这个判断可以帮助我们理解Office、Google Docs、WPS所代表的进化方向,它们会改变一代人的生产力结构,不仅仅是个人,更在于围绕这一代人的办公形态、协作方式、创造模式。这是我们如此强调AI原住民崛起的关键命题所在。

02 AIGS产业周期:Work with you,not for you
西蒙·温切斯特在《追求精确》中提出,「在哲学上、道德上、心理上、智力上,甚至可以说在精神上,人类越来越依赖于精确度不断提高的设备和技术。」在一个加速度竞争的AGI周期,我们对于「追求精确」的理解,需要在更高的概念层面来寻找解决方案。
可以看看历经30年,陪伴几代使用者的ThinkPad,30年的时间中,ThinkPad开创了很多个定义时代的第一。作为效率工具的商务笔记本,从产品到场景协作先锋个体;面向办公效率的智能场景,从产品到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协作时代企业。它的实质是思考协作之道。
场景协作是唯一方法,AGI时代的产业周期实质是AIGS,可以预判的行业机会是基于大模型的服务产业,比如已经成为社会议题的「长寿服务」。AI是工作伴侣,而不是工具——Work with you, not for you,这句话朴素而重要。
03 新效率,人机协作的创造力涌现
AGI时代的组织形态又当如何?人机协作组织已经是正在发生的未来。作为工作伴侣的AI,还会表现为大家已经开始熟悉的数字员工。
这一年,我和小冰团队有过多次交流。我们最深切的共识在于,数字员工从来不是辅助型助手,它对于组织形态的颠覆与组织效率的跃迁,会成为更加关键的角色所在。面向人机协作组织,从辅助型数字员工到创造型AI编制,是必须建立的新共识。

目前千千万万个播报数字员工、交互数字员工、直播数字员工,已经深入企业,完成业务创新和场景开发。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更愿意把小冰公司定义为未来组织效率服务商——是创造力,更为创造力服务,才是AI Being。对数字人的伦理学思考之上,我们期待数字员工在表达真实与理解场景的能力模型之上,成为AGI时代的美好生产力。
AI原住民崛起,工具与使用者对话,数字员工重塑组织形态。关于新效率的回答,需要放在AI技术周期之上,但更应该超越AI思考人类的未来。AI提供的不是极致效率工具,而是人机协作的创造力涌现,最终还给人类以更纯粹的思考力量。

2023新物种预测

对话时代的场景品牌,我们用六个「新」完成回答。技术周期与商业世界的碰撞,也临近重塑生活的新窗口,这是「风再起时」的另一层叙事。谈论数字时代的美好生活太久,今年的新物种预测,我们想回到问题的原点,给生活方式的趋势以恰如其分的想象,却也发现,具体生活大于想象。

预测 01

暗示感消费:能量自洽与移情方案

可自我解释的情绪符号与情感代偿,成为消费新决策。
MBTI产业链,从个体的人格类型到品牌的人格类型,流行社交符号的商业化,是在理解自我中疏解焦虑的情绪消费;异宠经济呈现的高速发展态势,意味着人宠生活进入了满足差异化情感需求的新阶段;幸运色穿搭成为日常仪式感的自我感受良好暗示;植物主义,由山系生活方式不断延展,呈现出户外全面入侵室内的新方案。更多生活细节成为情绪锚点,带来新的社交货币与消费决策。

预测 02 

生活考古:复古精选与数字回流

数字生活方式的文化重制与记忆更新,古旧而有新意义。
以特洛克Trozk红白机插座、树莓派、CCD相机为代表的数码产品复古潮流,意味着对快速变化的数字生活的慢思考和再发现精神;Remini凭借老照片复原和AI宝宝火遍全球;AI 孙燕姿不是「冷门歌手」的时代调侃,而是AI时代人人创作的现象级表达;从罗意威2023春夏像素设计的破圈到像素游戏的再火热,像素风运动是打破次元壁的趣味以及高清时代对像素时代的情感再连接。以考古的姿态重新发现和创作,是数字时代与潮流文化的交相呼应。

预测 03

秩序追求:极繁生活与心理收纳

掌控个人生活安全感,专业精神全面整理复杂日常。
充电头网,代表着极度细分的日常物品专业精神;万物OOTD,从穿搭到桌面、随身物品,都可以成为每日生活的自我展示表达;无论是骑行、瑜伽、亲子出游,日常装备化,认真研究和准备每一次出行和运动,拓宽了出行和运动本身的意义;家庭博物馆,再小众的兴趣爱好也以专业方式来整理收藏,塑造家的独特性与安全感。人们对秩序感的追求与生俱来,越是复杂日常,越是需要专业收纳。

预测 04

超在地性:迷你小城与精神飞地

寻找身份认同,重建在地归属与精神基础设施,年轻人特区正在诞生。
大地艺术节,坚持艺术融入在地的持续运营;数字乡民,是数字游民与在地的真实联结;元邦建筑双年展,元宇宙作为数字生活空间的策展日常;在地社群App,源自在地而超出在地的社交联系。迷你小城可以在附近,也可以是远方。精神飞地可以在线下,也可以是线上。重要的是,它们事实上成为一群人的生活社区与精神家园。

预测 05

文本复兴:小出版与文字景观

新意义需要新文本,数字时代的沟通需要独立精神的内容。
新地方志,是更「窄」视角、更多元形态、更具先锋观念像《碧山》这样的当代地方史;SLOGAN TEE,观念的表达需要更直接的媒介;prompt,提示词创造了新的意义文本;文案目的地打卡,城市的景观和态度由文字重新塑造。更多可书写的内容、更多可抵达的意义,文本复兴在每个日常的具体而微之处。
「趁现在还来得及,我想看清楚自己」。当一切都在祛魅,只有自己是可找寻的确定。发明自己,保持对话,向超越想象而去,自能触碰到商业的明亮。最后,我想用海子的一句诗作为今年的结尾,「风后面是风,天空上面是天空,道路前面还是道路。」而道路上,有在座的闪烁星群。感谢聆听,我们明年立秋再见!






腾讯科技完整编译

高盛关于人工智能潜力及影响的报告

👇🏻点击图片阅读👇🏻


本文来源:腾讯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