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见 | 远毅资本杨瑞荣:全球视野下的睡眠数字疗法发展现状与趋势
远毅资本 · 2022-11-18 09:02:38 · 热度:加载中...


113日,「数字疗法先行者」系列第3数字疗法在睡眠领域的实践与探讨在线举办,杨瑞荣先生应邀做了《全球视野下的睡眠数字疗法发展现状与趋势》专题讲座。他从宏观产业环境、医患供需差距、市场空间布局及优秀转化案例等,阐述了国内及至全球睡眠数字疗法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也给出了睡眠领域中的数字化新机遇、新策略(以下为内容摘录)。


01 精神心理疾病人群广,就诊率低

从整体大环境看,抑郁、焦虑和睡眠是联系在一起的,我国精神分裂、双向情感障碍在内的六大重性精神障碍患者超过1600万,截止2018年,已登记在册的患者接近600万人;抑郁障碍、焦虑症等轻中度精神障碍患者近2.5亿人,占全国人口的17.5%,且逐年增长。

2018年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我国包括压力困扰、轻度情绪困扰、心理上亚健康的人群已经超过了10.6亿人,占全国人口的73.6%。近年来新冠疫情的流行,有抑郁、焦虑等精神障碍的人数在不断增多,也加剧了全球睡眠问题。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精神心理疾病患者就诊意识差、病耻感强,求助率低。精神心理疾病就诊率仅为7.6%,远低于发达国家与地区;就抑郁症而言,抑郁症患者12个月寻求心理服务的比例仅占9.5%,而美国为45%,约是中国的5倍,获得有效治疗率仅占5%,而美国为47.8%,约是中国的8倍。

02 睡眠不足是全球面临的问题

据统计,泰国睡眠不足者约占50%,位列其后的分别是德国(38%)、美国(37.8%)和英国(37.4%),意大利和西班牙分别为18.5%和18.2%。中国睡眠障碍人群超3亿,占总人口38%,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7%),并在不断增长。

现代化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生活压力增加,都导致了睡眠质量的下降,国人人均睡眠时长逐年下降,目前不足7小时/天。一二线城市睡眠障碍人群占总睡眠障碍人群比例接近75%,20-40岁人群占总睡眠障碍人群比例接近75%。睡眠不足与阿兹海默、抑郁等疾病发病率高度相关,是多种疾病的共患病。

03 公立医院供给端薄弱且缺少有效工具

中国人口众多,面对众多精神疾病和睡眠障碍人群,存在严重的供给端及赋能不足。我国精神卫生疾病病床数低于中高收入国家大概14.3倍;精神科医生在中国也严重缺失,每十万人中仅有2.39个精神科医生,而发达国家和高收入国家十万人中平均有12个。另外,中国精神科医生之间的临床经验、诊疗水平差距较大,核心医生数量仅约8000余名,绝大多数的基层医生专业能力还需要提升。

目前治疗失眠的方法,最多的是服用安眠药。药物可产生依赖性,而且也不能够完全解决睡眠的问题;物理治疗缺少有临床证据的解决方案;经颅磁刺激(TMS)治疗效果显著,但患者难以坚持;医生缺少高效的院内院外管理工具,行为干预和物理干预供给不足。

以上原因导致医生价值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患者需求在公立医院场景无法得到完全满足。整个睡眠学科发展仍在早期,与快速增长的市场不匹配。

04 睡眠经济市场规模已达4000亿,但医疗级解决方案匮乏

2021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对学生睡眠时间提出要求,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初中生应达到9小时,高中生应达到8小时。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战略任务,强调成年人“每天睡眠7-8小时为正常标准”。

目前睡眠经济市场规模已达4000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10%,其中医疗市场仅催眠镇定剂药物市场规模预估2021年超15亿元,CAGR>20%。其中家居用品,如床垫、枕头等占比超过65%,CAGR 10%;γ-氨基丁酸(GABA)、褪黑素等保健品占5%,CAGR 15%;医疗诊断与干预占30%,CAGR 20%。

在睡眠障碍的医疗级解决方案中,目前诊断手段(PSG)以及合并呼吸障碍的治疗手段(呼吸机)已较为成熟,但在治疗方面还缺乏相对好的方法和手段。慢性失眠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而药物治疗副作用大,耐药明显,具有明确未被满足的需求;认知行为治疗(CBT)作为临床一线疗法,在中国供给缺失,对患者依从性要求高;物理治疗的疗效目前没有明确的临床实验证据支持,没有进入指南推荐。

05 睡眠干预适合与数字技术结合的三个特点

1. 睡眠障碍的私密性强,同时疾病病程长,复发率高,需要大量优质的医疗资源。数字医疗在线就诊,可以保护患者隐私,提升就诊体验,同时通过数字化,增加医生的工作效率,并打破复诊、随访的地域限制。

2. 助眠药物更新迭代较慢,副作用较大,同时部分疾病无有效治疗药物,需要通过行为模式等进行治疗。数字医疗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独自或者辅助传统疗法提升治疗依从性,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3. 睡眠问题的诊断、治疗较难量化。治疗方式可能千人千面,并且患者状态无法有效的预防与监测。数字医疗大量收集积累数据,并针对数据进行加工、分类与处理。这样能更好的描绘患者的状态,同时能针对于状态给予不同的建议,进一步促进精神心理学科的发展。

06 睡眠领域数字疗法成功案例

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有很多用于改善睡眠的智能家居产品,包括床垫、枕头内置的一些智能监控设备,可监控睡眠时血糖、血氧状态;具有监控睡眠功能的智能手环。近来在睡眠监测领域增长最快的智能指环,尤其以oura为代表的第三代智能戒指,佩戴舒适度提高,除了具有睡眠监控的功能,还有心率监控、温度跟踪并能引导、改善睡眠的作用,在美国销售非常火,也期待着中国有非常好的跟进者。其他促进睡眠相关的硬件产品还有眼罩、灯光等。

另外,正念冥想也是一项非常流行的方式。美国Headspace、Calm等通过音乐、声音和系列课程,提供全方位心理健康护理的解决方案,除在消费层级应用外,已开始转向临床应用。虽然Headspace还未取得数字疗法注册证,但是从支付方来讲其已经通过订阅、保险公司付费等方式,在商业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慢性失眠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领域,能代表数字疗法的公司有两家:Pear Therapeutics和Resmed,主要通过软件来干预生活行为方式,均为独立的治疗工具。

Pear Therapeutics于2013年在美国成立,其首项产品用于治疗戒断成瘾。2020年用于专门治疗成人抑郁症和慢性失眠的Somryst获批数字疗法产品注册证,并发起了一项1400多名患者参与的认知行为干预的临床试验。

该试验结果显示,9周治疗课程结束时,治疗组失眠严重程度指数从平均15.92分下降到7.27分、抑郁严重程度从8.03分下降到3.78分,这达到了非常显著的效果。在扩大人群研究中,能够把入睡时间平均减低45%,深度失眠的症状减少45%。Somryst在美国已实现了医生可以开处方、保险公司付账。

Resmed是一项知名的呼吸机产品,其本身是一个医疗器械,作为数字疗法的工具能够帮助提高治疗水平。Resmed在数字疗法领域,建立了一个以患者为中心、通过数据驱动的解决方案。通过对病人在呼吸机使用数据的监控,根据行为习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分析,终端能够调节他呼吸机的使用情况,达到更好、更有效地解决呼吸暂停综合症的目的,让呼吸更加顺畅。

运用数字疗法帮助睡眠障碍患者进行行为认知干预,其干预策略首要原则是遵循健康的生物节律,帮助人们建立良性的生活规律和平衡感,睡眠数字疗法成果的转化应用,将是解决更广泛人群睡眠障碍问题的新手段、新利器。




本文来源:远毅资本