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5月6日,由第一财经主办的“价值投资论坛”在上海成功举办。本次线下论坛以“时间的力量”为主题,邀请国内外顶尖经济学家和投资人等大咖嘉宾共聚一堂,深度探讨宏观经济形势,解读热门投资话题,把脉行业发展趋势,共商人类经济文明。
在线下论坛结束后,第一财经紧接着还开启了约2个小时以“历年巴菲特股东大会的「顿悟」瞬间”为主题的线上圆桌论坛,弘章投资创始合伙人翁怡诺受邀参加了本次线上论坛的讨论。
会上,弘章投资创始合伙人翁怡诺与君和资本合伙人李婷、财经作家沈帅波就第一财经主持人黄伟的提问发表了不同看法,用巴菲特和芒格的思想穿透时代变量。
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弘章投资创始合伙人翁怡诺分享的精彩内容:
1、从与巴菲特、芒格的结缘到践行价值投资理念的故事?
2、如何看待和践行巴菲特的长期主义投资理念?
3、如何做“时间的朋友”?
4、如何理解“顿悟”?
5、预计今年股东大会的热点话题是什么?

从与巴菲特、芒格的结缘
到践行价值投资理念的故事?
黄伟:很高兴,今天一起聊一聊关于又一年的巴菲特股东大会。今年股东大会有几个关键数字吸引了大家的注意,首先是巴菲特和芒格两位的年龄相比去年又长一岁,巴菲特1930年8月30号生日,近93周岁;芒格已经是99岁,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数字;而大家关心的股东大会到今年已经是第60场,办了60年,这都是非常重要的数字。
请问您跟巴菲特或跟芒格的投资理念结缘的故事是什么?什么样的机缘巧合,让您知道了巴菲特和巴菲特的投资理念?
翁怡诺:我们做金融和投资这一行,最早的时候巴菲特和芒格的书基本上是我们的必读课程,我也会坚持很多年学习股东大会的会议记录,最早可以追溯到二十多年前了。我觉得比较深刻地感受是2016年,我去美国奥马哈亲身参与了股东大会。我今天穿的T恤就是当时股东大会买的,上面有“伯克希尔”的这个标志,也是一个特殊的纪念。
巴菲特价值投资理念来说,我觉得对于职业投资人来说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能够帮助我们形成完整的框架感。
我们投资圈其实是有各种流派,整个投资市场有各种各样的“武功”,每个投资人有各种各样的选择。我觉得价值投资者朋友圈大家长期坚守这样的一个投资流派里面,也会定期相互切磋,形成一个稳定的思考框架。
特别是因为我们弘章投资主要是做中国大消费类的一级市场投资,所以实际上价值投资对我们形成决策和平衡自己市场博弈之间感觉是特别重要的,我们基本践行巴菲特、芒格的一些理念,在中国的实践和落地,也把它作为自己长期投资生涯主流最主要的一个框架思想,所以价值投资体系对于我们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而且我也在学习两位智慧老人长期为人处事里面的一些豁达和风度,对世事的深度洞察,总体上非常受益。
黄伟:您刚才讲了一个很重要的点,一方面您在学习,另外一个也希望能够更多拿来借鉴,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其实大多数人是知道,但真能够运用在日常投资的过程当中这能不能用是一回事儿;用不用得好又是一回事儿;还有用得像不像是另外一回事儿;还有能不能真的像他一样产生积极正面效果,这是另外一说了。不知道您怎么看这样的问题?
翁怡诺:这可能跟我所从事的私募股权行业比较有关,我们不是盯着每天股价波动,而是看一个比较长时期的周期里面,可能是五年、十年为周期的一个确定性。
我们对确定性投资是非常坚守的,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印证很多巴菲特曾经做过的投资案例,包括芒格讲的一些道理,很适合一级市场用这样的思考和方式论落地投资很多事情。
我们做过很多高回报投资项目,恰恰是运用这些理念,形成很不错的回报结果,又是形成不断的正向反馈,我们特别相信这样一个长期策略的落地性。
因为二级市场基金管理人可能受很多情绪市场博弈要素影响,有时候会有一些长期和短期的决策矛盾,一级市场更适合这样一个角度更加看企业本身。
所以,是否可以运用这种理念体系是和资产类别有关,并且也和投资者本身的资金性质有关,甚至和投资决策体系也有很强的关系。
黄伟:明白了,谢谢。从1964年开始,每年5月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大会都会如约到来,前面已经讲到了,今年第60次,非常的不容易。首先,这个时间的跨度很长,整整60年,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没有中断过,每年都会如期举办。应该说成为所有巴菲特拥趸的盛筵,哪怕不能到现场穿T恤这一种也可以,有一种在现场回味感觉。
请翁总介绍一下2016年到现场参加的感受是什么,也方便让我们更多没有办法到现场身临其境朋友感受一下。
翁怡诺:2016年那一次的印象特别深刻,那是一个大的Party,有很多全球价值投资者的盛会。这个小城市很早开始就有一点小拥挤,我记得那天还下了小雨,我们很早就有机会进入那个特别大的场馆,虽然天气不好,但参与的人热情特别高涨,大家有点小兴奋的感受。
而且伯克希尔会把很多他们投资的企业,也都聚集在一起,有一个特别大的展厅,有一点像展销会那种感觉。消费品企业也会借此机会售卖产品,有不错的特价和折扣,有一点像赶集的感受。一些做TO B服务的企业都在推销或者是给大家讲他自己的企业故事。可以说是一个大部分投资组合企业一次性给所有股东的亮相,会增加对被投企业的认知。所以我觉得那个气氛很好,也买了很多纪念品,通过买他的产品也会再花一点时间看下公司的数据和股价做学习和研究。
此外,巴菲特和芒格两位老人从早上九点多一直讲到下午三点多,精力极其充沛。我非常佩服他们的智慧以及生活态度,非常让人羡慕,我经常跟朋友开玩笑说投资上面的收益是另外一回事儿,如果我能够在那个年龄还能够有这样的风趣智慧,人生应该是非常圆满的感受。
黄伟:您刚才讲到一个时间的跨度,早上九点多一直到下午三点多,中间你们会把午饭时间留出来吗?
翁怡诺:会,有一些供应点,因为这是很大的场地,有各种各样小的店,都有餐饮供应。
但我觉得午饭也很有意思,因为大家大部分是陌生人,我们跟本地人一起排队买东西,一边吃的时候有一些人会相互聊起来,说你们的投资理念,你们是谁,原来来自中国这么远,你们怎么看阿里巴巴,因为那时候是阿里巴巴比较火的时候,会问京东的竞争,气氛整体非常好。
黄伟:刚才您讲到下午三点多时其实你们已经困了,那一年大家的问题不精彩吗?您记得那一年大家关注的是什么话题,提问比较多,频率比较高的,对巴菲特来讲他比较愿意回答的是一些什么样的问题,还记得吗?2016年。
翁怡诺:主要我们早上太早去了,到下午有一点闷热容易犯困,但当时关于宏观的问题我记得的,这一段话对我个人来说特别重要。
当时我记得好像类似于这样一个意思,巴菲特说宏观经济上我们不比别人知道的多,我们买股票就是买生意,我们会做很多的研究,但不是因为是个兴趣而做决定,所以宏观上我们不能左右,但微观上是我们可以做的。这一句话对我影响特别大,去年疫情的时候大部分企业家也非常困难,我当时跟内部也经常讲宏观不是我们可以左右的,但微观可以做的,我们观察商业的东西,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黄伟:说到巴菲特股东大会六十年历史上,每年都在举行,哪一年您会特别关注他的股东大会?哪一年经济背景让您特别期待这一年股东大会当中巴菲特会说一点什么?还是说每年您都很期待?
翁怡诺:我其实每年都很期待,不过有一些特殊周期性的时刻,是我印象特别深的。我入行比较早经历了多次大的周期性波动,见证了多次历史。过了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2009年,宏观上特别不稳定的一个时间。包括当时中国的四万亿,大家都在讨论怎么走出金融危机的困境,所以2009年5月是我印象特别深刻的一次股东大会,有很多问题都是在讨论金融危机的影响。
当时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事情,那时好像是巴菲特刚刚投资比亚迪。我当时就在中金直投部负责投资PE,看高端装备、零部件、汽车行业,我们也做了很多研究,当时从研究结论来看,我认为是一个短期被高估的项目。但今天复盘看,我当时真的没有穿越时光长期眼光,我算一下大概12年时间,那时候股票市值到今天涨了10多倍。当时股东会讲到巴菲特说芒格特别看好比亚迪,也提到对王传福的看好,关于中国工程师的评价他用了一个词,叫做“无人能敌”。今天回顾复盘时比较有感触,确实新能源汽车行业如此波澜壮阔还特别有感觉。


如何看待和践行
巴菲特的长期主义投资理念?
黄伟:翁总,巴菲特的长期主义投资理念带给您这么多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有没有兼容并蓄,直面错误、失败的精神也一并吸收下来,有吗?
翁怡诺:这是肯定的。作为一个职业投资人,对自己真实是我们公司内部的一个准则。当然我们还做得不够好。如果做错了要认,实践中我们特别重视复盘,甚至把所有当时投资记录决策会记录下来,复盘会一一看和评估,这个过程要非常理性和客观。如果有看错再来抓当时为什么看错,是怎么样一个视角,投资决策整体是非常复杂的过程,有不同要素的权重,整个过程中能够真实面对自己的错误,其实是核心的一个价值观,所以我是把它融入整个公司的投资文化中。
黄伟:翁总,您投一级市场和很多消费品类,巴菲特很多重要投资也投消费行业,在股东大会现场说了很多关于消费金句,比如“市场份额不重要,重要是消费者的心智”、“弄清楚该跳进哪个池塘是很有意义的,你跳进哪个池塘可能比你游得多好来得更重要”等等。巴菲特自己很喜欢非常具有黏性的消费品生产企业,他关于消费股判断,对于您现在的投资行为有些什么样的启发吗?如果有的话方不方便举一些例子?
翁怡诺:巴菲特投资跟我们重点投资大消费领域非常有关系,我们喜欢零售、连锁品牌、消费制造、消费科技、消费医疗,这是我们整体的一个范畴。其中有一些对品牌理解我们特别认同,整个品牌里边,复购率是品牌价值一个特别重要的内核价值表达。过去对投资消费哲学和逻辑到今天也没有本质的区别,相信长期和核心价值。
消费类企业的护城河比较深,有品牌认知的粘性,有渠道分销的深度,还有高效率供应链的灵活。我们投资策略里非常认同品牌驱动的项目,还有一个我们重视的维度,不仅仅是品牌价值,还有它的制造供应链差异化的能力。
现金流特别重要,像我们投资「蓝月亮」、「紫燕食品」这类公司,实际上是都是一个现金流极其健康的项目,特别能够扛得住周期波动的影响。
品牌心智认知上我们非常相信这是一个长期的核心价值。我们的投资策略非常认同品牌驱动,加上中国制造供应链壁垒形成的合力,两者结合起来是我们看今天消费类,特别是C端企业的一个重要的视角,这些壁垒是具有长期性和抗周期的。
黄伟:您说到这些都要很强,换句话说这样的一个企业,无论是身处哪个行业哪个赛道,是不是就显得凤毛麟角,不那么好挑?
翁怡诺:以我们的标准来看如果可以称得上一个非常优秀长期可以持有的公司,实际是非常凤毛麟角的。我们会看整体的价值权重,企业成功一定是多元归因的,包含品牌、制造、渠道、团队能力等等,这都是一个非常综合的概念。所以投资确实是在大量的行业大数据里面精挑细选,还要花时间选到好的经营者,人也是巴菲特投资体系里面非常重要的资产。
黄伟:翁总怎么理解巴菲特长期主义,跟短期主义冲突时您觉得巴菲特做了什么样的决断?
翁怡诺:我认为长期主义不是坚持不变,长期是站在一个更长的周期去思考企业或者产业的一个终局的状态。不是简单看比如说季度的业绩好了就涨一点,不好就跌一点,因为在这样的一种市场的情绪博弈里,实际上大家是很难去有长期的战略定见而是去思考和判断更长周期里面哪些关键要素可以演化的大概率逻辑。
我们投资本质是不确定性当中寻找相应确定性。在感受投资研究过程中,我们有时候争论不清楚、思考不清楚时,有一个最简单方法是把时间拉长了看,把中间的短期争论都淡化,看一个更长的确定性,来思考这些权重时就能够找到一个比较好的解题思路或决策。所以我觉得这一个重要思维模型和方式,这也是我个人受益特别多的一个视角,当我碰到一些生活中的问题或一个大的决策困难时,我通常把时间轴拉长看,这样就比较容易做出一个相应的正确的选择。这是我的观察。
黄伟:目前大家都在信奉巴菲特的长期主义,以中小散户来讲您觉得他们应该怎么样践行?
翁怡诺:我觉得两个角度,如果搞不清楚主动型投资是什么的话,投资指数ETF或定投这样一些模型是可以帮助到小的投资者决策的。
还有一个有意思角度是,其实巴菲特长期主义也好,价值投资理念也好,实际某种程度跟他手里钱的性质有关,伯克希尔是用保险资金、长期主义、价值投资这些要素融合一起做投资的。因为保险资金实际成本相对低,又比较能够穿越周期的一个资金性质。
今天说不是相信长期主义还是不相信巴菲特,而是我手里面钱能不能让我相信巴菲特,相信长期主义。二级市场游戏规则中的大部分钱非常短期,资金的周期和投资理念周期之间不匹配才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如何做“时间的朋友”?
黄伟:巴菲特一句话广为流传,叫做“时间的朋友”,但其实大家不知道后面还有一句话表达,“时间,是好公司的朋友,是烂生意最大的敌人”。投资者如何做时间的朋友,从公司角度来看如何理解时间给公司所带来的成功?
翁怡诺:我们认为时间上来看,最怕的是在错误的方向上坚持足够久的时间,越坚持问题越大,越错是长期时间的悲惨结果,“时间的朋友”也是一个被市场滥用的概念。
从我自己二十多年投资生涯来说,我特别信奉无论何时都不要追求特别短期的这种投机性高、速增长,我们内部是特别相信每天进步一点点,有的时候超快的事情的另外一面往往的终局都是快速的失败和一地鸡毛,这是我过去二十多年的投资生涯里面见证特别多的事情。
我们也看到一种强周期性的特点。比如,我经常讲每个人都曾经握一手烂牌,也羡慕有一手好牌的人,怎么办?慢慢打,牌一张张出,每抓到一张好牌就是一次机会,有时候我们看把烂牌打好的人所获得是超过当时握有一手好牌的人,所以再烂的牌只要不下牌桌都还有机会,要坚持地、不断地打出那一刻的好牌,这是正确方式。这是我对时间的看法。
黄伟:公司角度如何看这个问题?
翁怡诺:其实真的很相象,有可能我们对于企业经营中一些见招拆招,竞争对手出一招我马上做同样东西,是短期博弈经营决策,实际上我们是真的需要再看一看战略定力,把自己放在十年或五年维度,绝大部分三五年一个标准战略定力角度看自己每一步打牌策略,真正可以看到很多优秀企业,每一步都可以一点点进步,我特别喜欢这一种一点点进步的公司,可以走很远。
黄伟:您刚刚讲你们一直寻找面面俱到的好企业,你们有自己的考量维度与标准,实际上面面俱到刚刚您承认这是风毛麟角,我们对于现在你们目光所见被投企业,您觉得他们最缺乏的是什么,他们亟待补充的是什么?
翁怡诺:我们不是追求所有东西都要面面俱到的企业,也不会,但有一个价值权重的概念,主线赌的是什么要非常清楚,我赌的是行业的增长权重还是这个人特别牛,都可以用权重分析。每个企业的内在能力往往都是不同的,反而是我们投资者要想清楚,哪些是判断的最大的权重。
决策往往是一个权重思辩的过程,因为你不可能要求企业家什么都是平齐的好。

如何理解“顿悟”?
黄伟:问一下关于人性话题,巴菲特说过,你一生当中,可能也有这么几次你突然看到你面前真正重要的东西是什么,于是他就“顿悟”了。
翁总,您人生当中应该也有过“顿悟”时刻,但这“顿悟”如果多了是不是意味着自己一直在不断地修正自己或者换句话说自己做某一件事情时,一开始思考方向等等都不成熟;“顿悟”不能多,但要有。
翁怡诺:我觉得作为一个职业投资者,理解“顿悟”都是我们投资修行的一部分,特别重要的是不断在更新和迭代自己的认知,本质上是认知的水平问题。
我觉得“顿悟”有不同层级,一些大问题的思考才能够是“顿悟”,特别震撼或想明白一个大道理,小道理其实是我们天天想的。
我的大道理是什么?我觉得作为职业投资者要想明白到底干什么,投资本质是什么,这是一个“顿悟”,也是巴菲特在《聪明的投资者》序言里面讲的一段话我特别喜欢,“要一生当中获得投资成功,不需要顶级智商,而是稳妥的知识体系作为决策基础,并且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使其不对这个体系造成侵蚀”。这是我特别重要的“顿悟”时刻。
投资不像艺术,实际是有可积累地方,有沉淀地方,就像一个打通关的游戏,每一次我闯关就增加一点认知,然后就可以形成一个我相信的框架,这才能够对很多的问题形成快速的检验,像检验试剂,只要套框架里,成和不成马上有结论,所以这对于投资本身的认知是我当时一个快速的、非常大的“顿悟”时刻。理解了这个东西以后,我觉得就可以让我自己走得更远。
理解这个框架,形成一个稳定性的思考框架,特别特别重要,因为很多时候我们都是被市场博弈论的情绪所影响的。

预计今年股东大会
的热点话题是什么?
黄伟:翁总,您觉得今年大家关心热点话题又是什么?
翁怡诺:我不知道是不是有人会问关于ChatGTP、人工智能这样一些最前沿的科技所带来的有一点人类深层次的恐慌的这样话题,这也是一个学问点,我们也想探索,这是一个宏大叙事的投资主题。
人工智能代表极其深远变化,甚至对投资本身也会形成更深刻地变化,我们期待会议上有非常有洞见的认知。
黄伟:如果您在现场,最想问巴菲特什么问题?
翁怡诺:我想问人工智能关于未来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这是我特别想问的。
END
推荐 ·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