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大咖说》 | 大观资本创始合伙人 韦海军:现在还是出海的好时候吗?
大观资本 · 2022-12-21 22:03:42 · 热度:加载中...

编者荐语: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出海是一个必然的态势。下文章来源于腾讯云出海服务:

前言

面对“出海热”,无论是跃跃欲试的新手,还是身经百战的前辈,都在持续审视出海的新趋势、新挑战。“出海大咖说”系列由此诞生,汇聚大咖思想,持续分享出海创业经验,提供在出海不同生态位上的不同观察和思考。

“出海热”不仅吸引着众多创业者投身出海大潮,也吸引着众多投资人、投资机构的参与,大观资本就是最早一批从事出海项目投资的创投机构。从投资人的视角,出海企业应当注意哪些成功的关键要素?如何选择合适的市场?出海融资的环境和过程究竟如何?

“出海大咖说”栏目第一期,对话大观资本创始合伙人韦海军,带给大家在投资人视角的出海方法论启示。以下为访谈内容,经编辑有所删改。

大观资本创始合伙人韦海军介绍:

韦海军,大观资本创始合伙人。前猎豹移动投资总经理,前同创伟业TMT投资总监、前盛大创新院投资负责人。一级市场从业10余年,投资过众多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项目,2016年起持续专注于出海赛道投资及产业研究,创办出海创业者交流平台出海同学会。


从移动互联网的角度来看,全球新的数字化基建正在完成,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我在2016年开始专注投资出海的时候,就在很多场合呼吁,“百行百业都要出海”所有的企业,没有适合或者不适合,都是世界市场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况且中国出海企业也有能力服务海外的用户。我认为,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出海是一个必然的态势。为什么?一是海外对于企业产品而言具备巨大的溢价空间。二是中国出海企业的相关生态已经建立,海外的用户平台也准备好了,正需要企业的占位。对于现在的出海创业者来说,我觉得“好时候”刚刚开始。

“全球化”和“本地化”其实并不矛盾。今年有一个很流行的词——“全球市场的本地化”,大观资本的原则也是"扎根中国",创业者其实不能离开也无需离开中国这一大背景,特别是过去整个中国互联网在基础设施上已做好足够的准备。

此外,作为出海企业极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你有没有在心态上和认知上做好拥抱全球化的准备,要做好从“竞争”到“引领”的预期,做好心理准备,成为全球的行业引领者。


从投资的角度能够给到出海创业者的建议是希望出海创业者们具备周期意识,做好应对周期性变化的准备,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面对“大周期”的来临。

大观资本内部总结了一个重要的节点——2018年,出海企业中,以工具产品、跨境电商为代表的企业和产品,大面积遭遇系统性风险。此外,在2020年疫情期间,市场也在遭遇剧变。

很坦率地来讲,当下宏观环境比较复杂,“经济周期”又来了。我不能代表整个行业,仅从大观资本的角度来说,目前对出海企业的投资正更加谨慎。在整个经济的大周期内,需要建立一个意识:市场上的钱真的不是那么容易拿。

对此,我的观察和建议是:

第一,希望企业做好不依赖于资本的预期,学会自我造血,苦炼内功、凝练团队,做好长期在海外市场应对周期性变化的准备。

第二,在投资角度看,出海投资的认知正在加速转换,投资正更加谨慎。面对没有成熟商业模式和变现路径的公司,投资欲望将更加审慎。但是,在去虚向实的大背景下,具备真正实力和技术壁垒的企业,将获得巨大的机会。


出海企业如何选择自己的市场?作为投资人,我对于“市场”有以下2种分类方式:

第一,看ARPU值。高ARPU值意味着对企业来说,用户的个人贡献度比较高。

第二,看活跃用户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指标是年轻用户和女性用户,东南亚、非洲,拉美、印度等市场都是这一类型。

以上指标,结需要合创业公司自身产品需求去衡量,对于创业企业选择市场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还要注意业务匹配度,例如现在的产业出海新趋势。


CLICK ON THE VIDEO
更多精彩内容可点击下方视频观看


上集精彩观点:
- 当年出海的契机和考虑 
- 创业过程踩过的坑 
- 如何选择合适自己的市场? 
- 本土孵化 or 国内业务复制,二选一?


下集精彩观点:
- 出海融资现状观察
- 爆品之后,深度vs广度该如何选?
- 未来科技如何与商业趋势结合?
- 大咖领路人对创业者的经验分享


CLICK ON THE PICTURE
点击图片即可下载出海趋势洞察白皮书




-END-


本文来源:大观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