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章投资翁怡诺:不存在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出海标准
弘章消费研习社 · 2023-04-03 12:01:38 · 热度:加载中...


中国企业的“大航海时代”已经到来。近年来,以SHEIN、名创优品、蜜雪冰城为代表的中国企业纷纷走出国门,在世界舞台上展现中国品牌的韧性与活力。在这场声势浩大的全球化征程中,东南亚成了众多国内企业出海的第一站。

为什么中国企业争相出海?企业在跨境出海的过程中会遇到怎样的挑战和难关?中国企业出海的机遇有哪些?

针对上述问题,日前参加君对弘章投资创始合伙人&“大消费东南亚游学营”领队翁怡诺进行了一次专访。

弘章投资是一家专注在大消费领域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过去一年,弘章投资在新加坡成立投资办公室,并围绕东南亚市场做了大量特色行业研究,从宏观到微观展现了一个新兴市场的巨大生机潜力。弘章认为,今日的东南亚正如15年前的中国,时光机理论正在这片热土上被实践。

2023年5月7-12日,参加CANPLUS、弘章投资、南洋理工大学三方联合推出“大消费东南亚游学营”,带队走进东南亚最具代表性的两个国家——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驶向大航海时代的最前线。弘章投资创始合伙人&参加CANPLUS无界消费创新营导师翁怡诺全程带队,同行深度辅导。

以下是我们此次对话的节选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弘章投资创始合伙人&参加CANPLUS无界消费创新营导师 翁怡诺


Q

为什么近几年越来越多中国品牌争相出海?

翁怡诺:有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国内竞争非常激烈,有些行业甚至可以用惨烈来形容。所以大家往外看,其实也是在看更大的市场空间。对于一些已经在国内获得较高市场份额的企业来说,出海和全球化是一个整体的趋势。所以大家会将更多的商业能力对外输出,但具体到不同的品类、生意模式、打法和资源上时,每个人的选择都非常不一样。

出海是一个大概念。不同禀赋的东西去的地方可能不一样。比如,一些基础品、制造品类可能会出海到非洲等发展中国家。一些连锁业态可能会出海到东南亚国家,因为这些地方有一定的华人基础,比较认同中国品牌和产品。

整体而言,今天的中国企业都面临一个长期问题:当国内的竞争空间已经比较有限的时候,我持续增长的能力在哪里?大家一般会有两种心态,一种是在它的主战场全面往外拓展。另一种是,在国内市场做得还不错的时候,派一个小分支去海外做尝试。万一做起来了,就变成了它的第二曲线。所以,在国内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出海成了大家的一个共识。


Q

什么样的企业出海更容易成功?

翁怡诺我觉得能在国外做到一定规模的中国企业,都是很好地整合或者利用了中国超级强大的供应链体系的公司。

很多出海企业的生意逻辑是,在流量端,用创新的流量方式去吸引海外消费者,在供应链端,依托中国过去二三十年积累下来的强大制造能力,对外输出高性价比的产品。于是就形成了一套比较有效的打法。这是我们商业模式整体对外输出的一个主线,实际上就是把中国的供应链拓展到世界的范围内。

早期中国的制造业主要通过代理商和线下渠道出口到海外市场。后来随着流量端的巨大变化,全球进入电子商务时代,亚马逊等电商平台陆续崛起,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卖家发挥了对外输出国内好产品和供应链的价值。从海外消费者的角度来说,他们享受到了更高性价比的产品,同时也认知了中国的品牌。


Q

中国企业出海遇到的主要挑战是什么?

翁怡诺实际上不同国家和区域的政治、经济、监管、法律法规都是非常不同的,消费者的认知和特色也非常不同。所以不存在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出海标准。每个国家都要因地制宜,精耕细作。从这个角度来说,出海最大的挑战在于不同的市场。以东南亚为例,它的市场比较碎片化,没有中国市场这么集中。反过来说,在世界范围内,真正体量大的统一大市场就是中国跟美国。

海外市场的话,一些拥有较大人口基数的发展中国家,或者新兴市场国家,比如印尼和越南,从长期来看它们的机会也不错。我认为这些市场是值得投入的。但挑战在于,每个地方的监管体系、文化特征、消费者特征都非常不一样,如何做到每个地方的本土化就特别重要。


Q

中国品牌出海东南亚的机遇有哪些?

翁怡诺其实整个东南亚并不是很大,这里边市场规模相对比较大的还是印尼市场,它有接近2.7亿人口,而且它的工业化水平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我们认为,在印尼的政治环境相对平稳的前提下,当地的经济发展潜力还是很大的。因为这里有大量的消费者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且印尼的人口结构偏年轻化,我们认为随着当地工业化水平的提升,印尼会逐步出现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群体。从这个角度来说,印尼市场还是有很大的潜力。

今天的中国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老龄化和少子化趋势,这意味着中国高速增长的阶段已经过去了。所以像印尼、越南这样拥有较大人口基数、且人口基数偏年轻化的新兴市场国家会有很多潜力。


Q

在东南亚市场,哪些品类和赛道有前景?

翁怡诺我认为零售业态还是比较有机会的。目前,东南亚市场的传统零售业还没有形成电商化的流行趋势,而且当地的基础设施相对来说还比较薄弱。这就给供应链端品牌方提供了一个机会。

以印尼市场为例,因为当地的宗教属性,对吃的要求比较高,所以跟食物有关的供应链很难直接迁移进去,更多的是依赖本地化的供应链。但是那些受宗教影响较少的品类,例如小家电和日用品则很有机会进入印尼市场,填补当地的需求空间。所以我们会看到生活方式类的品类,例如名创优品,以及像KKV这样的大店模式都在印尼卖得非常好。

此外,TikTok在海外市场非常流行,这也给出海的品牌带来了一些流量型机会。在TikTok上面比较有话题度的品类都有很大的机会点。一些新品牌会把国内的流量打法复制到海外,效果也不错。比如美妆品类,可以借助TikTok快速吸引流量,这对于新品牌来说还是挺不错的。


Q

你如何看待新加坡市场?

翁怡诺:新加坡本地市场很小,面积只有上海的一个区那么大,人口只有600万。但是新加坡是整个东南亚里人均GDP最高的国家,也是科技、人才、资金聚集的一个高地。而且当地的法律制度和税收政策都具有一定优势。所以新加坡正在成为整个亚洲的新中心,东南亚的金融中心。很多企业都考虑把它们的亚洲总部放在新加坡,以此为据点再去辐射东南亚的各个国家就很方便。所以现在也有人把新加坡叫作“亚洲瑞士”。


Q

弘章在海外看到了哪些比较好的机会?

翁怡诺:弘章去年在新加坡成立了投资办公室,我们的团队也在做本地化研究,目前看来有一些系统性投资机会:

一方面,当地流量端正在经历快速的变化,有一些已经在中国被验证的商业模式可能有阶段性验证的机会。

另一方面,在印尼、马来西亚和越南等国家,因为本地的工业化发展程度较低,本土大企业不多,所以当地消费者的需求还没有被更好地满足。再加上宗教原因,使得外面的一些商品很难进入当地市场,所以我们看到,在本地化制造和消费制造业领域仍然有一些机会存在,这里面也存在一些本土收购的机会。东南亚市场对我们来说是个新市场,但是对于一些已经有一定规模的本地化企业来说,它在当地已经深耕细作了数十年,也面临传承的问题。所以就看中国企业的资金实力了。我已经看到有不少企业在盯着东南亚的投资和并购机会了,不仅仅是VC投资,也有一些成熟的上市企业是可以合作的。





2023年5月7-12日,参加CANPLUS、弘章投资、南洋理工大学三方联合推出“大消费东南亚游学营”,带队走进东南亚最具代表性的两个国家——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驶向大航海时代的最前线。


目前,“大消费东南亚游学营”正在火热招募中邀您共探新加坡与印度尼西亚。



报名咨询


如您对“大消费东南亚游学营”感兴趣,

可咨询王老师:13918349094(同微信)



END

推荐 · 阅读

本文来源:弘章消费研习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