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头是道基金姚臻:大消费行业展望——方轮迭代,重振信心
消费界 · 2022-12-12 19:42:19 · 热度:加载中...

分享丨姚臻  报道 | 消费界

  导读:

      

11月20日下午,头头是道基金管理合伙人姚臻在消费界举办的反弹力未来峰会上,以“大消费行业展望:方轮迭代重振信心”为主题,向现场多家头部企业、消费领域创始人、投资机构发表了演讲。




头头是道基金成立于2015年,由著名投资人曹国熊先生和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先生共同发起设立,系普华资本旗下专注于消费文化、科技应用、数字经济领域投资的“子品牌”, 团队以“有温度的美好生活创投者”为宗旨,聚焦大消费产业和投资双轮驱动的私募基金,所投项目包括认养一头牛、毛戈平、林清轩、钟薛高、大希地、叮叮懒人菜、秋田满满、麦瑞克等新消费品牌,在新消费供应链和渠道等各细分领域均有布局。
演讲中,姚臻分享了过去一年她对消费领域创业企业与投资机构的洞察——企业越来越“卷”,投资人越来越谨慎,对应了创业是一个追求自我价值不断满足的过程,而同时企业的商业模式则迟迟难以验证。姚臻表示,消费领域的创业企业,往往找不到能让企业快速增长的飞轮,需要“从方轮逐渐变成圆轮”。
究其原因,消费领域创业的难度较高,企业需要一边做好流量增长,一边持续产品优化,一边完善供应链,一边注重组织迭代,一边解决商业闭环中的ROI转化和盈利问题……但每一边问题的解决,对企业的能力要求都非常的高,需要给到充足的时间才能换取企业真正的成长。
姚臻认为目前消费领域依然是长坡厚雪,并分享了自己看好的三个赛道:供应链出海,食品与酒饮行业,银发市场。
以下为姚臻现场演讲内容:

创业本身就是一个追求自我价值满足的过程,所以眼下的消费行业正在变得越来越“卷”。在我看来,今天的创业者们依然充满热情,即便许多消费者已经放弃了多巴胺转去追求内啡肽,创业者们还在努力创造生活中的多巴胺。

今年的融资环境对于初创企业们并不算友好,融资节奏整体在较低的状态下徘徊。相比早期的天使轮、A轮融资,具有一定业务规模的B轮、C轮融资事件相对较少,而获得战略投资的企业反而稍多一些。这意味着各类型的投资机构在今年的出手都是非常谨慎的。

天使投资和早期的A轮投资大多是基于对创业团队的信任,以及对一些细分赛道的看好,在这个阶段的企业往往商业模型还没来得及完善。现在大量消费公司在融资的过程中,第一个企业飞轮并没有得到验证,也因此让投资人们相信B轮、C轮还可以持续加码的节点出现了“堰塞湖”现象。

对于未来,大家必须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并适当降低预期。无论创业者怎么“卷”,是塑造品牌力、还是参与渠道变革,都不可能快速地恢复到突飞猛进的增长阶段、快速地进入下一个红利期。原因是什么呢?

眼下,市场信心还没有完全恢复。无论创业者有多大的信心,盈利模式最终还是要靠市场、靠消费者来验证。当消费者没有信心,不再在乎多巴胺,不管创业者用什么方式、技能去“卷”,结果都很难改变。

当已经用了各种方式、技能去“卷”都没什么用的时候,大家不如静下心来思考:有哪些地方是可以“卷”得慢一点的?有哪些红利是可以靠企业自身能力的突破就能获得的,而不是靠速度、靠效率、靠一直“卷”?

我国发展的一个核心点一直是聚焦实体经济,从供给侧的改革推进需求。供给端的迭代和变化从来都是循序渐进的,我想让大家清楚地知道这一点。

两年前,头头是道基金就已经在关注整个消费产业链了,包括当中的服务型机构,有物流、仓储、配送机构,有工厂……这其中的一些项目在去年的投资圈里比较火。今年火的是什么?是合成生物、植物的提取,已经延伸到最上游的原料端了。从时间的演进上来看,大家更加聚焦于实体经济,更加聚焦于智能制造,更加聚焦于是否有好的迭代型的满足用户新需求的产品。

事实上,在供给侧改革的推进中,注重的正是不同环节的迭代、创新。如果没有创新、没有新赛道的出现,只是在存量的市场里通过营销、通过所谓的技能来进行迭代,那么企业的发展空间会非常狭窄。

刚刚我们提到很多企业没有从A轮走到B轮,那么从B轮、C轮出发,目标上市的企业怎么样了呢?挑战依旧不小,包括市场大环境的影响。机构作为投资方是有真金白银的投入的,它除了投资有资本价值的公司作为目标外,自己能够顺利、及时的退出,也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现在市场上陪跑的投资方同样面对着种种挑战,这是我的切身感受和体会。

回到企业自身的问题,首先,发展中的不确定这几年是非常多的,造成企业增长波动很大。其次,在消费领域创业,企业从成立到上市所需要的发展时间是远长于在BP里面所描述的周期时间的。现在,大家都在为预支估值与溢价、过多的时间消耗买单。

多种因素的叠加,让投资人不得不对企业的期待值进行调整。不管是在时间上,还是在能力提升上、组织迭代上,企业都是相对较慢的。它没有办法像原先的互联网企业那么快,也不可能像科技或是新能源领域的企业有那么多的颠覆性的创业机会,消费赛道里的颠覆型机会是非常少的。

我们已经验证过的、发展相对较快的细分赛道,包括奶茶、咖啡等,这些就属于消费领域内少数的颠覆性或者说是创新型的一些赛道。这些的确也是这几年非常红火的赛道,但这些赛道内的企业同样已经“卷”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所以,今天我想表达的观点就是“从方轮逐渐变成圆轮”。什么意思?我这几年感受最深的一件事就是,企业每一步能力的增长都比想象中要慢很多。

创业企业,尤其是消费领域的创业企业,总是希望能找到第一个飞轮、第二个飞轮、以后持续不断的飞轮式增长。但我们发现,企业往往永远都找不到那个飞轮,只能一直靠着方轮子前行——一边要做好营销和流量增长,一边要持续提升产品力,一边要完善供应链,一边要完善组织迭代,一边要解决商业闭环中的ROI转化和盈利问题,每一边都走得很辛苦。

消费品公司其实已经存在并发展了很多年,当中的很多企业以今天新消费的视角来看都是很传统的,但实际上它们的学习能力、渠道能力、供应链能力以及行业资源都是非常强的。也就是说,看起来比较传统的企业往往拥有非常强的生命力。那么,新锐企业在创新能力的基础上,能不能长出非常强的渠道力、产品力和供应链能力?这是非常值得大家思考、验证的。

我认为未来消费产业资本介入到新消费行业投资的概率是非常高的,也就是说今天做一家0-1的消费公司,要不就是拿自筹资金(包括融资),自己做大做强,独立上市或者后续被产业方并购;要么就是早期冷启动时就绑定产业资本,借力一起发展。事实上,我们自身也一直在思考,像我们这样的私募基金机构,怎样才能在消费投资领域更好地谋求自身的差异化能力?

回到“从方轮逐渐变成圆轮”这个观点,我认为今天消费品创业的难度比以前要增加很多倍,因为轮子是方的,但每一边都需要去努力,不管是品牌、渠道、供应链,还是我们今天要用到的社会化服务的能力。

前两天有人问我说,都已经这么难了,一个点都突破不了,你还让我们几个点同时干,那我们到底用什么方式才能走出来?我觉得现在要思考的问题,不是要不要出发、如何出发、以什么方式出发。我会觉得,更核心的问题是,你能跟谁一起创业,创始团队、早期投资人和资源方,都非常重要。

大家都进入了学霸创业的阶段,一个完全小白的创业者或者你在一个极其陌生的赛道里扎进去的学习成本是非常高的。今天,如果你没有利用好社会化服务的能力、利用好整个生态的能力、在生态里找到最领先的企业跟你站在一起,那么你的确会非常的难。

在这个过程当中,企业不管是对融资的速度、效率,还是对融资的节奏,都不要抱有特别大的幻想。我觉得企业还是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从自身创新突破这个方轮向前走起来。对于企业来说,无论你在什么阶段、跟谁用什么样的方式在进行合作,这其中哪一项是自身的核心壁垒和能力,哪一项是可以靠时间的辅力就能把壁垒提高的,这些是更本质的、值得去思考的。

此外,企业面对的是真需求还是假需求,是真市场还是假市场,到底要选择聚焦做好某一件事,还是要更宽幅度地覆盖人群等等这些问题,是从创业第一天就应该去考虑好的。

投资和创业一样,它是个认知的问题,是个资源的问题,最后聚焦的是团队组建的问题,几乎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出现聚变。从投资人的角度来说,我持续相信消费赛道长坡厚雪。以下分享几个我看好的赛道:
第一,供应链出海。今天的消费创业,一部分企业选择的是市场内需,另一部分企业选择的是供应链出海。对于这两种选择,我个人的看法是,内需市场需要时间,供应链出海有时代性机会。
在未来有可能进入老龄化社会后,我们也许会面临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但就接下来的5年、10年来看,国内依然以制造业、实体经济为核心,同时解决大量的就业问题。短期来看,劳动力的供给依然是充足的,而且中国这前几十年在管理和效率、国际化人才等方面也有不错的成长。有能力去不断地突破上限。
从市场端来看,我们也不会只满足于内需,将会伴随海外的电商渗透率,踩着中国商流物流的进一步推进和发展,发挥我们的互联网运营能力一同实现供应链出海。
我非常看好供应链出海,因为今天的中国站在世界角度,已经拥有了组织产业链的能力,且能完成产业链端的柔性生产,并对市场输出具备更高性价比的产品,中国企业所拥有的优势非常明显。
面对这一波红利,大家必须要思考,如何完成提升供应链出海,产品和品牌出海的商业链路的竞争优势和可延展性。我个人认为企业在供应链出海这个方向上的迭代速度将会非常快。
第二,食品、酒饮。今年高端消费没什么下降,位于中间地带的轻奢品类下降的速度非常快,但是基础品类的表现依旧很坚挺,这和我们的人口和收入基数是匹配的。
民以食为天,覆盖十几亿人口的食品、酒饮是一个大市场,但这些赛道大、区域龙头不少,竞争激烈。在卷起来的市场中,机会将会出现在哪儿?出现在精确到具体人群的品类细分、场景的多元化与渠道端的变革。
借此,我想告诉大家,今天中国的零售渠道有非常大的变革,针对消费者的应用场景有很多新的变化,通过产品的细分与重新定义一定会有非常多的迭代性机会。
所以当身处这个赛道,创业者无论从哪个角度切入都存在着机会。但是作为创业者,你必须深入思考:你在切什么?你的第一个方轮有没有足够强的竞争能力、能不能建立足够深的壁垒,以保证你可以持续地往下走?毕竟今天的创业已经进入到了深水期。
第三,银发经济。大家觉得银发族从哪个年龄段开始?我觉得50岁以后就是银发族了,而在这个年龄段里面是存在有消费活力的人群的,但是从企业角度看,这个人群通常没有任何直观的用户触达的渠道和方式,渠道的变革力在这个部分基本是空白的。
未来,大量的智能科技成果将应用于这一群体。当他们渐渐地因年龄增加而失去劳动能力,缺少部分日常的生活能力时,他们的需求应当被满足。此外,他们在营养、保健、生活质量、娱乐与出门旅行等等方面的需求也应当被真正地关注,并用优质的产品去满足。在母婴人群、家庭人群、Z世代人群外,从中产、新小家庭诞生出的银发人群可能会是下一个蓝海区域的主角。

对于企业来说,该如何拥有向上的反弹力?我的答案是:
第一,战略业务要聚焦;
第二,构建核心价值;
第三,规避冒险的拓荒。
消费信心何时能恢复到疫情前的状态,或者回到2020年下半年第一波报复性消费时的市场反弹状态?我认为恢复和激发是需要时间的,大家还是要缩紧裤腰带干活,不要盲目地试探某些认知外的创新或领域。
当你过度乐观的时候,你很容易下水;当你适当谨慎的时候,你可以多考虑几步再下水。今天的创业若是靠摸着石头过河,那是肯定过不了河的。你要好好想一想自己的核心优势,用哪种优势能够建立更强的差异化能力。
相对于其他赛道,消费企业的创业门槛要低得多,这也让大家感觉消费创业,好像只要有梦想就都可以杀进去干,但这恰恰是一个巨大的诱惑与陷阱。 消费企业的天花板很高、路很长,前行的过程当中很难出现几何级跳跃的现象,它们都是一步一步叠加往前走的,要耐下心走好每一步。
最后,我想要强调的是触和达。我认为今天新消费品公司在创业过程当中,始终比较忽视触和达这件事情。就是和用户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机制。
我碰到大量的创业企业,一直在向我反复诉说:他在做一个多好的产品,他提供了什么,他跟别人有什么样的差异,他能做到什么…… 但我觉得,创业企业要认识到:其实我们的产品和市场上大部分的产品相比,并没有本质的差异,或者说你的差异点是消费者get不到、也不在乎的。你要更加本质的思考对于消费者新创造的“价值”是什么。
同时,创业者们应该深度思考:触达消费者的这个点够不够尖锐,品牌所带来的忠诚度和信任度能不能够转化成反复的复购、认可以及持续的购买力。创业企业要不要做品牌,要不要做在产品和渠道上的覆盖力?这些事情的优先级是排在触和达后的。没有一家消费品公司是触达能力、渠道能力不行,还能跑得出来的。
传统企业的渠道力、供应链能力是所有的新消费品牌都不能忽视的。因为,创新力的市场撬动力量太小了,不足以与龙头企业拥有的资本能力、资源能力较量,更不足以撼动龙头企业的位置。新品牌创业艰难就在于此。

“把创新力放大,吸引到行业头部企业与自己合作”这可能是新锐企业唯一能形成竞争力、实现突破的方法。而这套方法的关键点就是,在触和达上,拥有比别人更高的效率



独家专访

林清轩 丨 玛戈隆特丨 盘点科技 喜啤士
 贝诗珠宝丨 番茄资本丨 霸蛮湖南米粉口味全
毛星球小蛮椒味捷永璞咖啡
奥兰小红帽生生不息荷田水铺
加华资本弘章资本
金鼎资本青松基金华映资本

消费界品牌报道

王饱饱丨 泡泡玛特理然 丨 茶颜悦色 锅圈 
拉面说丨 永璞咖啡丨 蓝月亮 文和友丨 西贝
内外丨 妙可蓝多丨 奈雪的茶丨 农夫山泉汇源 
北冰洋布鲁可丨  瑞幸 李子园丨 奥麦星球
 卫龙丨 懒熊火锅丨 茶里丨 MOODY美瞳观云
Soul丨 五芳斋丨 WOW COLOUR丨  小奥汀
完美日记 丨 参半 每日黑巧丨 manner coffee
加点滋味丨 良品铺子紫燕百味鸡钱大妈
三顿半丨 SHEIN丨 花知晓丨 DearBoyFriend
十三余北海牧场丨 海伦司 茶百道 
爸爸糖蜜雪冰城零食很忙东鹏特饮
双汇除了肉太二生生不息
阿宽食品荷田水铺自嗨锅

/ 消费界合作部分资本名单 /

加华资本丨挑战者创投丨经纬创投丨深创投
红杉资本丨源码资本丨金鼎资本丨华映资本
愉悦资本丨零一创投丨英诺天使丨梅花创投
众海资本丨真格基金丨鼎晖投资丨青松基金
云启资本丨君联资本丨弘章资本丨启赋资本
不惑创投丨青山资本丨天图资本丨钟鼎资本
峰瑞资本丨华兴资本丨美团龙珠丨黑蚁资本
SIG海纳亚洲丨头头是道投资基金丨毅达资本
德聚兄弟创投丨斯凯沃创投...

本文来源:消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