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为资本于晓璐:科技投资,一开始就是long story
36氪 · 2022-12-09 15:37:02 · 热度:加载中...
尊重周期、预判拐点,寻找增量,发现那些具备穿越周期能力的企业

  当下,半导体市场进入下行区间已经成为行业热点话题。

  今年6月以来,消费电子市场疲软,位于产业链上游的半导体制造产业,成熟制程遭遇大幅砍单,部分国际巨头接连发布营收不及预期预警。

  资本市场端,不少投资人也开始转道新能源,或者向更上游的半导体设备和材料领域偏移。

  近年来,半导体和新能源赛道大热,此前这种长周期、回报慢、需要耐心培育的项目并未受到资本热捧,这反而让那些能长期坚守的投资机构赢在了起跑线。

  作为投资了地平线、奕斯伟硅片、奕斯伟计算、主线科技、云豹智能等多家硬科技头部企业的机构,众为资本扎根产业之中,坚持“科技+产业”的投资方向,在硬科技领域布局也进入了稳健的成长期。

  当新一轮半导体周期来临,36氪与众为资本合伙人于晓璐进行了专题交流,希望了解众为在当下对芯片半导体行业发展的观察,探究众为的产业投资之路。

  尊重周期,在大周期中捕捉小周期机遇

  这轮半导体行业下行周期的到来,面向消费领域的芯片创业公司首先受到波及。

  “半导体产业周期来自供求关系的变化”,于晓璐指出,“由于本轮周期叠加了很多黑天鹅因素,消费电子需求疲弱带来的产业下行趋势比预期来得更早”。

  于晓璐毕业于南京大学和哈佛大学,攻读物理学。此前她一直关注半导体、先进制造、新能源等领域,结合专业学科背景和投资实践,她对硬科技的产业发展和投资逻辑已有着自己的专业判断,将科技投资置于周期和产业链的背景下思考,是她下注科技项目投资的基本逻辑之一。

  从1978年以来,全球半导体产业每隔4-5年就会经历一次周期,呈现“牛长熊短”的特征。周期通常是“市场需求增加-芯片需求上涨-产能不足-芯片价格上升-上游扩产-产能供过于求-芯片价格下跌”的循环。近期的半导体降价潮则是由于全球经济下行、需求疲软导致产能利用率下降、产业下行趋势提前。

  半导体本身是一个慢产业,它的慢是多方面因素综合的结果。

  不仅新技术研发需要时间,产品通过客户验证并进入供应商体系的过程也非常漫长。比如一家技术领先的消费电子芯片公司,从研发到技术成熟、量产、进入头部客户,至少需要7、8年的时间。

  具体来说,从2018年半导体领域火热到如今不到5年,消费芯片创业公司其实还未到自负盈亏的阶段。而车规芯片企业要走完产品研发、车规验证、车厂定点、量产车上市的流程,就需要更久的时间。

  当半导体产业周期下行和企业发展自有周期叠加,芯片企业就需要来自资本市场足够的耐心。

  基于众为资本在产业端的积累,于晓璐认为,“大产业周期中常包含多个小周期,而且由于所处产业链上的位置不同,企业所在环节的发展阶段是有差别的,我们认为在现在的大环境中仍存在机会”。

  外观市场,汽车电子、数据中心等需求仍在上涨,2022年下半年大芯片、车规芯片、存算一体芯片等领域就出现了多笔融资。

  并且,对于企业而言,每次周期都是一次产业整合和浪里淘“金”的机会,历史上三星曾多次选择逆周期扩张,在存储芯片产能过剩价格下行时大举扩产,采购设备,通过规模降低芯片单价,逐步占据更大市场空间,最终成为一代巨头。

  众为投资的奕斯伟材料,是处于半导体产业链上游的制造业,对周期反应极其明显,但京东方创始人、奕斯伟董事长王东升在和众为内部交流时就表示,硅片制造一定会有周期,但可以把自己做成掌控周期的人。 众为产业朋友圈的产业老兵,大族激光创始人高云峰也曾表示,周期肯定会来,周期来的时候行业一定会卷;只要做得足够好,就可以超越他人。

  周期之下,企业要做的是锻造韧性,穿越周期。于晓璐认为,“作为一家投资机构,众为要做的就是尊重周期、预判拐点,寻找增量,发现那些具备穿越周期能力的企业”。

  扎根产业,寻找有价值的环节和最好的企业

  于晓璐向36氪介绍,许多机构在投to C赛道时,投资人需要了解商业模式、客户群体、社会发展趋势、消费者消费意向等多维度因素。

  与普遍认知不同的是,包括半导体在内的to B行业投资逻辑反而比to C赛道更简单直接——“在to B 领域,企业需要关注的是技术、产品、成本、客户等,投资人需要做的则是理解企业在产业链中的价值、稀缺性、和行业地位,选出最有价值环节中最好的企业”。

  2022年,半导体领域的投资主要出现于车规芯片、大芯片及设备和材料等方向,这从来自产业端的各项数据上能够得到印证。

  根据中汽协公布的最新数据,2022年1-10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均增长1.1倍。而新能源车的单车芯片用量在1000颗以上,多则达到2000颗,是传统燃油车的两倍以上,为车规芯片带来市场空间。

  中邮证券的测算也预计2030年全球汽车芯片的年需求量将超过千亿颗;而SA 预测,2027年全球汽车半导体市场规模将接近千亿美元,国内汽车半导体市场规模将超过2000亿元。

  通过将产业研究和行业专家交流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众为认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能够为车规芯片带来两大类的投资机会。

  一类是能体现车企独特性的大芯片,在这个方向上会存在两、三颗大芯片的机会。主要涉及车不同域中的核心芯片,如自动驾驶芯片、智能座舱芯片等,和可能出现的中央计算域芯片。

  车厂希望推出标新立异的产品,智能芯片便成了智能化创新的关键载体。但是,车轨芯片的验证周期很长,且智驾芯片等本身就是新事物,车企会花大量时间做价值评估、产品定义、验证,创业公司需要通过重重考验才有机会走到工程化量产的阶段,因而这些公司常会面临产品研发投入大、上车慢的发展困境。

  “机会存在于这样的困难中。我们要找到有技术实力、坚韧不拔、有资源整合能力的创始人和团队。”于晓璐告诉36氪。

  选择地平线正是基于这个投资画像。作为地平线的早期投资人,于晓璐在最早下注时就判断,AI赋能自动驾驶不仅仅是算法,更是软硬件协同优化的解决方案车规级芯片这三个公司技术创新的基本面都符合当时的科技发展趋势,并且地平线有以自动驾驶去推动汽车行业革新的创业愿景,再加上创始团队的优秀素质和技术实力,地平线有实力成为行业内的标杆。

  地平线的高速成长让这个判断不断得到验证,目前地平线也是国内量产出货量最大的汽车智能芯片企业。

  大芯片无疑是需要大量投入的,而且产品面向主机厂和tier 1,车规芯片创业公司的回报周期慢于其它领域创业公司。而众为在地平线后期时加入其投资人行列,不仅是出于对地平线产品力和业务进度的认可,也是锚定方向后对于投资路径的坚定——有耐心、有信心陪伴地平线的成长。

  另一类机会则在于单价低但单车用量需求大的小芯片,如MCU、电源管理等芯片类型。对于这类不极致追求高性能指标的芯片品类,车企更注重产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这类芯片企业更注重上车的数量和质量,不断迭代提升产品稳定性,增加车厂对其产品的信心。

  而在半导体设备和材料领域,众为资本认为机会点来自国产替代需求、供应链安全需求和晶圆厂扩张的市场增量。

  SEMI预测,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将有八十多家新晶圆厂或大型晶圆厂扩建项目投产。并且,中国大陆作为全球第二大半导体材料市场,虽然目前短期内市场需求增长速度会放缓,但长期来看,半导体装备和材料领域国产替代需求愈发强烈。

  其中,硅片是芯片制造不可或缺的材料,12英寸大硅片更是目前芯片材料中需求最大、成本占比最高、国产化率较低的核心材料。截至2020年,这一材料95%仍依赖进口。

  于晓璐指出,在芯片需求增长、全球半导体供应链受国际形势影响逐渐收紧的形势下,新晋供应商有机会在行业格局变化的过程中树立自己的行业地位。硅片作为半导体产业链的上游,是摩尔定律能否“突破上限”的先决条件。特别是在技术、人才、资金、客户认证上,大硅片都有很高的行业壁垒。

  而奕斯伟材料正是目前国内极少数能量产12英寸大硅片的半导体材料企业,在单晶品质、平坦度、纳米形貌等方面已达全球先进水平。创始人王东升也曾开创中国半导体显示产业新格局。众为在投资奕斯伟材料时,了解到旗下全球领先产品已经得到头部客户认可并进入量产,公司拥有经验丰富的技术团队和运营管理团队,创始人在产业上下游资源有着巨大的优势,于是果断加码。

  此外,全球制造业中趋于成熟的技术,容易发生产业向人力成本较低的国家 转移和迁徙,半导体后道制造环节尤为明显,封测及其设备难度相对前道更低,封测端设备种类多,也存在较大市场空间;另一方面,随着芯片制程和设计复杂度的提升,封装工艺也越来越多样化,设备本身有改进和迭代需求,这为封测设备企业提供了产业导入的时间窗口。

  春江水暖鸭先知,目前,许多封测厂商也选择亲自下场投资、收购产业链上的公司,以更好地将设备和工艺相结合,更大程度放大企业优势,提高生产效率、稳定性和竞争力。

  叠加国际形势影响,我国半导体在先进制程上的发展碰到一些障碍,但是,发展不会停滞,即便市场需求暂时放缓,并不影响新工艺的研发,以及国产替代对那些不容错过机会的加码。

  把握产业需求的脉动,与创业者同频

  众为多位合伙人有创业背景,懂行业也懂创业者。站在创业者的第一视角,在不断积累产业认知的同时,能否敏感地探知到正在变化的产业需求,是众为和于晓璐在芯片半导体领域投资的重要出手依据。

  选择加码DPU赛道的核心逻辑,也正是源于众为对产业下游客户需求的精准理解。

  目前,CPU已触及算力天花板,很难有太大增长,数据中心服务器内的CPU不仅要承担通用计算工作还要负责海量数据的传输调度,为CPU“减负”实现更多商业价值是行业对DPU的期待。但作为一个新产品,客户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产品定义。这就需要创业团队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跟客户一起定义问题并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此外,每位客户都有自己的诉求,创业公司要兼顾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与芯片产品的标准化,以免陷入定制化孤品的困境。

  基于以上几个难点,众为一直在寻找具备多年积累,并对硬件、软件、客户需求上都有深刻理解的团队。

  云豹智能的创始人萧启阳博士长期专注于网络和分布式计算研究领域,对人工智能和网络有深刻理解,他认为要做一家成功的企业,技术是最基本的要求,懂管理、懂融资、懂市场以及综合管理的实操经验和分寸感都非常重要。云豹的创始团队来自英特尔、华为海思和ARM等大厂,有着多年国际头部大厂核心研发和量产经验,善于利用全球领先技术解决客户实际问题。

  众为更青睐的手里有“锤子”,也明白“钉子”在哪里的创业团队,满足真实的产业需求是科技项目能够赢下马拉松的关键。

  投资芯片半导体行业,一大不可回避的问题是,半导体的发展周期往往比基金的退出周期时间更长。投资决策需要基于现实做出选择,需要考虑所有风险和回报可能。

  而众为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正如投资地平线和云豹时的考量,就像于晓璐说的:“一开始这就是一个 long story,我们要投在long story get big的时候”。

  如今,众为资本已在科技领域布局多时,投资了硅片公司奕斯伟,DPU公司云豹智能、自动驾驶芯片地平线等芯片公司,和智能卡车主线科技、新能源车小鹏等产品公司,形成了从半导体材料、芯片设计公司、终端产品的产业链布局。

  未来,众为资本将持续在硬科技领域布局,从产业需求、周期理解出发,发现更多能推动产业变革的企业。

本文来源: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