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西光航天」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打造高光谱卫星全产业链运营体系
36氪 · 2023-01-18 09:00:00 · 热度:加载中...
高光谱卫星正在高速发展

  作者:杨子晏 编辑:张麟

  36氪获悉,西安中科西光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西光航天”)近期宣布完成近亿元的A轮融资,本轮融资领投方为西安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成都科技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西安财金科创天使基金,海南煊佑私募基金管理合作企业等国内知名机构和具备产业背景的私募机构。中科西光航天总经理秦静表示,本轮融资资金将用于产品研发、产线规划等方向。

  中科西光航天成立于2021年1月,是国内首家全自主研发高光谱遥感卫星星座的商业航天公司。基于国内顶尖卫星载荷技术优势,中科西光航天以星座运营、卫星研制、载荷定制及数据应用开发为主营业务板块,主打产品为高光谱遥感卫星星座系统,可提供卫星总体设计、研制、试验、在轨运管及数据应用等一站式全套服务。

  自成立以来,中科西光航天发展迅猛,成立当年就成为了陕西科创航天种子投资基金的第一家被投企业,同时也获得了种子基金股东的大力支持,加速了中科西光航天与资本市场对接的有效性和精准度。公开报道显示,中科西光航天为厦门城市应用服务定制化打造的高光谱卫星“厦门科技壹号”XIGUANG-003已于2023年1月9日成功发射,作为中科西光航天自主研发的首颗高光谱遥感卫星,该卫星为中科西光高光谱遥感星座的未来建设打下了稳固的基础。

  随着商业航天产业的快速发展,商业卫星尤其是遥感卫星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并体现出巨大的商业价值。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共发射遥感卫星191颗,其中我国发射遥感卫星61颗,位居世界第二。我国商业遥感卫星在轨数量逐年增多,2021年在轨数量达94颗,2022年1-6月在轨数量达126颗,同时发射商业遥感卫星的频率也在加快。

  在遥感卫星中,高光谱卫星由于其特有技术优势,近年来也得到了发展和重视。高光谱卫星不但具备更高的技术门槛,更具备广阔和特殊的应用价值。基于其研究所背景,中科西光航天在高光谱卫星载荷研发方面、平台应用方面、数据挖掘方面都有着多年的技术积累和经验。

  高光谱卫星遥感数据具备“图谱合一”的特点,可利用光谱特征分析来研究地物,对地物进行精细分类与识别,同时可以勘测更多深层信息,例如地表下的结构、岩层等,能更好地服务于生态治理。例如在监测海洋环境时,普通高分卫星拍摄的图像只能呈现出直观上的基本信息,而高光谱卫星则可以进一步反映出海底结构、绿藻、荧光等的情况。

  中科西光航天自主研发设计了高光谱卫星,并将提供数据应用等全套服务,形成全产业链的运营体系。得益于研究所的技术积累,中科西光航天拥有自主研发卫星和配套数据平台的实力,同时,中科西光航天计划通过星座组网,搜集更加全面的数据并对其开发,深入挖掘数据价值。由于卫星研发及数据应用具有较高门槛,中科西光航天全产业链布局的战略将会得到更好地运营效果,并更好地服务客户。

  产品方面,中科西光航天为厦门城市应用服务定制化打造的高光谱卫星“厦门科技壹号”XIGUANG-003卫星成功发射。该卫星具有快速机动、高速数据传输能力及视频、凝视等多种模式,搭载高光谱相机及全色相机两种有效载荷。 “厦门科技壹号”的整星及载荷均为定制化,将根据厦门市政府的需求专门针对于海洋数据进行检测和分析。

  高光谱卫星的研发有很多技术难点,载荷镀膜、整星质量控制等都会影响其最终性能。据了解,中科西光航天在多个层面进行了技术优化,第三代卫星XIGUANG-003重量仅50Kg,实现多项该量级高光谱卫星的国内最高指标,后续,中科西光将进一步实现“星载一体化”技术的优化升级,将卫星整星压缩至30kg以内,在行业内达到领先水平。

  当前中科西光航天的服务模式主要是为客户提供分析报告:在相应周期内用卫星进行监测,对采集的数据信息进行深度分析,并提供给客户结论性报告或处理建议,以便于客户决策需要。此外还会更具客户群体不同交付一定的平台服务和数据服务。

  人员方面,中科西光航天团队人员均具备多年卫星研制开发经验积累。中科西光航天计划与近几年发射数颗高光谱卫星、高分卫星及双碳监测卫星,并形成组网,旨在针对重点、热点地市及周边地域进行全方位数据采集和分析,为政府提供支持服务。

  从全球高光谱卫星市场来看,当前我国遥感卫星行业尚处于政府订单驱动的快速增长期,遥感商业化仍有较大成长空间。秦静表示:“随着技术能力的逐步发展,高光谱卫星能满足甚至催生更多的应用场景。经过长期积淀,未来肯定会逐步得到市场的认可。”

  伴随着首颗高光谱遥感卫星“厦门科技壹号”的成功发射,如今,中科西光航天正受到广大投资者的密切关注。秦静表示,未来,公司将持续深化高光谱卫星领域的技术研究,加速高光谱遥感星座的宏伟布局,争做我国商业航天领域的领跑者。同时,公司也将尽早对接资本市场,借助资本市场的品牌和力量,为我国的商业航天产业发展提供助力。

本文来源: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