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博远资本:“投早投小”已成共识,全球创新才是未来
36氪 · 2023-01-27 09:15:10 · 热度:加载中...
“投早投小”成为共识,老龄化和供应链领域将备受关注

  动脉网每个季度都会对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进行观察和报道,并总结出每个季度产业前十位活跃的投资机构。在这个报道中,2022年的每个季度博远资本都榜上有名。进一步统计发现,博远资本在2022年在投资领域取得了很不错的回报:除了好几个项目的上市,其在更早2021年投资的项目当中依旧有2/3左右的项目在2022年获得了新一轮融资的支持。

  博远资本是如何在2022年取得了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成绩,2023年又将关注哪些新的领域呢?在与动脉网的交流中,博远资本创始合伙人陈鹏辉不吝对此进行了全面分享,希望为行业参考。

  博远资本创始合伙人陈鹏辉

  2022年震荡剧烈,“危”“机”并存,“投早投小”成为共识

  动脉网:您认为医疗健康投资领域在2022年相比之前发生了哪些变化?

  陈鹏辉:2022年的医疗行业整体行情可以说是跌宕起伏。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二级市场医疗板块开始震荡走低,一直到9月触底,行业整体的PE水平达到近十年几个周期的最低水平。此外,2022年A股和港股的医疗企业上市不管从数量还是从募资规模上都较2021年有了显著减少。这种市场整体的遇冷极其快速且直接地传递到了一级市场。

  幸运的是,从去年9月卫健委下发财政贴息医疗设备的利好后,医疗市场迎来了大家期待已久的回暖行情。二级市场行情回暖,甚至可以说是激烈反弹。以近3个月区间涨幅超过50%的药企为例,A股和港股加起来超过60家企业;还有十几家企业的涨幅甚至超过100%。港股医疗健康指数回调也超过50%。

  年底的这波涨幅让整个医疗行业的信心得到了回暖。因为疫情,前两年全球掀起了医疗行业的投资热潮。2022年医疗投资的估值情况经历了一年多的调整,一定程度上回归理性,年底的趋稳回升也让大家有了底气。2023年是疫情放开后的第一年,行业都期待放开手脚去大干一场。

  作为专注于中国医疗健康领域的一级市场投资人,博远资本旗下已有不少企业完成IPO。因此,我们对医疗行业的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动态都有很直观的感知和参与。

  去年一级市场的融资额度和案例数都大幅下降,投资人更加克制和理性,谨慎观望的氛围比较浓郁。比起“冷静”,甚至可以用“冷清”来形容去年的一级市场交易。与此同时,私募市场也不像二级市场那样回暖明显。通过和市场以及三方机构的沟通,我们了解到2022年第四季度生物医药私募融资交易数量甚至创下了近三年的新低。

  在投资领域方面,由于二级市场表现的影响,生物技术或者说医药领域的项目在2022年如果正处于融资期可能举步维艰。这个细分领域的项目大部分还在临床或临床前阶段,离商业化还比较远,更不用说盈利。因此,当市场进行调整时,这类项目也相对容易受到冲击。基于这种原因,在2022年,更容易验证技术、做出产品、短期获批、形成销售的器械及诊断领域项目在相对冷的市场中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当然,诊断领域的火热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疫情——坦白说,疫情这几年对医疗投资的影响可能在一个投资人的职业生涯中也是屈指可数的机遇和挑战。

  在投资阶段上,去年“投早投小”开始成为一种趋势。前不久我们看到了相关数据,在生物医药行业,种子、天使、A轮的合计交易数量比例在2022年超过了70%,而前几年这个数字只有50%左右;同时,2022年的私募融资平均交易金额反而不足2020年的一半。这个变化可以看出,2022年,“投早投小”仿佛已经成为了还在活跃的很多投资机构的共识,许多基金也为此成立了孵化器或者专门的天使基金。

  说了这么多,虽然都是挑战和震荡,但危与机总是相伴相随。我们仍然看到了很多积极之处。一方面,我们看到无论市场大环境如何,真正有价值的企业还是会受到投资人和市场的认可。比如,我们在2021年投资的项目中有三分之二的项目在2022年获得了新一轮融资的支持——如果剔除那些短期内没有融资计划的企业,这个比例还会更高。越是在市场环境艰难的时候,越能真正反映出一个企业的价值。我们看到这些被投企业在大半年防疫防控和市场环境震荡调整的挑战下依然斗志昂扬,众志成城地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能的业绩目标。作为投资人,我们也深受鼓舞和感动,将继续陪伴这些优秀的创业者一路前行,创造更大的价值。

  另一方面,从长期来看,人民对于健康和生活品质的长期需求不会改变。国内医疗行业始终都是在一个长期向上的趋势中坚定不移地生长和发展。我们坚信医疗行业是“坡最长雪最厚”的行业之一。在这个行业中注定会不断涌现创新的技术、产品和商业模式。长期来看,这些创新将注定既有全球竞争力,又有中国特色。这也是我们作为专注于国内医疗行业的早期投资机构所追求和所要助力的。

  所以,医疗行业的变化从中观和微观上来说,是很活跃、很积极且很有生命力的;从宏观上来说,则是很坚定、很稳固且很具有确定性地向上发展。博远资本始终看好中国医疗行业的长期发展。

  动脉网:针对2022年的变化,博远资本在投资策略上做出了哪些应对和改变?

  陈鹏辉:博远资本的总体投资策略始终秉持“守正创新、稳中求进”的原则。我们的投资策略既有坚持部分,也有进化部分。

  坚持的地方在于,我们从第一期基金的投资便坚持投早期和成长早期的企业。现在回头看,这个策略得到了充分的验证——这些投资获得了非常不错的回报。

  进化的部分则是我们会继续增加在早期和成长早期的配置比例,把我们看人、看趋势和看科学的能力不断加强,并转化成投资成果。另一个进化的部分则是我们在投资领域上的边界拓展。除了严肃医疗,我们也在拓展医疗相关的结构性机会及生物技术在交叉领域的应用和拓展,将生物技术作为我们的内核,在我们核心能力范围内做更多的探索。

  掰开了说,之前我们在生物医药领域布局了很多跟随式、渐进式的创新。这些项目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给基金带来了不错的回报。但是,我们也看到投资跟随式、渐进式创新的窗口正在关闭。投资全球领先的创新一定是未来的趋势。当然,全球领先创新首先得有全球领先的科学家。我们看到了一个向好的趋势,许多全球顶尖的华人教授正在回到国内。由于我们长期关注全球领先的生物技术领域动态,也有幸成为了他们的第一批投资人。

  在器械诊断领域,我们在思考国内医疗企业何时可以站到全球前列,并寻找具有全球突破式创新潜力的医疗器械及诊断企业。比如,我们投资了骊霄医疗通过引进海外技术实现全球技术的突破;菲特兰则选择通过收购海外公司来获得海外市场和技术;齐碳科技和宇测生物则是通过自主研发来取得全球式突破创新能力。作为早期投资人,我们更不能错过医疗器械诊断领域全球化的机会。

  动脉网:那么,博远资本在2022年取得了哪些主要的投资成绩?

  陈鹏辉:在2022年一级市场整体偏冷的环境下,博远始终保持了自己的投资节奏,没有极端地选择躺平观望,也没有盲目地激进抄底。我们在保持踏实、稳健的研究和尽调的同时也积极出手,投资真正具有创新精神和技术优势的创业团队,坚定陪伴这些企业家走出中国医疗发展之路。因为这点坚持,我们也收获了很不错的回报。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也在2022年投资了医疗各个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

  比如北启生物。这家企业于2022年7月成立于北京,由博远资本主导投资孵化。公司基于北京大学邓宏魁教授及科学团队的发现,专注基于化学小分子诱导的多潜能干细胞技术平台(CiPSC)用于全球创新型细胞治疗药物的开发。

  邓教授是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北京大学干细胞研究中心主任及长江学者。2010-2016年,他还当选为国际干细胞生物学学会(ISSCR)理事会理事,担任Cell(中国唯二)及Cell Stem Cell等杂志的编委。邓教授在在NEJM,Nature、Science、Cell、Cell Stem Cell等期刊发表100多篇论文, 被引用1万余次。

  他在干细胞研究领域做出多项开创性的贡献,尤其在小分子化合物诱导细胞命运转变方面,是真正具有国际话语权的科学家。这个技术可以说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项突破性技术。是我国科学家真正站在全球学术舞台的第一线的一个典型例子。为我国干细胞和再生医学的发展解决了底层技术上的“瓶颈”问题,也是我们在全球细胞治疗领域第一次全面超越并领先欧美日同领域公司。

  这种科学上绝对的全球创新正是博远关注的重点。我们投资这个项目的契机也非常有博远特色,即长期的密切关注。我们的项目负责人在学生时代就在邓教授的实验室实习,在离开后的这十多年中始终密切关注邓教授技术的发展。这使得博远可以在邓教授决定创业的时候第一时间获悉并以足够的专业度和真诚获得他的认可,并为北启生物提供了第一波助力。

  菲特兰则是一家通过吸收利用全球眼科领域内的先进技术,带动业务在全球重点市场实现突破,打造中国眼视光高端消费医疗领域的“旗舰”公司。这是一家全球化的公司:菲特兰中国主要负责中国和亚太市场,包括设立本土生产,建立国内销售渠道等;菲特兰以色列作为海外研发设计中心主要负责吸纳海外新材料或新技术、以色列和欧洲市场销售,以及支持中国NMPA进口产品注册及技术转移。

  总体而言,菲特兰的产品兼具科学性和消费属性。其产品包括各类眼表接触软镜、硬镜以及高端人工晶体,以消费型高端医疗器械产品作为核心管线。

  博远四轮连续加注菲特兰,协助公司收购了海外高端晶体公司、开展国内临床注册并打开国内市场。我们相信未来的产业链不仅局限于国内,更会走向全球,因此,我们愿意帮助像菲特兰这样有国际视野且超强执行力的团队,使其既能抓住本土市场机会,也能抓住全球市场的巨大机会。

  同时,我们对菲特兰的投资也体现了我们“医疗+消费”的投资逻辑。我们看好眼科、口腔和医美等非医保的医疗需求。菲特兰专注的近视防控和白内障领域正是“自费+高端器械”的组合。我们认为,凭借过硬的产品和销售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这家企业有望成为该领域的国内头部企业。

  展望2023医疗领域,老龄化和供应链领域将备受关注

  动脉网:您认为医疗健康领域在2023年会在哪些细分领域可能会得到更多的关注目光?原因何在?

  陈鹏辉:过去,我们抓住了医疗和支付、医疗和消费,以及医疗和数字化的机会。博远也持续在这几个比较擅长的领域不断发现和拓展新的投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新的机会,例如老龄化和供应链升级的机会。

  首先是老龄化。我们认为新一代老人带来银发经济真正的爆发窗口。国内的“60、70后”迈入老龄阶段时与过去“40、50后”同期的消费能力、消费意愿和需求层次均展现出大不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银发经济依旧是医疗投资人不可忽视的趋势。

  其次是供应链。受到国际局势和地缘政治的影响,医疗资源作为国计民生的核心需求之一,自主国产且不被卡脖子是国家的必选项,也是医疗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方向。医疗行业的上游供应链——从核心组件到上游原材料也是这样。我们已经布局了多家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壁垒的医疗上游企业。从产品而言,进一步拓展到更上游的材料和组件。这对投资人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但对于我们来说更是机遇。毕竟,对专业性和科学性的高标准是自博远资本成立第一天就始终不变的。

  动脉网:所以,2023年企业应该如何做,去应对市场的变化?

  陈鹏辉:创业者要以比成熟企业更积极的态度来面对困难。对于没有收入的初创企业,企业家要敢于取舍,在困难面前让企业生存和发展是最关键的。关停对于企业不重要的业务和部门,保持核心业务的稳定发展。抓住一切的融资机会,让自己有足够的现金流度过难关

  对于有持续收入的企业,我们建议企业能够抓住疫情后的机会。将眼光放的更长远一些,通过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强国际化的布局,为企业下一个跨越式的发展做好准备。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动脉网”(ID:vcbeat),作者:陈鹏,36氪经授权发布。

本文来源: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