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亏损超10亿元,思必驰何时能实现盈亏平衡?
36氪 · 2022-11-30 17:22:56 · 热度:加载中...
作为智能语音赛道上的AI独角兽,同样也难逃持续亏损的命运。尚未盈利主要是思必驰营收规模相对较小,以及研发投入大等诸多因素影响。

  过去几年,在人工智能风口下,涌现出无数AI独角兽,从AI芯片寒武纪、地平线机器人,到AI四小龙的商汤、旷视、云从、依图科技,以及智能语音赛道上的思必驰、云知声。受益于AI技术落地,AI独角兽营收规模在过去几年中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其中,思必驰2019年、2020年、2021年收入分别为1.15亿元、2.37亿元、3.0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63.71%。

  图片来自思必驰公众号

  与营收高速增长不同的是,持续性的亏损是AI独角兽的争议点之一。对于AI独角兽来说,最迫切的是商业变现,以此提高自我造血能力,毕竟长期亏损,倘若无法以适当条件获得足够资金,发展可能受到重大不利影响。由此,AI独角兽们需要不断融资,并将目光融投向科创板等资本市场。

  商汤在港交所募集55.52亿港元,格灵深瞳、云从科技则先后登陆科创板。旷视科技、云天励飞等AI独角兽还在排队中。而持续性亏损是AI独角兽共同点,且亏损规模日益扩大。包括持续亏损的思必驰,今年融资渠道也转向科创板,拟发行不超过10%的股份,拟募资10.3亿元,估值约100亿元。

  需要指出的是,AI独角兽在资本市场变现低迷。商汤相比3.85港元的发行价,当前价格1.92港元,跌幅50%,当前市值为643亿港元,相比历史高位,市值减少超2500亿港元。格灵深瞳同样在资本市场大幅下挫。那么,面对科技巨头竞争以及盈利压力,且长期亏损的局面下,思必驰能否撑百亿市值,有待市场检验。

  数据显示,2019年、2020年、2021年,思必驰分别亏损2.83亿元、2.15亿元、3.34亿元,并预计2022年亏损2亿元,四年累计亏损将超10亿元。作为智能语音赛道上的AI独角兽,同样也难逃持续亏损的命运。尚未盈利主要是思必驰营收规模相对较小,以及研发投入大等诸多因素影响。对此,预计盈亏平衡时间点在2026年。

  截自思必驰回复科创板上市申请的审核问询函

  注:上述扭亏为盈的预期数据是思必驰初步测算结果,预计数不代表思必驰最终可实现的营收收入及净利润,具有重大不确定性。

  思必驰结合目前经营计划、在手订单情况以及相关条件假设,若进行测算的扭亏为盈的条件均可达成,基于测算扭亏为盈的预期时间点为2026年。具体来看,思必驰预计未来5年营收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根据目前在手订单以及对未来业务的谨慎预测,预计未来2022年—2026年的营收规模分别为4.52亿元、7.25亿元、11.5亿元、16.9亿元和24.51亿元,2021-2026年收入复合增长率为51.46%。

  虽然预测预计盈利时间在2026年,但思必驰毛利率也在逐年下降。招股文件中显示,报告期内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72.17%、69.74%和58.15%。另根据思必驰预测,预计综合毛利率在未来三年内将有所下降。主要是未来进一步推进实施软硬一体化产品战略,逐步打造覆盖AI语音芯片、AI模组和AI终端等硬件产品形态的解决方案,硬件产品占总收入比例从2021年的33%提高至2026年预计的59%。

  由于硬件产品毛利率较技术授权和软件产品毛利率较低,因此随着硬件产品规模份额增加,未来三年的综合毛利率水平将较目前水平有所下降。预计2026年综合毛利率约为35%-45%左右。不过,毛利率呈下滑趋势,给人的印象也有产品越卖越亏的错觉,背后折射出思必驰在人工智能商业化落地过程中,面临巨大市场竞争压力。要知道,智能语音赛道上汇聚了不少重量级玩家。

  IDC数据显示,中国人工智能之语音语义市场份额,从年度数据来看,科大讯飞位居第一,阿里云、百度智能云市场份额开始上升。并指出,我国人工智能之智能语义市场格局越来越聚焦在头部厂商中。其他厂商中,华为云、京东云贡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其次是对话式AI厂商、智能客服厂商。就市场份额来看,思必驰位居第四,反映出在商业落地能力。

  全球在新冠疫情影响下,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创新技术,驱动各行业智能化转型,对于人工智能企业而言,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帮助各界更快地进行数字化升级和创新的同时,也打开了业绩增长空间。目前,思必驰依托于 DUI 平台,公司主要面向智能家电、智能汽车、消费电子等物联网智能终端厂商,以及数字政企类客户(涵盖金融服务、交通物流、地产酒店、政务民生、医疗健康等行业场景)提供方案、产品及相关技术服务。凭借专业的AI技术、优秀的商业化能力和完善的产品布局,思必驰赢得了众多头部客户好评。

  在智能家电领域,思必驰与海信、华为、美的、长虹、小米、云米、康佳等客户达成了深度合作;在智能汽车领域,客户涵盖上汽、北汽、小鹏、理想、哪吒、博泰、德赛西威等国内头部主机厂及 Tier1 厂商;在消费电子领域, 客户包括 OPPO、vivo、小天才等行业头部企业。产品方案助力中移动、顺丰、广州地铁、重庆农商行、江苏网进等企业开展业务智能化升级,实现降本增效。从中可以看出思必驰人工智能商业落地能力,并驱动营收强劲增长。

  此外,本次募集资金将主要投向全链路对话式 AI 平台建设及行业应用解决方案项目、面向物联网的智能终端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这将有利于进一步推进产品迭代和技术创新,扩大主营业务规模,进而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最后,在过去几年中,人工智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尤其全球在新冠疫情影响下,各界对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需求旺盛。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创新技术,驱动各行业智能化转型,由此驱动该市场快速增长。

  根据IDC的报告显示,全球AI市场规模将在2025年增长至2218.7亿美元。与此同时,中国作为全球人工智能重要市场,随着AI应用的不断落地,预计中国市场规模将以24.4%的CAGR增长,有望在2025年超过184.3亿美元。

  我国人工智能市场增长强劲,背后驱动力是我国处在高质量发展时期,各行业对新技术需求剧增。但对于人工智能这条赛道上的玩家们,最终比拼的是AI技术落地能力,这也是衡量AI实力重要依据。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杨剑勇”(ID:iotquanzi),36氪经授权发布。

本文来源: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